首页 > 快讯

新华社特写关注 台风中的家园守护者

尽管张海峰几天前就已经组织渔民做好了抛锚、绑链等一系列保护渔船的工作,并且通知全村台风登陆前禁止再上船,但还有渔民趁着夜晚或工作人员不注意“偷溜”回船上确认船只状态。

“每艘船都是他们的身家性命。”张海峰从小在这个渔村长大,很理解渔民们的担忧。为了保障安全,张海峰选择通过不断巡逻的“笨”办法,见一个劝一个,直到台风来临前的最后一刻。

“他手底下还养活着好几个渔民。”张海峰说道。尽管如今大岞村已经发展出石雕、旅游等二、三产业,村里仍有五百余名靠打渔为生的村民。“这艘价值百万的渔船关系到好几户人家的生计,船长身上的责任重,所以一直不放心。”

“很多时候渔民想的是他们的渔船,而我们想的是渔民的人身安全。”张海峰说。

台风席卷而来时,张海峰已顺利带着那位船长躲在了“临时指挥部”里,看窗外海浪奔涌。

实际上,在大岞村像张海峰这样的基层干部还有四十来名。他们将村子分成片区和网格,分工负责全村14000多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工作,如通知渔民进港避风、协助加固渔船、入户走访、排查隐患、协助转移高危房屋中的老弱人群等。

在基层干部的努力下,大部分需要转移的村民都已抵达安全地带,但仍有一位患有轻度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一直不愿意离开他的老屋。

张海峰和同伴们只能一次又一次上门劝解,用尽招数,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强调着这次台风的威力和破坏性,还拉上他的子女们轮番劝解。

7月27日,这是在漳浦县旧镇镇城外村码头空地上停放的避台风的养殖辅助船、快艇等。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但是,台风过境对张海峰而言又是新一轮忙碌开始的信号。“路灯全掉了,树木也倒了。”统计灾情、防范次生灾害、组织灾后重建等工作填满了当地干部们的日程表。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