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立知

安县怎么样(邵安县)

小猫咪 立知 2022-01-01安县

诏安:发展迈大步振兴谱新篇

诏安县霞葛镇司下村依托八仙茶园景观与客家土楼文化发展起乡村假日游。(资料图 司下村提供)

诏安:发展迈大步振兴谱新篇

青梅季,果农喜收青梅。(资料图 太平镇提供)

诏安:发展迈大步振兴谱新篇

渐山脚下富美西梧村 陈旭玲 摄

诏安:发展迈大步振兴谱新篇

诏安县梅岭镇拥有全国最大的对虾幼体培育基地、全省最大的深水抗风浪牡蛎吊养基地和灯围捕捞基地。 钟晓桐 摄

漳州市诏安县地处福建最南端,素有“福建南大门”之称,这里背山靠海,资源禀赋优越,拥有“中国青梅之乡”“中国海峡硒都”“中国生态牡蛎之乡”等多张响亮“名片”。

山海交响,孕育生机。近年来,立足资源禀赋,诏安特色农业快步走,乡村建设加速跑。作为农业大县,2020年,诏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6.5亿元,入选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名单;“诏安红星青梅”“诏安八仙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青梅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60多亿元,25家水产品规模企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今年以来,诏安县围绕“一镇一计划”“一村一方案”,开展乡村振兴创星竞赛(2021—2025年),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今年计划高质量打造50个以上星级示范村、6个以上星级特色乡镇,形成6条乡村振兴示范线,打造乡村振兴的“诏安样板”。

特色农业态势旺

在诏安县太平镇福益食品生产车间内,工人们穿着无尘服正在赶制订单。一颗颗青梅,经过挑拣、清洗、晾晒、腌制等几十道工序,变身货架上的一件件休闲食品,价格翻了好几番,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诏安县就开始大规模种植青梅,经过几十年发展,已成为种植面积全国最大,总产量最高,青梅加工体系最完善,青梅制品出口创汇最多的青梅主产区县,享有“中国青梅之乡”的美誉。

冬赏梅花,春收梅果,一年四季皆可生产青梅制品。目前全县青梅产业已形成拥有种植面积13.3万亩、产量10.5万吨、加工企业135家(其中规模以上青梅加工企业2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年产值60多亿元的产业集群,带动13万山区农民实现就地就业。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诏安青梅产业的发展,也是该县立足资源禀赋,持续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的一个缩影。

在霞葛镇,立足富硒土壤优势与各村实际情况,司下村富硒蛋鸡、庵下村鹧鸪、天桥村龙虾等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村一品”发展如火如荼,乡村振兴有了产业活水浇灌;

在梅岭镇,丰富的海洋资源孕育出全国最大的对虾幼体培育基地、全省最大的深水抗风浪牡蛎吊养基地和灯围捕捞基地,海上牡蛎吊养面积达13万亩,总产值近6.5亿元;

在西潭镇,大棚蔬菜、设施农业在平原地带遍地开花,形成了西潭镇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一山一海一平原,蕴藏无限潜力。近年来,诏安县念好“山海经”,大力发展一株菜(设施蔬菜)、两棵树(青梅、八仙茶)、两家禽(灰鹅、富硒蛋鸡)、三海产(牡蛎、白对虾、贝类)特色产业,向山、海要发展,向农业多种功能要效益,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谋划现代农业发展,形成山区茶果、沿海渔业、平原粮蔬等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打造出规模化的特色产业集群,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水产品加工产业提质升级。2020年,诏安在全省首创“院士团队科技特派员”;安邦水产获评省级工业龙头企业、神爽水产科技通过省级重点实验室认定,实现全县零的突破;诏安再添“中国生态牡蛎之乡”、省级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等名片。

特色种植业再上规模。去年,太平镇以青梅产业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并进入“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的行列。诏安八仙茶种植面积达4.2万亩,加工企业40多家,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2亿元。

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南诏镇五一村等14个村在县开展的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中,成功跻身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

一张张名片、一项项成绩纷至沓来,乡村振兴的“诏安答卷”正徐徐写就。

文明宜居乡村美

仲夏时节,走进诏安县四都镇西梧村,一排排闽南特色乡村别墅格外亮眼,管线“隐身”地下,道路宽敞整洁,这也是诏安第一个省级村镇住宅小区,全县第一个村级污水处理站在这里投用,排放水质可达国家一级A类标准,实现“雨污分离”。昔日脏乱臭的村庄不再,幸福院、休闲公园等民生工程已拔地而起,眼前是一幅富美新农村的图景。

2016年以来,这个滨海渔村先后获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福建省首批人居环境整治试点村”“省文明村”等称号,远近闻名。从一度“路颠、水咸、人人嫌”的渔村变成了人居环境整治的样板标杆村,西梧村的蝶变,也是诏安持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一个写照。

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靓起来,生态美起来。

近年来,诏安县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结合“生态建设年”活动,全县打造70个试点村,以点带面,全覆盖开展整治工作。太平镇、桥东镇、建设乡、四都镇全域生活垃圾实行第三方保洁;腊洲村在全县率先建立健全建房履约保证金约束机制,引导群众自觉遵守“门前三包”“建筑垃圾堆放”等各项规定,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目前,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村庄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9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0.1%,集中供水率达到97.4%。

同时,诏安在漳州率先开展非法设置长袖定置网等违规违禁渔具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海域面积1.9万亩,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水质气质土质持续保持全市前列,2020年,诏安县被中国气象局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而作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的梅岭镇,依托滨海风光资源与乡村治理成果,每年能迎来约20万人次的游客,旅游产业年可创收850万元,获评“清新福建·气候福地”首批滨海休闲度假福地。

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滋养乡村振兴。

在霞葛镇司下村,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南乾土楼经加固修缮,一改往日的脏乱斑驳,变身全镇的孝廉文化教育基地,“宗族祠堂”也变身宣讲乡风文明的“道德讲堂”。

从曾经天天有人上访的“问题村”,到如今连续多年零上访的“文明村”,司下村以移风易俗为突破点,坚持文化兴村,运用培育典型、宣讲教育、长效管理等“三招”,实现了美丽蜕变,先后获得了“省级旅游乡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在诏安,深入推进“一镇一孝廉”建设,培育文明乡风,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正蔚然成风。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驶入“快车道”。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相关阅读:

  • 都安是哪里(河池都安县有多少人口)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