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立知

西方是哪里(正西方向)

小猫咪 立知 2022-01-28方向   正西

到底什么是西方?

你好,我是李筠。

今天我来跟你聊聊到底什么是西方。

西方在哪里?

说到西方,你可能觉得很熟悉。你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西方的影子,比如你可能经常看美剧英剧,好莱坞大片,用的是苹果、安卓手机,穿的是T-shirt、牛仔,吃的喝的是汉堡、可乐。西方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了,甚至都已经日用而不自知了。

但另外一方面,你可能又对西方感到很陌生。比如,我先来问你几个问题。

首先,西方到底在哪里?你可能会说,很简单啊,西方就是欧洲啊美国啊这些国家和地区。你说的有道理,从自然地理上看,美国是西方国家。但问题接着又来了,从地理位置上看,日本明明在东方,那它为什么通常被当作西方国家?

你可能还会说,我们应该从文化传统上来区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是西方国家。那问题又来了,俄罗斯的文化传统和这几个国家也有几分相似之处,那为什么俄罗斯不是西方国家?

还有,位于俄国和英法德之间的东欧、南欧国家,它们是西方国家吗?到底哪些是、哪些不是?

我再接着追问,这些国家是与不是西方的标准是什么呢?如果从历史上算,哪里是西方的源头?是古希腊吗?为什么是古希腊呢?西方到底凭什么是西方?

你看,很多问题都经不起深究,连着问三个问题,你可能觉得自己也吃不准了。这本书,就是要带你看看西方的门道,让你再说起西方的时候不只是跟大家凑个热闹,增加个谈资而已。

西方独特的成长路径

什么是西方?

西方是一个文明。我们必须站在文明的高度来看西方。这是我带你理解西方的这套大逻辑的起点,用文明的高度来定位。

那我首先就得带你去抓住西方文明的核心特征。著名学者亨廷顿总结前人的研究,列出了西方文明的八大特征,我念给你听听:

  • 1.古典遗产,也就是古希腊罗马文化;
  • 2.天主教和新教;
  • 3.欧洲语言;
  • 4.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的分离;
  • 5.法治;
  • 6.社会多元主义;
  • 7.代议制;
  • 8.个人主义。

有了这八条特征,你大概就可以从文明的高度辨别出西方的面貌了。不过,你可能不知道,这八条里面,只有第八条个人主义严格来说是属于现代的,其他好几条在古代西方就已经成熟了。也就是说,西方在现代以前就已经是西方,就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基因和成长逻辑。

而且,我负责任地告诉你,西方从古代走向现代,也痛苦得很,在很多地方也不比中国轻松。比如书里我会专门花时间跟你谈宗教改革,它是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宗教改革引发了残酷的宗教战争,打掉了西欧三分之一的人口,这么高昂的代价,用“惨痛”二字形容也不为过。

这时候你就知道了,记住了西方文明的八大核心特征,也不见得就能说清楚什么是西方,因为它们只是静态的标准,用它们来理解西方,当然是要比美剧英剧、汉堡可乐这种角度深入了不少,不过还远远不够。

看西方必须动态地看,从动态中找到结构的生成和演化,才算真正看出文明的门道。这本书要带你去看西方到底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当然包括了八大特征的出现,但更重要的是,它们为什么会出现,怎么出现的,出现了之后有什么后果,它们怎么样结合到了一起。

一句话,这本书要带你用文明的高度去看西方独特的成长路径,里面会有成长的欣喜,也会有成长的烦恼。沿着这条独一无二的成长路径成长起来的,就是西方;偏离了这条成长路径的,就不是西方。

按照这种文明的成长和演化的思路去理解,西方就不是自然地理概念,也不是任何你印象里的标签,而是从特定的基因中,沿着自己的成长逻辑长出来的文明,只有理解她的成长逻辑才能抓住她的实质。

为什么要看西方?

刚才简单说了说到底什么是西方,你可能还会想问,我为什么要理解西方,有那么重要吗?

我必须要说,理解西方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非常重要。但这绝不是因为你每天都要用到西方的产品,而是因为你不了解西方,你就很难理解中国,很难理解自己。

比起“西方在哪里”,我们更应该问的问题其实是:西方是谁!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西方,是中国理解自己最重要的他者。

他者,你我他的他,学者的者,意思就是“别人”。你小时候,你妈会对你说,别人家小强这次又拿了一百分。你看,人总是被拿来比较,比较就必须有一个他者。

人最容易在比较当中知道自己的长短,文明也是一样。所以,无论你喜欢还是讨厌西方,在当今世界上,它就是那个最重要的他者,那个最经常拿来和中国比的别人。和西方的比较当中,中国得到了最多的、最重要的关于自己的判断。

讲到这里还不够,因为“他者”并不是静止的,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判断的标准。他者就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它不只是让你在比较中认识自己,它还会让你不知不觉中按照它的样子塑造自己。

清末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说,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要向西方学习。“夷”这个字明显带有贬义,却还要去学,学了不是更像夷了吗?所以张之洞后来就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怕中国学着学着学坏了。

可是,越往深处学,原来的是非对错就越不那么理所当然了,什么是学坏,就越难判断了。学久了,变得像他了,连自己都不知道。

这个时候,你就知道自己为什么分不清生活当中到底哪些东西是西方的了。中国已经向西方学习了至少一百七十年,尤其近四十年来,学得更快,西方已经从纯粹的外部、外国、外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中国内部、内心、内在的组成部分。

西方在塑造着中国,中国同样也在塑造着西方。我们理解西方,就是要通过理解西方来理解中国,通过理解西方和中国理解来未来。

怎么看西方?

现在,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必须要看西方了,那就得接着问,该怎么看?

这本书跟你分享的是,站在中国重新理解西方。这意味着,我要带你怀揣着中国理解西方,要带你思考中西两大文明的冲突和融合。

站在中国,并不是简单地以自我为中心。有一种常见的错误视角是,用中国的标准来生搬硬套。比如有人说,西方的分权制衡没什么稀奇,我们的古代经典《尚书》说的就是这个事情,比英国的《大宪章》早了两千年。

不过,用中国古代的事情跟西方现代的事情比,这么比没有意义。这么比好像就是说人家有足球,我们就有蹴鞠。这种视角的错误在于,它把文化看成静态的、僵死的、纯粹的东西。

复杂的中国和复杂的西方,都必须以“文明”为单位,只有站在“文明”的高度,才能看清楚,用“文化”看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剧烈的古今之变,也在经历着深刻的中西融汇。现在的中国,已经是GDP世界第二的大国,已经是贸易量占全球比重超过八分之一的大国,已经是半年出入境人次超过3亿的大国,已经是开始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已经是世界的中国。

这样的中国应该怎么看西方呢?怎么看近200年来中国最重要的他者呢?

我的答案是,向前看。什么是向前看?那就是,顺着文明大势的发展方向去看。当然,文明的大势并不那么容易把握。

所谓“站在中国重新理解西方”,就是站在已经融合了西方的中国,承认文明的大势是中西的交流和融合。面向未来,去理解西方,不仅从里面去理解西方,也从里面去理解中国自己。这就是《西方史纲》这本书重点交付给你的东西。

最后,说一点这本书的写作过程。我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在学校里我给研究生开了十年的课,叫做《西方政治传统和政治现代化》。2018年在得到,我开了《西方史纲》这门课。严格来说,我的本行不是世界史,而是政治学。我动了世界史的奶酪,是“一头闯进葡萄园的野猪”。其实我一开始就没打算给你讲故事,而是给你长见识。政治学给了我透视文明的眼光,我要用它带你拨开历史故事的迷雾,抓住里面的要点和逻辑。

今天,这门课已经有超过16万6千条留言和笔记,我很感动,也很受鼓舞,因为这证明我这么干很有意思,大家都不是听个故事、图个乐呵,而是认真地思考文明里面的各种大问题。很多小伙伴都感慨,哦,原来历史可以这么看、可以这么玩!

课程结束之后我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把讲稿变成了书稿。之所以那么费力,不是因为添加材料、完善细节,而是我想把这本书变成一个可靠的认识框架。书和课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个是我公开了我全部观点的学术依据,方便你顺藤摸瓜,去更加细致地追究你感兴趣的问题;另一个是我公开了我全部观点的宏观框架,也就是我怎么看待知识,方便你对形形色色的历史知识做出自己的鉴别。

读完这本书,我希望你获得的不只是关于西方历史大事的知识,而是观察和理解文明的眼光,好帮助你去把握属于自己的未来。

——罗辑思维

相关阅读:

  • 武汉工商学院怎么样(武汉商学院就业方向)
  • 东南方向有哪些城市(中国地图东南方向在哪里)
  • 高青是哪里(高青在博兴哪个方向)
  • 行间距在哪里设置(文本框文字方向水平怎么设置)
  • 禹州是哪里(禹州在郑州的哪个方向)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