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立知

为什么感冒吃药更严重(吃药之后感冒还是更严重)

小猫咪 立知 2022-02-14

季节更替是最容易感冒的时候,这不,流感又准时来光顾老吴了。

这几天“三高人士”老吴又是发热,头痛,头晕,疲倦乏力,还全身的肌肉酸痛,随后出现鼻塞、流涕和干咳。

老吴吃完感冒药,结果没有见好,又吃了其他止疼药,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头晕更重了,而且出现嗜睡和萎靡不振,这下家人着急了。

感冒虽是小病,但感冒药却不能乱吃!许多人得了感冒可能都不会选择去医院,而是自己在家里吃各种各样的感冒药。但奇怪的是,吃了之后感冒症状没好,反而更加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几片感冒药混吃导致衰竭!医生呼吁:感冒药不能乱吃!等于服毒

一、感冒了别乱吃药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常见病,也是一种自愈性的疾病,如果只是单纯感冒,没有引发其他并发症,病程约为7天。

病毒生存在人体细胞内,还没有一种药物可直接杀死病毒,所以用药物治感冒只是减轻症状,治标不治本。

并且,西药抗感冒药多是复方制剂,通常含有2—5种成分,分别用于缓解不同的感冒症状。如扑热息痛等解热镇痛药能缓解发烧和头痛、肢体酸痛;

扑尔敏等抗组胺药能控制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症状;伪麻黄碱则用来缓解鼻塞。如果没有上述症状,感冒药就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且会带来副作用。

几片感冒药混吃导致衰竭!医生呼吁:感冒药不能乱吃!等于服毒

二、如今购买43种退热药需要实名登记

近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关于继续做好在零售药店购买退热类药品人员信息登记报告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信息登记报告的有关要求,并组织相关医疗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用药品种进行梳理,拟定了《需实名登记报告的退热类药品目录》。

通知规定,从2020年8月26日起,各零售药店在销售退热类药品时,必须按照《需实名登记报告的退热类药品目录》范围实施登记报告,必须在省智慧食药监系统“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及时实名登记上报。

网络销售目录范围的退热类药品的,仍实行“网订店取”模式,确保对购药者发热状况及“疫情线索”人员信息及时准确报告。

需实名登记报告的退热类药品目录如下:

几片感冒药混吃导致衰竭!医生呼吁:感冒药不能乱吃!等于服毒

三、这5种感冒药不能一起吃

得了感冒,很多人会去药店买多种感冒药,以为多药齐下效果会更佳,感冒会好得更快。其实这是一种危险的做法。

两种感冒药联合使用时一定要慎重,如常见的白加黑、帕尔克、泰诺感冒片、感冒灵、去痛片等均含有的扑热息痛,是许多感冒药的主要成分。

两种感冒药同服,可能会因过量服用扑热息痛,造成肝脏谷胱甘肽耗竭,使肝脏解毒能力大大下降,毒性代谢产物还会破坏肝细胞,产生细胞变性和坏死。对扑热息痛敏感的人,甚至可能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并引起死亡。因此,自行购买感冒药,一定要注意药物的成分,防止同种成分叠加。

四、感冒偏方别乱吃

网络上流传着许多防治感冒的偏方,比如捂汗、多吃维C等方法,很多网友也在朋友圈转发这些防治感冒的所谓方法。那么,这些方法为什么不科学、不能起到预防作用呢?

误区一:服维生素C

维生素C并没有预防感冒的功效。大量研究证实,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并不能降低感冒的发病率,甚至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

几片感冒药混吃导致衰竭!医生呼吁:感冒药不能乱吃!等于服毒

误区二:不吃鸡蛋或牛奶等“发物”

感冒后使人食欲减退,而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都会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如果不能通过加强营养及时补充能量,就会延长病程。

因此在患感冒后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口味宜清淡,适当多摄取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才有助于康复。

误区三:吃洋葱、闻醋

虽然葱蒜能抑制细菌,但其对空气中的病毒作用微乎其微。醋熏房间对某些人群不仅不能防病,还有加重病情的危险。

而且挥发的酸性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如果浓度过高、时间过长,在闻醋的过程中会让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病人的病情发作或加重,严重的甚至会灼伤上消化道黏膜。

几片感冒药混吃导致衰竭!医生呼吁:感冒药不能乱吃!等于服毒

感冒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和工作,而且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如果治疗得不及时、不正确,甚至会威胁人的生命。

一般患者往往不愿意因为普通感冒到医院排队看病取药,而自行到药店购买一些感冒药用服。患者应当注意的是选择药物要适当,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正确使用。

参考文献

[1]林波. 随意服用这些感冒药会伤肝[N].21世纪药店,2017-11-06.

[2]闫敏. 两种感冒药同服需谨慎[J].安全与健康,2018(02)

[3]金泉. 别让感冒药伤了肝[J].江苏卫生保健,2016(2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39健康超能团##真相来了#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