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立知

平潮是哪里(平潮大桥看通扬运河图)

小猫咪 立知 2022-02-27平潮   大桥   运河

二甲镇

名镇概况

二甲古镇,位于南通市通州区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东南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是苏通长江大桥的北桥头堡。二甲镇原是一座单独的古镇,2000年区划调整,将原来的袁灶、余西、余北并入二甲镇。因此,广义上说今天的二甲镇实际上包括袁灶、余西和原二甲在内的三座古镇。三座小镇自西向东依次分布,通过香光莲寺这一地标建筑,将三座古镇以一寺三镇的格局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古镇群落。

南通名镇——二甲镇、余西镇、平潮镇

人文掌故

二甲镇地处古代通吕运盐河南岸,自清代道光年间起逐渐发展为通东商贸重镇,至光绪年间达到顶峰,各行各业都很兴旺,商号林立,车水马龙,人气鼎盛。南北货、旅馆、码头、茶园、饭店、娱乐场所应有尽有。其中土布、粮食、油坊、棉花尤为昌盛,如“丁裕大”花布行;“曹顺兴”米行、“刘新记”米行;刘氏油坊、徽州程氏“裕隆”油坊;“黄永大布庄”等等。那时的二甲镇,可以说是镶嵌在通东地区南黄海边上的一颗明珠。

南通名镇——二甲镇、余西镇、平潮镇

地处通东重镇二甲东北隅的香光寺,原名“香光莲社”,为“净土宗”道场。旧址在二甲团结街,原庙坐北朝南,为四合院建筑,最初为地方信士宋大、张圣德、王汉庭等草创。1935年,由信士姜其明(后出家,法名新道)募化、筹资相继建山门、大殿等33间,占地2亩。寺庙建成后,经又真法师推荐,又修法师为首任住持。1940年,又修法师圆寂,又真继承衣钵。后又真法师因寺庙已由僧人管理,遂易名为“香光莲寺”。香光莲寺渐成通东地区规模较大、有影响的寺院。1958年,香光寺被改建为地方医院。余留的佛像“文革”时又俱遭毁坏。1987年政府批准迁建庙宇,易地重建,1991年恢复旧称“香光莲寺”。寺内有九龙壁、天王殿、钟楼、鼓楼、玉佛楼、三圣殿等,所有建筑按佛教传统的中轴线结构安排布局,其中玉佛楼内的玉佛造型俊逸,重达一吨,属于珍贵佛宝。

建筑景观

位于袁灶西街的熊家大院,建于清同治年间,四关厢七进五堂大院,是当地富商熊兆元的宅第,具有江南建筑的风格。熊家大院坐北朝南,宅基地面积2000多平方,有房屋50多间。据说大院建造,缘于熊家与常熟翁家(翁同龢)的一门姻亲,故而大兴土木,建熊氏公馆。房屋按翁府式样建筑,历时两年之久方才落成。熊家大院的精华,是位于居中第三进的一进一卷厢的堂屋,进深十米左右,屋外进门台阶用两米多长的花岗岩条石铺设,地面铺的是两尺见方的青砖,屋内雕梁画栋,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堂屋三面墙壁上用雕花方砖贴面,镶嵌在腰墙上方及穿墙板上的横条形花板刻有京剧《三国演义》折子戏里面人物雕像,梁上的花板刻有“麻姑献寿”“鹤鹿同春”“八仙过海”等图案,形象栩栩如生。

南通名镇——二甲镇、余西镇、平潮镇

邵氏老宅位于二甲镇通海街,建于民国,为一进院落,由厢房、门楼和正房组成,屋顶为黑色蝴蝶瓦入口台阶为一阶红色花岗岩。正房穿梁为泥鳅梁,为近代复古思潮的产物。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南通民居在近代多元文化思潮影响下的平面布局。

余西镇

名镇概况

余西古镇始建于唐末,兴于北宋,盛于明清,因城廓设置形似龙,又名龙城。古镇位于长江口北岸,现隶属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距南通主城区30公里,距通州城区10公里,北有335省道、通吕运河,通甲公路、海二公路穿境而过。

南通名镇——二甲镇、余西镇、平潮镇

余西古镇至今依然保存着明清格局的街巷形态,历史建筑和文化设施均保存较好,古建筑规模达16927平方米,保护区面积约为26公顷,核心保护区7.4公顷。镇内城河相拥,街巷纵横,粉墙黛瓦,宅院参差,店铺林立,古迹众多,人文底蕴深厚,有“通东第一镇”之称。

人文掌故

余西古镇所在地原为黄海之滨,南北朝中期出水,唐末与大陆相接。五代时期,余西所在地属静海镇,后周设庆余寨,属扬州府通州静海县。宋代,陆地面积逐步扩大,这里盐业发展较快,行政地位得到提升,余庆场设立,属通州。元代,随着盐业生产规模扩大,余庆场一分为三,设余西、余中、余东三场,余西场为原余庆场主体。

明朝中叶,余西的盐业达到鼎盛时期,洪武二十五年(1392)余西课盐司设立。清康熙年间,余西进一步发展,政、商、文及宗教建筑齐备,自成体系,成为通州全境五盐场的核心。民国时期,盐场衰落,余西古镇的盐业经济走向萧条。建国后,余西辖区几经变迁,2004年4月,余西并入南通市二甲镇。

南通名镇——二甲镇、余西镇、平潮镇

古时,余西为地方经济中心,近代工业在余西亦起步较早,民国时期,建立余西缫丝厂,为张謇的大生企业供应原材料。在雄厚的财力支持下,当地商业相当发达,杜谊茂布庄、黄家染坊、曹家酱园、季家酒坊等作坊、商铺,遍布余西大街小巷。

庙宇林立是古镇的另一大特色,现存都天庙、头甲庙、西来禅院、元帅庙等数座庙宇,常年香火不断;遗址有大悲院、文庙、武庙、大王庙、城隍庙、红庙、十甲庙、三官殿、曹氏宗祠等。其中,始建于清代的西来禅院,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物,寺内佛宇楼阁金光闪耀,绿树成阴,花香氤氲。

历史上,北方、江南人大量迁入余西,淮文化和吴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亦是人才辈出之地,最著名的有评书艺术家柳敬亭、抗倭英雄曹顶、无产阶级革命家朱理治等。

建筑景观

一般滨水城镇常形成平行于河道轴向生长的格局,余西古镇却是独特的“中轴对称,城河相拥”的“工”字形格局。以“工”字型主街为骨架,衙署为龙头,左右古井为龙眼,南北向街道为龙身,南街为龙尾。主街端部各设一门,分别为镇海门(东门)、对山门(西门)、迎江门(南门)、登瀛门(北门)。如今,四城门只有迎江、镇海两门局部尚存。

南通名镇——二甲镇、余西镇、平潮镇

古镇街巷脉络基本保存完整:南北长街“龙街”,街长422米,两侧当年的商铺旧宅多数存在;古运盐河和盐码头遗迹尚存;原有盐仓、盐店、盐栈虽已在清末及民国时期转为棉花行、染坊等,但仍能从中看到余西因盐成邑的痕迹。

由于余西文化性格中淮文化与吴文化相互交融,又受海洋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余西特色的建筑风貌。

余西古镇建筑多以厅堂为中心的院落建筑,厅堂有两进、三进等,院落空间有穿心院和倒座式院落两种形式,穿心院的大门设在整个院落正中,进院门后直接可穿过里边的院子。倒座式院落由倒座、中庭、两侧的厢房和后庭组成,中心院落与其他空间多用天井或者檐廊组织联系交通。

余西地区气候湿润多雨,建筑多设置檐廊或明间凹进形成廊,以保护外檐、室内装修免受雨水侵袭。屋面大都有轻微的曲折,铺小青瓦,正脊为三线雌毛脊。檐部不但使用了勾头瓦,还加上了花边,独具地方特色。房屋的外墙面多用白灰粉刷,与灰色瓦片相衬,雅致朴实。

平潮镇

名镇概况

平潮镇乃通州西部重镇,南通的北大门,南濒长江,东傍通扬运河、九圩港。平潮古镇自唐初成陆,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为有几个单姓布衣迁居于此,人丁日增,渐成村落,始称“单家店”。后又因距南通州15公里,俗称“三十里”。清代,县道两旁遍植桃树,雅称“桃村”。现在的平潮镇是由原来的三乡一镇(即平南乡、平西乡、新坝乡、平潮镇)合并而成。

人文掌故

清道光十六年(1836),当时,单家店人要在纵贯五甲镇的运盐河(即今通扬运河)上筑一座石桥(即平潮大石桥,亦称翔凤桥),能站在桥上遥望白蒲。而白蒲人认为此桥建成后将破坏白蒲风水,故与单家店人打官司。单家店和白蒲皆是书宦之乡,通州官平翰亲自出面调停,使风潮得以平息。平翰特作《翔风桥记》,既取民间祈求之愿,又记风潮平息之事,遂正式将单家店改名为“平潮”。

另有一种说法,平潮,在唐代以前还是长江边上的一块沙洲,至唐代才和胡逗洲连成一体。为了抵御潮水的浸入,人们先在江边九圩港筑了第一道江堤大坝。遇到洪水泛滥,潮水一直漫到白蒲南,于是人们又在平潮筑了第二道江堤大坝,并造了一座大桥,史称二坝桥。从此,每逢涨潮,潮水到此就平缓了,故称平潮。

平潮是抗倭英雄曹顶壮烈捐躯的地方。为了纪念这位平民出身的英雄,平潮人在他洒下热血的地方修墓立祠,建亭勒碑,后来还建起了“曹顶纪念园”。

南通名镇——二甲镇、余西镇、平潮镇

曹公亭建于民国十年(1921)。当时,张謇修筑天云公路(天生港到云台山),派费范九在平潮镇北、通扬运河西岸的曹顶战死处建曹公亭,亭内塑曹顶横刀策马雕像,立由费范九撰文、方训谋镌刻的石碑。建亭时,费范九向全国征集诗稿,共征集到包括张謇、陈衍、梁启超等45人的诗词作品53首,汇编成《南通平潮曹公亭诗》一册印行。亭成后,张謇还为专门撰写一联:“匹夫犹耻国非国,百世以为公可公。”

曹公亭建成后,人们在通亭边的道路两旁植桃柳千株。1939年,吴县名人姜佐禹途经此处,曾题诗一首:“十里长亭已姓曹,桃花村甸护周遭。英雄骏马同千古,分占风光有宝刀。”

平潮十景

所谓“平潮十景”,依次为“一、丰利寺,二、经社,三、华藏禅院,四、翔凤桥,五、亦陶园,六、曹公亭,七、西被闸,八、文峰阁,九、云台山,十、镇海关庙”,由民国南通平潮人费范九先生命名。

南通名镇——二甲镇、余西镇、平潮镇

平潮十景之云台山

费范九生于1887年,卒于1967年,名师洪,字知生,南通县平潮镇人,曾辅助张謇治理南通水利、主编《南通报》,尝旅沪出任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编辑,为张元济先生助手。费氏亦曾四处搜集南通城郊所见锲铭及刻辞,将所集128件碑拓编成《南通县金石录》并于1948年印行于世。此外,费氏尚热忱于南通乡邦文献之编撰出版,诸如《南通名画册》、《南通书画大观》、《历朝名画观音宝像》、《如皋汪氏文园绿净园图咏》、《晚晴山房书简》、《南通盐垦始末》等地方文史资料之编印付梓皆出其手。

费范九先生为此十景辑《南通平潮市风景画册》一册,系珂罗版印制,丹徒吕瀛绘图并题诗、朝鲜爱国诗人金泽荣作序,并由海门国画家王个簃隶书题签封面“南通平潮市风景册,费范九居士属题,并由海门王贤”。因民国时平潮曾改署“平潮市”,故题签中有此称谓。图册每页右半部以小写意水墨笔法分别描绘十景之佳山水,左半部则为画家短跋题咏,诗画合璧、图文辉映,令人于披图细览之余,辄生回归田园、向往山林之无限遐思。


来源:史志网 陈国强

相关阅读:

  • 虎门大桥是哪个城市,虎门大桥百度百科
  • 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广西天峨龙滩特大桥完成管内混凝
  • 台湾花莲玉里镇高寮大桥桥面因地震断成数截
  • 普京下令就克里米亚大桥紧急事件成立政府委员会
  • 克里米亚大桥的交通将被封锁至10月31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