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立知

inspiration是什么意思(用inspiration造句)

小猫咪 立知 2022-03-08inspiration

(文 / 杨臻黛)

自带火种的人

艾尔汉·法努斯

终于见到了艾尔汉,浓眉大眼,身材瘦削,黑衬衫,黑西裤,从呼啸的北风中推门而入,修长的手指卸下双肩包,略带腼腆地站到客人们面前。

他就像从画中走出来,走进盖洛格家的沙龙音乐会,19岁的阿富汗青年,风度正翩翩。

“真抱歉,学校有事耽搁,我来晚了。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两首曲子,一首是巴赫的《a小调前奏曲和赋格》,另一首是李斯特的《升c小调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前阵子手指受伤了,练习受了影响,表现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原谅。”

话音落下,静默片刻,沉到乐思里,然后,在曼哈顿上西区的一间老旧而温暖的公寓里,巴赫端庄安宁地响起。

盖洛格

从钢琴家金博·盖洛格(Kimball Gallagher)这里听到艾尔汉·法努斯(Elham Fanoos)的名字,已有五年,如果说世上有高于生活的传奇,我想,艾尔汉、盖洛格、萨马斯特博士和他所创建的阿富汗国家音乐学院,一定算得上。

盖洛格,波士顿人,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硕士。在熙熙攘攘的名利场里,他却踏踏实实地致力于复兴钢琴沙龙文化,要将音乐与人道主义事业相结合,用音乐来弥合冲突、治愈创伤、开启希望,决定在全球开88场沙龙音乐会(因为钢琴有88个键),传播他的理想。

从2008年起,到2015年4月卡内基音乐厅的独奏音乐会收尾,从埃及到中国、缅甸到印度,法国到黎巴嫩、墨西哥到秘鲁、阿富汗到突尼斯……,他在世界七大洲30多个国家、地区的70多个地方开了325场音乐会。

他的音乐会,十有八九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比如,主办方变卦了、签证弄不出来了、场地出了问题、资金没着落……却都能神奇地化险为夷,从一无所有中,生出一场又一场令听众终身难忘的音乐会,使他们走出去以后觉得自己变成了更美好一些的人。

我时常纳闷,这种“自带运气的体质”,是怎样练成的?

必须承认,盖洛格有颜值,有才华,可是这两样,在艺术领域,只能算“标配”。我想来想去,觉得真正造就“异质性”的,可能是他那善良、谦和、乐观、平易的秉性,和用最平常的心态来做出最疯狂、最有创意、最有情怀的事情的思路和眼光。

盖洛格是第一个在南极的星空下开音乐会的钢琴家,他曾在荷枪实弹的士兵的保卫下在喀布尔的德国大使馆开音乐会,他创建了突尼斯贫困地区的88音乐项目,他创办了缅甸国际音乐节,他为印度拾荒妇女和儿童举办筹款音乐会,他也去阿富汗国家音乐学院教课。

萨马斯特

阿富汗国家音乐学院及其创办人阿赫迈德·那瑟·萨马斯特(Ahmad Naser Sarmast)博士,是又一个传奇。二十年前,在塔利班统治之下,音乐活动在阿富汗被全面禁止。2001年,塔利班下台后,音乐解禁了。于是,萨马斯特——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位音乐博士,怀揣梦想,从澳大利亚回国,复兴音乐。

萨马斯特出生在喀布尔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富有声望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上世纪90年代,他负笈海外,从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又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获得音乐博士学位。

2006年,他撰写了《阿富汗音乐复兴计划书》,提议建立一所专门的音乐学院。这份设想得到了教育部长的支持。2008年,他回到祖国,启动了音乐学院的创建工作。

有一次,萨马斯特博士参加完一个国际会议回程转机时,与邻座的陌生人闲谈,激情四射地聊起了创建音乐学院的梦想。

恰巧邻座的陌生人是阿富汗教育部长的顾问,正在参与世界银行的“阿富汗技能发展项目”。经过评审,音乐学院的建设被纳入项目,获得了200万美元的世行资助。

筹建工作继而也得到了德国大使馆的资助。世界银行和德国的资助,又撬动了其他渠道的支持:德国音乐商协会捐助了五吨重的乐器、电脑和录音设备装满三个集装箱,澳大利亚运来了音乐书籍和教学资料;英国运来了十五把小提琴;美国运来了钢琴;当地和海外的教师被陆续招募进来……经过两年多的筹备,2010年6月,阿富汗国家音乐学院成立了。

自带火种的人

萨马斯特(右)

学院涵盖了小学到高中的教育,吸收140名学生,男女同校(在我们眼中稀松平常、生而如此的安排,在阿富汗可是克服了无比巨大的挑战而实现的!),一半来自孤儿和街头流浪儿,另一半是筛选出来的具有音乐天赋的儿童,两者都免学费,提供校服和午餐,而且对最贫困的学生,每月还发放30美元的补助,使他们可以专心学习,不必去街头流浪、做童工。

按照萨马斯特博士的设想,音乐学院要帮助那些最弱势的儿童,重建被毁坏的生活,并且要担负起恢复阿富汗传统音乐、传授西方音乐的双重任务。

在基础文化教育和音乐教育之外,学校还组建了阿富汗青少年乐团、阿富汗历史上第一支女生乐队、阿富汗传统乐队、合唱队……2013年,阿富汗青少年乐团赴美巡演,在华盛顿肯尼迪中心和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盛大的音乐会。

萨马斯特博士还有更长远的愿景:建立阿富汗历史上第一支交响乐团,建立可持续的本土音乐教师梯队,建造一个音乐厅、一栋新的教学楼、更多的琴房、新的学生宿舍和餐厅(目前是在露天烧饭、吃饭),他要在沙里夫、贾拉拉巴德、赫拉特再建三所学校……

不幸的是,2014年12月11日的一场演出中,萨马斯特博士遭遇了自杀性袭击,双耳失聪,音乐学院也被迫暂时关闭。事后,塔利班发布声明对袭击负责,并谴责萨马斯特博士的音乐行动对阿富汗青年的“毁坏”。

萨马斯特博士没有被吓倒,他到澳大利亚做了手术,颅后取出11块弹片,右耳部分恢复了听力,然后重新回到音乐学院恢复了工作。

艾尔汉

作为萨马斯特博士的朋友,盖洛格也不定期地去教课。在一次作曲课上,他给学生讲了“签名动机”,比如,巴赫名字的四个字符BACH,对应于键盘上的四个音符,以此为基础,运用各种变幻手法,可以创作出一首以BACH为签名动机的曲子。

自带火种的人

盖洛格

学生们被深深吸引,如饥似渴地听课,其中有一位,就是15岁的少年艾尔汉。

艾尔汉1997年出生在喀布尔的一个音乐之家,父亲是印度裔歌唱家。艾尔汉幼时,正值音乐被禁的年代,直到他4岁时,塔利班下台,才得以接触音乐和乐器。他在网上看了钢琴演奏视频后,立即喜欢上了钢琴,尤其为霍洛维茨着迷。

阿富汗国家音乐学院成立之后,艾尔汉终于有机会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他利用一切机会刻苦练琴,学校三点钟放学,他总是要练到晚上七点。他知道,对于梦想成为钢琴家的人来说,12岁才开始学琴,太迟了,他要努力追回失去的时间!

自带火种的人

艾尔汉

在萨马斯特博士遇袭、学校暂时关闭的那段时间,艾尔汉没有地方练琴了,这可怎么办?他想起来,一家高级宾馆的大堂里有架钢琴,于是他决定去那里练琴。他溜进宾馆,坐到琴凳上,想了想,决定让大厅里飘满肖邦。音乐刚响起,携着武器的警卫就赶过来了。艾尔汉没有停止,继续弹。警卫见一个孩子在弹琴,默默收起武器,开始静静聆听……

不久以后,艾尔汉在那架宾馆的钢琴上,为各国驻阿富汗的外交官举办了一场演奏会。

把思路拉回到盖洛格的作曲课,讲完课,盖洛格给学生们留了作业:以自己的名字为“签名动机”,作一首简单的前奏曲,一周以后交。

没想到第二天,艾尔汉就来敲盖洛格的门:老师,作业做完了。

盖洛格试奏了《艾尔汉前奏曲》之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首短小而完整的前奏曲,运用了他讲授的作曲规律、手法,又带有阿富汗的民族韵味,简洁、动人。

“我要把你的曲子带到我去的每一个地方。”盖洛格告诉艾尔汉。

他做到了。

在世界各地的音乐会上,每一场,盖洛格都会演奏《艾尔汉前奏曲》,讲述艾尔汉、萨马斯特博士和阿富汗国家音乐学院的故事。

有一次在迪拜的音乐会后,一位夫人前来问盖洛格:我很想帮助艾尔汉,请问,艾尔汉需要什么?我能怎样帮助他?

盖洛格告诉夫人,音乐学院设施不足,25个学生合用一架钢琴,艾尔汉和同学们得排队练琴,有时要等很久才能轮得上弹十几分钟。

夫人说,那我就送艾尔汉一架钢琴吧。

于是,艾尔汉拥有了人生第一架钢琴。2015年,他被纽约亨特学院钢琴系全奖录取,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由此,我也终于有机会在2017年初的这个雨夜,见到这位传说中的青年,聆听他的演奏和对话,回溯他走到这里、走到今天,身后所经历的那条长长的、不平坦的路。

有客人问艾尔汉,今后的理想是什么。他说,希望回国作贡献,做阿富汗第一位国际知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他想让世界看到阿富汗的新面孔,看到战乱、贫困和废墟之外,不为人们所知的积极一面,真正为世界做点什么。

“其实,艾尔汉这个名字,是inspiration(激励、灵感)的意思,希望我的经历能激励阿富汗的年轻一代,乃至世界的年轻一代。”

补记:这篇文章以2017年1月的沙龙音乐会为写作时点。此后又发生了很多新故事:2018年初,萨马斯特博士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享有盛名的“Polar音乐大奖”;2018年3月,艾尔汉获得了亨特学院钢琴协奏曲比赛第一名;而盖洛格,则继续马不停蹄地穿行在世界各地的琴键上。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