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立知

蟾宫折桂下一句是什么(蟾宫折桂打一个动物)

小猫咪 立知 2022-03-12蟾宫折桂   下一   动物

相传蟾宫中有桂树,遂以“蟾宫折桂”谓科举应试及第。元施惠 《幽闺记·士女随迁》:“镇朝经暮史,寐晚兴夙,拟蟾宫折桂之梯步。”《红楼梦》第九回:“彼时黛玉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亦作“ 蟾宫扳桂 ”。明谢谠 《四喜记·乡荐荣欢》:“蟾宫扳桂折高枝,书香还有继,天道岂无知。”

泰始(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时,李白写诗祝贺他说:“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月宫谓蟾宫,真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说法。折桂即考中进士。老百姓要想出人头地,在古代就只有两个途径。其一是举孝廉,其二是科举制。

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六年之后,他再次下诏策试良才,并且在这一年明确规定了郡国必须选拔的人数。

他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在汉代,“孝廉”已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科目,没有“孝廉”品德者不能为官。中国文化以孝治天下,所以称孝廉。

 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如果以杜佑《通典》始于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的说法为准,那么到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废科举为止,差不多有一千三百年历史。 

这两种举贤任官的办法各有千秋,应该说都有它的长处与不足。还是说说我们当下的事吧。

作为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要功成名就,要想有出息,要想有所作为谈何容易?同样是高考,几个直辖市的录取分数比一些省低一百多分;有钱人家孩子考不上,可以花钱上,而农村的孩子花不起那份钱呀!

现在升了大学的孩子,也分成三六九等,有权有势的少爷小姐们上学,开着奔驰,穿着名牌雇着保姆。而有的老百姓的孩子虽然考上了却因没钱而辍学。据报道,甘肃一个学生上学,完全是他的父亲卖血换钱供他的!

有些穷人的孩子也不争气,上了大学,与人家富家子弟比吃比穿比排场,自己的父母到学校去探望,怕人家说穷,都不认自己的爹妈,说是乡亲。这样的孩子还供他上学做什么?

我劝说,穷人的孩子,人穷不能志短,家贫子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想一想,那些有钱人,能永远富吗?穷人要翻身,要靠自己争气!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就把自己当成赖蛤蟆,就是要去月宫折桂!

随笔:青蛙篇(3)蟾宫折桂

相关阅读:

  • 贷款不还会怎么样(征信有问题会影响下一代吗)
  • 普通人怎么入党(入党对下一代有好处吗)
  • 怎么放下一个人(失恋最快的恢复方法)
  • 吃鸡怎么切换观战(吃鸡怎么观战下一个人怎么按)
  • 鸽子多久下一次蛋(如何养鸽子比较快下蛋)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