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三国是指哪三国?

小猫咪 快讯 2022-07-03 国是   指哪三国

三国是指哪三国?

指东汉后魏、蜀、吴三国。

一、魏国

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操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

二、蜀国

蜀汉(221年5月15日[1]—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

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三、吴国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扩展资料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一般指的是魏、蜀、吴三国。

东汉末年,皇室衰微,诸侯纷争,群雄割据。在经过长时间的军阀混战之后,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其中以北方的曹操势力最为强大,江东的孙权次之,川蜀的刘备最弱。

公元220年,曹操死后,其子曹丕代汉自立,国号为魏,后世称之为曹魏或者前魏。曹魏一共传五帝,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共46年。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后世称之为蜀汉或者季汉。蜀汉一共传两帝,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共42年。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为吴,后世称之为孙吴或者东吴。东吴一共传四帝,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共52年。

三国纷争的结果,是曹魏的臣子司马氏坐收了渔利。史称三分归晋。

有趣的是,春秋末年,晋国被三个国家瓜分了,而今三分天下又归于晋,难道是历史之间的巧合?当然了,此晋国非彼晋国。

三国,指的是东汉灭亡后,三个军阀各自称帝之后,建立的魏、蜀、吴三国。

一、魏国(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同时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至于其国号的来历,就是来自于后来称帝,一手建立魏国的曹丕父亲,曹操。其实,曹丕称帝的奠基者,正是曹操。

东汉末年,天下不定,群雄割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利用自己的谋略以及听从自己手下人才的建议,以少胜多,打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四世三公的袁绍集团,正式成为一方霸主。

后来,更是通过各自战役,不断增强自己的军队实力,广纳人才,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军政集团,这个军政集团,给后来的魏国保证了广大的疆域条件。

后来,曹操受封魏公时,表面封地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即影视剧中的邺城。曹丕称帝后,便延用曹操的封号,称自己的国家为魏国,也算是对于先人的一种缅怀。

二、蜀国(221年5月15日[1]—263年)。蜀国的建立者是刘备,因为其祖上是汉王室,所以其国家又称蜀汉。蜀国,便是自东汉灭亡之后,第一个以汉朝的名义建立起来的政权,在当时,算是正统。只可惜,曹操先得天下,曹丕坐享天下,而刘备的蜀国,也只能建立在山区里,便是现在的四川一代。其当时的国都,便是现在的成都。蜀国的名字,也因此而来,四川,古称便是蜀。

但是,蜀国也不是一无是处。尤其是鼎盛时期,兵强马壮,在丞相诸葛亮的带领下,数次北伐,大有一统中原,光复汉室之势。只可惜造化弄人,最后诸葛亮被折腾病亡,否则,最后三国的结局被谁统一,还是个未知数。

三、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创立者便是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孙权孙仲谋。因此,吴国又号称孙吴政权,在如今的江汉一带。吴国,可以说地理位置要比蜀国好一点,又有长江天险,能够阻挡曹魏的强势进攻,因此,才得以在当时兵荒马乱的环境中自成一国,与魏蜀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当年,曹操曾经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由此可见,其开国君主孙权,是很等的雄才大略。

我自幼就喜欢读三国相关题材的文学作品,最喜欢的当然还是蜀国了。当然,我并不是因为感觉蜀国是正统,而是比较喜欢蜀国当年的那些人物。比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比如义薄云天的关羽,比如粗中有细的猛汉张飞,再比如英勇顽强的赵云,比如老当益壮的黄忠,比如帅气的锦马超。我觉得蜀国的那些大人物,个个都是人中龙凤,放在当时任何一个国家,甚至让他们自己创业,也都能有一番作为。

不过,正如《三国演义》开篇的诗词所云: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史的潮流总是向前的,那些人物再优秀,也抵挡不了历史的进程。我们这些后人,能做的,就是借鉴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去建设我们的国家。

三国是指魏、汉、吴三国。结束东汉末年相对混乱的战争割据局面,形成相对统一的三方割据局面的历史时期。

公元220年魏国建立。曹魏是个什么样的政权呢,相比其他两国来说很大、很大。天下十三州曹魏独占九州。占有当时天下最富有的中原一带。统治中国北方。完整继承了汉王朝的统治核心地带。与南方汉、吴两国割据相对。

曹魏最大的功绩是改革了官制和农制及文制。

官制:曹操发布唯才是举令。曹丕实行了,九品中正制:每郡设小中正,每州设大中正,小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定品第高下,上报大中正,大中正核实后上报司徒;司徒再加审核然后交尚书选用。另规定,各郡人口十万以上,岁察一人,特别优异的不受户口限制。

农制:曹操时期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解决屡次征战军粮不足和后勤补给困难的问题,推行了屯田制,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并且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发展手工业,开展对外经济贸易。

文制:曹丕重视文教。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重修孔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在短期内复兴封建正统文化。

历代皇帝:

曹丕220—226

曹叡226—239

曹芳239—254

曹髦254—260

曹奂260—265

公元265年被司马氏建立的晋取代,魏灭亡。

三国时期占据益州为主体的割据政权。

公元221年由刘备建立,汉作为汉王朝正统的延续所以建国号为汉,后人为了方便记载改称蜀汉。汉的立国之本就是北伐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所以先后两代军事统治者诸葛亮、姜维都选择了不断的北伐曹魏。

蜀汉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工商业发达蜀锦经济有优势。

历代皇帝:

刘备221年-223年

刘禅223年-263年

公元263年向曹魏投降,汉灭亡。

公元229年孙权建立,割据江东、荆州、交州的政权。

孙氏集团到江东后一直在理顺,孙氏和江东士族的关系,因为孙吴政权去到江东前的主要政治组成是淮泗武将集团,孙权到了江东后一直致力于融合和本地士族和流亡北士的关系,也就是本土化的问题。后来孙吴政权内部权力斗争又很激烈,到吴国灭亡内部斗争基本没停过。

吴与北方政权战争

公元208年(汉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

公元213年(汉建安十八年)濡须之战

公元215年(汉建安二十年)逍遥津之战

公元222年(黄武元年),曹丕第一次伐吴

公元224年(黄武三年),曹丕第二次伐吴

公元225年(黄武四年),曹丕第三次伐吴

公元226年(黄武五年),孙权攻江夏

公元228年(黄武七年),石亭之战

公元233年(嘉禾二年),吴将全琮攻六安

公元234年(嘉禾三年),孙权征合肥

公元241年(赤乌四年),吴将全琮、诸葛恪、朱然等攻淮南

公元246年(赤乌九年),吴将朱然攻柤中

公元250年(赤乌十三年),魏将王昶、王基攻打南郡、西陵

公元252年(建兴元年)东兴之战

公元253年(建兴二年),诸葛恪伐魏

公元255年(五凤二年),魏将毌丘俭、文钦率军西入

公元257年(太平二年),魏将诸葛诞叛魏降吴

公元263年(永安六年),吴将丁奉攻寿春

公元268年(宝鼎三年),孙皓命丁奉、诸葛靓攻合肥

公元269年(建衡元年),吴将丁奉进攻西晋谷阳

公元270年(建衡二年),吴将丁奉进攻涡口

公元271年(建衡三年),吴将虞汜、陶璜、薛珝成功攻克交趾

公元272年(凤凰元年)西陵之战

公元273年(凤凰二年),吴将薛莹、鲁淑,攻弋阳、新息

公元274年(凤凰三年),吴将孙遵、李承攻击江夏

公元277年(天纪元年),吴将孙慎进入江夏、汝南

公元280年(太康五年),晋将杜预、王睿攻吴

历代皇帝:

孙权229年—252年

孙亮252年—258年

孙休258年—264年

孙皓264年—280年

公元280年向晋投降,吴灭亡。

三国,具体时间为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是东汉王朝与西晋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公元220年,魏王曹丕公开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大魏”,史称曹魏,献帝被封为山阳公,东汉最后一位皇帝就此结束了傀儡的一生,东汉正式结束。

在同年,刘备在西川发布献帝遇害,并封谥号为孝憨皇帝,在下一年,也就是公元221年,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也称季汉。

公元229年,孙权也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史称孙吴。

东汉末年,群雄涿鹿,以张角起义为分界点,汉室根基动摇,先后出现了宦官之乱,何进平反不力,被宦官杀死,之后进一步引发了董卓之乱,他先霸京师,又废少帝,立献帝,汉室进一步衰颓,各路诸侯为讨董卓,成立了十八路诸侯联军,进攻董卓,其中以孙坚最为厉害,斩杀华雄,攻破洛阳,但最终因为十八路诸侯各怀鬼胎,很快便不欢而散,各据州郡,正式进入分裂的局面。

曹操据兖州,陶谦据徐州,袁绍据冀州,公孙瓒据幽州,袁术据淮南,寿春,天下大乱,北方陷入了一片争斗,在时间的推进下,弱小的诸侯慢慢被吞并,北方只剩下了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曹操,坐拥冀,幽,青,并四州的袁绍,以及率先称帝的袁术。

一番争斗过后,北方只剩下了曹,袁双方,为了统一天下,官渡之战爆发了,曹操以少胜多,正史大概是以两万军队,战胜了袁绍的十万精兵,正式统一北方。

北方大定,曹操想要一统天下,他迅速扩充军队,准备先破荆襄,再灭东吴,进而一统天下。刘琮得知之后,投降了曹操,刘备无奈,只好退往江夏,与东吴联合,抵御曹操。一场赤壁大火,再加上军队难以接受南方气候,瘟疫盛行,曹操无奈只好撤回北方。

孙刘联军获胜,天下局势初步定格,三足鼎立基本形成,刘备占据荆州五郡,孙权据江东。

曹操几乎占据整个北方,由于曹操采取了屯田制,所以曹操方暂时没有战事,刘备趁机进攻西川,逐渐坐大,孙权逐渐不爽,联盟逐渐破裂。

曹操恢复国力时,平定了马超,又与刘备展开汉中之战,虽然刘备获胜,但是曹操迁走了汉中全部军民,双方暂时守卫疆界。

此时的荆州矛盾越发激化,刘备孙权湘水划界。

但是在关羽北伐的时候,孙权还是偷袭了荆州,刘备无奈在登基之后,进攻孙权,夷陵之战后,刘备去世,三国局势稳定,变化不大。

此后的数十年内,汉丞相诸葛亮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反而耗费了汉的国力,诸葛亮很快身死,战争又一次陷入停滞,但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

此后,姜维,诸葛恪,先后北伐,曹魏残余势力也反对司马掌权,先后进行了战争,公元263年,曹魏的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发动魏灭蜀之战,钟会破汉中,邓艾偷渡阴平,攻破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公元265年,魏国相国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三国格局已经被打破,中国历史正式进入西晋时代。

公元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天下,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终归于一统!

相关阅读:

  • 理想照耀中国杜富国回家是哪一集?杜富国是谁?
  • 国艺有哪些(国是)
  • 科隆是哪个国家的(科隆选侯国是现在的哪)
  • 《柳叶刀》指出:中国是错误饮食“重灾区”4个饮食习惯
  • 傲来国是中国哪里「傲来国是什么国」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