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安徽桐城在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

小猫咪 快讯 2022-07-04 桐城   安徽   出过   在历史上   名人

安徽桐城在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张廷玉

张廷玉是清朝雍正时期的重臣,其父亲张英乃是康熙帝时代的文华殿大学士。

康熙三是九年,张廷玉考中进士进入南书房,雍正帝登基后,深受器重信任的张廷玉步步高升一直做到了殿阁大学士之首的保和殿大学士与首席军机大臣。

整个张氏家族都非常显赫,张廷玉家祖孙三代都入值内廷,满门朱紫。

雍正帝驾崩时,张廷玉与鄂尔泰、庄亲王一起被任命为顾命大臣。

乾隆帝登基后,对于当年雍正时期的旧人多有打压,张廷玉也不能幸免,不过张廷玉最终还是按照雍正帝遗诏,得以配享太庙,成为清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左光斗

出身明朝的安庆府桐城县,属于如今的枞阳县横埠镇,明末的东林六君子之一。

明万历三十五年的时候,左光斗进士及第成为中书舍人,之后成为浙江道监察御史与左佥都御史等,因其铁面刚正,被称作“铁面御史”。

在晚明时期,左光斗是难得的一股清流,他为挽救明朝江山做出了大量努力,可惜回天乏术。

天启四年,左光斗弹劾魏忠贤失败,导致自己被关入诏狱受到严刑拷打。

第二年,左光斗在诏狱内被害,享年五十一岁,直到崇祯帝登基后,左光斗得以平反,并被追赠为太子少保。

姚鼐

清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与方苞、刘大櫆并称“桐城派三祖”。

乾隆二十八年,姚鼐中举,十年后担任四库全书馆的纂修,但第二年的时候,姚鼐就借口生病辞去职务回到了家乡。

姚鼐归乡后到处讲学,先后在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等名学讲课,培养了大批弟子。

姚鼐是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他发展与完善了桐城派的文论,贡献地位非凡,桐城派早期的骨干力量也大多都是由姚鼐培养起来的。

姚鼐去世时,桐城派在古文领域的地位已无可撼动,成为后来百余年的主流学派。

刘大櫆

安庆府桐城县人,如今属枞阳县汤沟镇。

年轻的时候,刘大櫆的文学才华丝毫不逊色于方苞,他在雍正四年抵达京师之后,很快就造成了轰动,但他每每参加考试,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他也是方苞的门生,刘大櫆在京师的时候,诸多的文人士大夫都愿意与其结交,乾隆元年刘大櫆受方苞举荐应征博学鸿词科,结果被张廷玉阴差阳错所罢黜,张廷玉事后深感懊悔。

刘大櫆晚年的时候,游历四方讲学,其门下弟子众多,其古文主张也广为流传。

作为桐城派三祖之一,刘大櫆也是继方苞之后,桐城派中的中坚人物。

严凤英

因为父母离婚,严凤英在四岁的时候就随着祖父母生活,在当地的生活中学习了大量采茶调与民歌之类,抗战之后,她跟着父亲学习京剧。

严凤英非常有天赋,而且勤奋刻苦,虽然她唱的肯好,但当时风云变幻,她只能在各种颠沛流离当中,默默等待着时机。

建国后,严凤英的事业走向辉煌,她成为了黄梅戏艺术的发展缔造者,让黄梅戏这个原本地方上的小戏种,逐渐成为名闻天下的艺术。

毛主席等都观看并赞赏过严凤英,她也被称作“黄梅戏界的梅兰芳”。

李铁砧(1915—1967),原名铁砧,安徽桐城人。1938年入党,开国少将。

1937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教育干事、营教导员,延安炮兵学校校部秘书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东北炮兵学校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组织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特种兵司令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区炮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委炮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炮兵直属政治部主任,军委炮兵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1964年4月晋升少将军衔,1967年6月5日在北京逝世。

桐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出现过不少历史名人。

1.严凤英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市凤仪里)人,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六合留稼村)。桐城“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nài]、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3.姚鼐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汉族,舒州(今安徽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

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风痹致仕,归居龙眠山庄,自作《山庄图》,为世所宝。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维摩诘图》等。

5.张廷玉

刘大魁(1698~1779),%20清代散文家。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桐城(今属安庆市枞阳县横埠镇)人。年轻时入京,当时他的同乡方苞以古文负一时重望,见刘大魁文,极为赞赏。乾隆时曾应博学鸿词科和经学科的荐举,都落选。后为黟县教谕,数年告归。刘大魁(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枞阳横埠人氏。“我家门外长江水,江水之南山万重。今日却从图画上,青天遥望九芙蓉。”长着一副高大身材、留着美髯的刘大魁性格豪放,喜好饮酒赋诗。

7.朱光潜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相关阅读:

  • 合肥怎么样(合肥什么时候是安徽省会)
  • 安徽外国语学院怎么样(安徽外国语学校好不好)
  • 安徽三联学院怎么样(安徽三联学院有必要读吗)
  • 安徽医科大学怎么样(安徽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怎么样)
  • 安徽建筑大学怎么样(安徽工程大学含金量)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