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浙江一药农卖元胡10分钟赚52万元

6月9日凌晨5时许,浙江省磐安县新渥镇药农陈礼祥和妻子,又带了1000公斤元胡来到浙八味药材城地产药材交易区出售。让他津津乐道的是,三天前,他家的4000公斤元胡摆摊10分钟,就卖出52万元的好价钱。

这轮中药材价格上涨背后,哪些因素在助推?对百姓看病吃药产生多大影响?连日来,潮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中药材涨价向产业链传导,引发部分中成药停售、停产。而由此产生的多米诺效应,还在继续延伸。

6月9日4:30,磐安县仁川镇药材收购商杨爱云早早赶到集市。潮新闻记者见到杨爱云时,她站在四五十袋浙贝母前,正按着计算器跟药农算账。装满药材的一堆白色蛇皮袋,上秤一称有500公斤。

“白术价格稳定在历史高位。磐安去年产的白术6月价格75元/公斤,当年10月上新时才40元/公斤。而在2019年,白术仅为18元/公斤。”杨定升告诉潮新闻记者,大家普遍有买涨不买跌心理,去年产的白术新货,目前基本已经被抢购一空。6月9日元胡批发价137元/公斤,与2018年低谷期相比,价格涨了400%。

不到6点,来自安徽亳州的药商耿文华已经采购了40吨浙贝母切片,主要销往药企。耿文华向潮新闻记者介绍,尽管价格有所上涨,上半年他的采购量还是增长了30%,部分药企怕成本再度抬升,开始备货。来自安徽的药商曾先生一行,也开车10多个小时连夜赶到集市采购。

浙贝母作为磐安主产中药材,历史成交价在药商心里都有一本账。杨定升告诉记者,过去20年浙贝母价格高点和低点相差近10倍。2003年浙贝母个(烘干的浙贝母个体)涨至240元/公斤。此后价格长期在低谷,2019年浙贝母个最低跌到28元/公斤,生切片33-35元/公斤。2023年6月初浙贝母生切片80元/公斤,6月中旬浙贝母生切片已涨至98元/公斤。

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官网监测数据,5月10日-6月10日,当归价格一个月涨50%,上半年总计涨300%。此外,上半年党参价格也已经涨了200%以上。“这些都是大宗中药材,属于市场刚需,最终都得由消费者买单。”杨定升向潮新闻记者表示。

专为省级三甲医院供货的一家医药公司负责人李伟(化名)向潮新闻出示一组进货价格,印证了涨价说法。今年多款中药饮片身价翻了四五倍,以同款500克/份对比,当归饮片从42元涨到242元,党参饮片从63元涨到238元,猫爪草饮片从71元涨到352元。

针对医院中药材涨价与百姓看病费用问题,潮新闻记者从浙江一家省级三甲医院获悉,中成药、饮片均根据国家医保目录实行报销政策。目前,浙江省执行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医院备供中成药由浙江省统一招采和挂网采购,所有在公立医院销售的中成药,经过药厂-医药流通公司-医院-患者三个环节,前两个环节会有一定盈利,但最后医院零差价出售给患者药物。

“中药材涨价影响消费终端的同时,也加重药企经营成本。”磐安中药材商会会长张光华向潮新闻介绍,“在部分中药材涨价数倍的行情下,没有足够资金囤原料的药厂,利润空间会被挤压,最终部分中成药可能会被迫停产、下线。”

磐安县从事药材加工近40年的陈江辉(化名)介绍,这两年有止痛功效的元胡涨价涨得厉害,一家合作多年的止痛膏药生产企业告诉他,“企业仓库没有足够库存,现在元胡价格太高,而膏药售价又受限制,产品没有利润,就不再生产了。”

2月20日,甘肃发布的相关通知中,24种药品取消挂网的原因标注为“企业生产成本上涨”。潮新闻记者根据媒体报道初步统计,辽宁、江苏、安徽、广西、山西、宁夏等地也均发布取消挂网通知,目前市面可买到的上海雷允上丹参片、云南白药气雾剂等退出相关省份医保。

5月25日,贵州省医保局发布的一则《省医保局关于取消2023年第四批88个药品挂网资格的通知》显示,部分药企在贵州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提交了撤网申请。其中河北百善药业生产的元胡止痛片、黄连上清片,江西心正药业生产的六味地黄丸等均在取消挂网名单内。

潮新闻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药材原料价格不受限制,国家只是对中药材产业链终端的中成药设立限价,通过药品价格倒逼中药材原料降温。“中药材涨价背后,其实也暴露中药材价格监管薄弱、行业机制不健全。”一名中成药生产企业负责人向潮新闻记者表示,中药材价格应当回归其价值本身,一旦赋予金融属性,药味就变了。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