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八角笼中》热映 一群棒球少年的“本色出演”

3年前,纪录片《棒!少年》记录了宁夏西海固街头的“混世魔王”马虎因棒球到北京“换个人生”的故事。在观众席上,马虎如坐针毡,他觉得曾经的自己太“匪”,心里涌出羞愧。这一次是在商业电影《八角笼中》,马虎饰演一个性格外放、在“格斗孤儿”群体中担任“孩子王”的角色,他“本色出演”,和角色的高度贴合打动导演王宝强,索性将角色的名字也改成了“马虎”。

“拍这部电影的过程就是让我从头回忆了一遍我在老家的成长经历。”接受中青报·中青网专访时,马虎坦言,“打架、惹事、‘当大哥’就是我小时候的常态。”少时“刺儿头”的一面与家庭有关,马虎出生后3个月后,母亲因他父亲酗酒打人便离开了家,杳无音信,父亲则把他留给奶奶,自己常年外出务工,很少回家,缺少陪伴和关爱的马虎逐渐成为县里的“问题少年”,直到2017年11月,他跟随棒球教练孙岭峰来到位于北京昌平的强棒天使棒球基地。

《棒!少年》首映后,马虎在台上手捧棒球帽站得笔直,有观众问他为什么保持这样的站姿,他回答:“因为这是我们棒球队员最起码的礼貌。”孙岭峰记录下这一幕转到朋友圈,“棒球人不光在棒球场上,在球场下也要为棒球赢得喝彩,这才是一个棒球人的本质。”

虽然完成了180度的转换,但马虎把收敛的“狠劲儿”留给了自己。因《八角笼中》要求演员使用四川方言,怕错失演出机会的马虎,努力了一个多月才达到拍摄要求,目前,他已经能随时展现“用四川话报菜名”。因要凸显山里孩子们的早期状态,一身肌肉的棒球队员们只能迅速减肥,“每天白水煮菜,鸡蛋还不让吃蛋黄,咸菜也不能买。”马虎回忆,每天靠喝水来扛饿,终于减重10多公斤,才符合人物形象。

“我看起来凶,内心其实很脆弱。”在马虎看来,影片中另一重要角色“苏木”才是真正的“狠人”,那种想要逆天改命的决绝和少年“苏木”扮演者周德柏文极为相似。孙岭峰记得,第一次见到周德柏文时,他八九岁,来自四川攀枝花,和基地的大部分孩子一样,成长于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别看他长得清秀,马虎刚到基地时,敢欺负所有小朋友,就不敢惹他,他是一个目标感很强的孩子。”

电影中,小苏木问王宝强饰演的教练向腾辉:“如果我坚持打下去,会不会像你一样成为冠军?”现实中,周德柏文觉得这样的提问显得“多余”,“参与体育竞技就是要抱着必胜的信念,平常的一切训练和准备,都是为了在场上成就冠军的心思。”在学习棒球的6年里,他先后获得了20多个相关奖项,在马虎跟随王宝强参加电影首映礼那天,周德柏文跟随孙岭峰去日本参加了2023年Pony国际亚太区野马联盟U14组锦标赛,“想看看我们和更高水平的队伍差距在哪儿,学习人家的训练和比赛状态,不能松散。”

可镜头之下,一切又变得复杂起来。“要求动作特别大,但打在身上的一瞬间要收力,不能打疼,我们怎么都拍不出这种感觉。”周德柏文向马虎提议,“为了画面效果,我们真打吧。”于是,每次拍摄格斗场面,两个一起长大的队友只能用尽全力“拳拳到肉”,“我们是运动员,喊了开始就不愿意主动喊停”。

“几乎每一个场景,都在强棒天使棒球基地发生过或正在发生。”孙岭峰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坦言,自2015年成立基地起,现实的困难和外界的质疑就始终存在,以落脚为例,“地方得够大,要满足几十人生活训练,还不能贵”,队伍被迫搬了4次家,不停在北京郊区打转;新冠疫情期间,得靠社会捐赠来度日,球队公众号上更新的捐赠物资甚至包括“5个苍蝇拍”;最头疼的正如影片里反映的孩子入学问题,也是探索至今才勉强找到了“曲线救国”的方法。

“7岁打棒球,为国家队服役15年,见过世界所有最好的棒球运动的状态,相信这些孩子可以通过棒球获得尊重。”孙岭峰是中国棒球国家队前队长,退役后参与过不少公益工作,但捐款去向不明、捐助方式单一、无法彻底改变受助者命运等现实让他重塑了对公益的理解“金钱之外,更要投入精力和时间去陪伴,公益不是施舍”,因此,孙岭峰决定与合伙人组建球队,免费为贫困儿童、“事实孤儿”做棒球培训。

在密集拨动泪腺的时刻,孙岭峰会提醒自己,“人的身世是老天爷给的,不需要同情,但未来需要改变。”因此,和影片中的向腾辉不同,孙岭峰从未放弃棒球,但并不执意要从这些孩子中“拔”出个冠军,在他的3条“选材”标准中,没有一条是从棒球角度考虑,“我没打算把孩子都变成职业选手,能让他们通过棒球有一技之长,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可以了”。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