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赵坤宁:中国在环境公益领域的关注和投入远远不够

明善道总裁赵坤宁在社会组织气候行动研究成果发布环节发言表示,在政府的白皮书中,明确将应对气候变化放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将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调研显示2021年中国主要的十佳环境资助者年度资助总额3200万元,在整体环境资助的额度中仅占10%,数据说明,气候变化现在已经是一个热门议题,但在中国环境公益领域的关注和投入还远远不够。

大家好,我是来自明善道的赵坤宁,自从2016年以来,我们发布了一系列环保公益组织的行业报告,但还没有发布过一份专门特定环境议题的报告,接下来将会发布的是明善道第一份特定环境议题的研究报告,同时我们在埃及气候大会之前、在政府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2022年报告之后发布这份报告,将会是一个对齐国际公约的趋势和前瞻性,找准中国环境公益发展路线的工具。

感谢SEE基金会信任明善道做中国组织气候行动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分为调研报告和能力建设三步走,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份报告实际上还不够完善,但足够新,很期待今天和大家交流和分享,希望能够有很好的意见和交流。

在政府的白皮书中,明确将应对气候变化放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将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但对应环境公益领域,现在大家是否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重视?明善道所做的另外一份行业研究报告是这样显示的:在中国仅有4%的公益组织首要的工作领域是应对气候变化,同时仅有25%的环保公益组织认为自身业务与气候变化应对有关。2021年中国主要的十佳环境资助者年度资助总额3200万元,在整体环境资助的额度中仅占10%,但相比过去的三年乃至五年就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增长。

以上数据告诉我们,气候变化现在已经是一个热门的议题,但在中国环境公益领域的关注和投入还远远不够。气候变化议题在国内兴起的时间还比较短,本身在这个方向从事的组织数量、类型和能力都还不清楚,急需摸底。我们从这个现状开始,通过问卷调研、桌面调研和关键方访谈展开,非常感谢28家组织作为关键方进行访谈,同时有100个正在或者有意参与气候行动的公益组织参与这次调研。

大家希望在哪些层面得到支持?调研发现已经开展气候行动的公益组织在意识、行动和组织都面临较大的挑战。意识层面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气候议题相关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水平不足,行动层面是缺乏实用的方法、工具和技术,比如碳减排量的计算器,组织层面普遍是面临筹资的困难。

我们做了一个问卷的调研,也有访谈81家组织中的16家,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组织目前的储备是不一样的,智库类的组织关注减缓更多,减缓方向的组织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资源工具,适应方向的组织主要是从提升工作对象或者社区的知识储备、能力建设出发,工作手法出发的组织比较有扎实的工作经验,已经有了从幼儿园到公众的教材和工具,也就是说现在已经开展行动的组织各有各的资源和基础。

我们也有访谈12家国内外的资助方,其中国内的公益行业资助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上,主要的策略是增加气候变化的视角或者业务团队,扩大工作领域,搭建交流网络,同时有两个观点比较有代表性:一种是目前环保公益组织参与的策略和能力,尚未很好地匹配这样的机会,在未来一段时间,要推动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工作对气候议题的贡献。另一种表态是如何清晰地梳理出自身的工作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十分重要,实际工作中与气候变化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气候变化议题也不是今天才有的,如何能够让自身工作与气候变化建立一种关联,其实对目前整体的环境公益从业者都是一个很大的功课。

两种态度都像是大战之前的忐忑和焦虑。再看国际资助方,明显平和一些,而对中国本土实践赞赏有加,他们在国内的资助是以气候减缓为主要方向,希望支持中国本土更多的机构开展更多的实践。因为在国内,已经有了政府自上而下的目标,现在是需要自下而上行动,上下同心对我们政策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现阶段急需影响公众意识。我们也会特别肯定本土实践的价值,这样的观点来自于国际上可能有更好的平台和议题的前瞻性,但国内的非政府组织在创新方面也非常出色,反过来可能影响国外的理念。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