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立知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陶渊明简介朝代)

小猫咪 立知 2022-01-04朝代

陶渊明:弹琴不用弦,一生穷困潦倒而又倔强

你在这尘世间快乐吗?你有过不快乐的时候吗?我想你肯定有过。当你快乐的时候,是否也想过绝世离俗?我想你也有过。无论是伟人还是平凡人,在感情上都是一样的。

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李白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苏轼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唐伯虎说: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虽然都有情绪,也曾想着脱离这世俗,寻找一片宁静的地方,悠闲度日。可是他们最终还是在这俗世里了却一生。

而古今往来,只有一人说到也做到了,他就是陶渊明

初次认识陶渊明,是在我的高中时期,课本里有一首诗叫《归去来兮辞》,语文老师要求全篇背诵,我也不知道用了几个昼夜,背的依然磕磕巴巴。

我那时深恨陶渊明这老儿,你隐居就隐居,为什么还写诗来折磨我们这些后辈,写就写吧,写短点不行吗。

少年不识陶渊明,读懂已是不惑年。经历过人世的洗礼,现如今经常反复念叨的就是他写的“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广为流传,所以我一直以为陶渊明家庭很富有,根本看不上五斗米的小官。只因自己不愿受世俗的所累,只钟情山水田园,忙时耕种,闲时游山观水,过着清风明月的悠闲自在日子。

当我真正走近陶渊明的时候,颠覆了我美好的想象。我感到既心酸又钦佩,心酸于他一生的穷困潦倒,钦佩于贫困潦倒中的那份洒脱。

那就随着我的文字,让我们一起去解读这位千百年来最受人推崇的隐士。

陶渊明:弹琴不用弦,一生穷困潦倒而又倔强

一、 穷困潦倒而又倔强的陶渊明

陶渊明,浔阳柴桑人,即现在的江西九江人。生于晋末宋初,横跨两个朝代。所以在《晋书》,《宋书》里都有相应的传记。

陶渊明从小勤奋好学,精通儒家经典,好读书,但不求甚解。陶渊明的曾祖父是陶侃,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位显赫,家大业大。

不过他有六个儿子,陶侃死后财产怎么分的,咱们不清楚,反正到陶渊明出生的时候,他们这一支日渐式微。在陶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又去世了,经济每况愈下。

陶渊明长到二十岁,就在这一年,他为生活所迫,便离家四处奔波,谋求差事,在官府中频繁担任一些小角色。

在这种可以勉强糊口的日子里,经历了数不清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让他时常怀念在家种田的日子,种田虽然清苦,但无忧无虑,无须看任何人脸色行事。

后来,随着几个儿子的先后出世,陶渊明终于下定决心结束了接近十年的漂泊,回到了家乡江州的浔阳。

巧合的是,这时候的江州刺史是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王凝之,殊不知,王家和陶家祖上有很深的渊源。

所以王凝之就顾念着这份渊源,加之陶渊明自身也有一定的才华,就在江州给他安排了一个叫祭酒的官职,祭酒具体负责什么工作,我至今也没搞清楚,反正官不大。

薪水虽微薄,但足可安稳度世。如果就这样一直做下去,也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吧。可是仅仅几个月后,陶渊明便毅然决然地“挂印”而去。史书给出的原因只有四个字:不堪吏治。意思是不能忍受官场的一些行为,但具体行为已经无从考证。

王凝之十分不解他的辞官行为,以为他不满意祭酒这个官职。于是再次以主薄之位召他,可是陶渊明似乎铁了心,不假思索,一口拒绝。到底在江州官场发生了什么让他厌恶透顶的事,我们已不得而知。

陶渊明:弹琴不用弦,一生穷困潦倒而又倔强

辞官后,他回归了田园生活,我们现在叫务农。这也总算遂了自己的心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精神上得到了完全的自由。

入世也好,出世也好,总逃不脱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家里人又多,仅依靠种田,经济状况十分紧张,基本都处在温饱的边缘。最值得庆幸的是陶渊明的妻子崔氏与他志同道合,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从无怨言。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随着五个儿子年龄的增长,开销日渐增多,夫妻二人只能靠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长期的这种行为,导致陶渊明“遂抱羸疾”,就是营养不良,极其瘦弱。

数年后,大儿子已经到了嫁娶的年龄,陶渊明不得不考虑再次出仕来解决经济上的问题。这时候你会不会要问,他想当官就当官,不想当就不当,难道官场是为他家开的吗?那时候是举荐制,只要有人一力举荐,基本就可以入仕。

陶渊明有个堂叔陶夔,在当时的太尉刘裕幕僚中任重要的职位,所以陶渊明求助陶夔,在叔叔陶夔的举荐下,于刘裕的军中谋了一个镇军参军的职位,大约是相当于顾问一类。

对于一个崇尚自由,崇尚田园的人来说,在部队这种纪律严明的群体中,那简直是在忍受着过活。

大约在这个职位上有两三年吧,就给叔叔说想做个文官,自己也没什么大的追求,挣点养家的钱就知足了。不久,就调任彭泽做了县令,彭泽属于九江下面的一个县。

在他就任后的某一天,上级派人来巡查彭泽县务。陶渊明平时不修边幅,穿得也很随意,县里的礼仪人员就劝陶渊明见长官的时候,一定要穿得正式体面,不要像平时那样邋遢。

陶渊明听完这话就不高兴了,遂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随即辞去了县令职位。后来的李白也曾有过这样的骨气: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从彭泽归乡的途中,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这次辞官之后,一直到死,再没出仕。

陶渊明:弹琴不用弦,一生穷困潦倒而又倔强

后来,朝廷也曾征召过他,但他没有去。南梁萧统在他的《陶渊明传》里给出了他不再做官的原因: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那时东晋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刘裕大有取代之势。陶渊明祖上是东晋重臣,而自己如果在“乱臣贼子”手里做事,认为有辱祖宗名声。

他死的那一年发生的一件事也说明了这一点。

公元427年,东晋已亡,刘裕已经建立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宋军事家檀道济来拜访陶渊明,当时的陶渊明因为饥饿,已经躺在床上很多天了。

檀道济本次来是劝陶渊明再次出仕的,但是陶渊明婉言谢绝了。檀道济看他生活如此贫困,走前留下了一些肉和粮食,但是等檀道济走后,都扔掉了。

陶渊明:弹琴不用弦,一生穷困潦倒而又倔强

二 、 嗜酒如命而又洒脱不羁的陶渊明

陶渊明一生做了大量的田园诗,而这些诗有很大一部分都和酒有关。古往今来,如他这般嗜酒如命的人绝无仅有。

那时他还在彭泽做县令,有大约一百亩公田,公田就是收获权归当地政府所有的田地。陶渊明原本让差役都种上秫稻,即高粱。为什么种高粱呢?因为高粱可以酿酒。

但是他妻子不同意,认为必须要种一部分稻子,人毕竟还是要吃饭的嘛。陶渊明就对他妻子说:我只要有酒就心满意足了,饭吃不吃无所谓。不过,最后陶渊明还是妥协了,一半种高粱,一半种稻子。

陶渊明有个很好的朋友叫颜延之,调任他处当官的时候,途经陶渊明家乡。就逗留了几天。二人天天喝酒喝得大醉。

颜延之临走的时候,看陶渊明日子拮据,于是留下了二万钱,换成现在的人民币是多少,无法考证,但数目肯定不小。可陶渊明把这些钱当成了预付款全部交给了酒铺,想喝的时候就去取酒,直到这些钱用尽。

陶渊明:弹琴不用弦,一生穷困潦倒而又倔强

王凝之之后,江州刺史换成了王弘,王弘很仰慕陶渊明的气节,想结识他,可是陶渊明总是躲着不见,所以,王弘几次的拜访都落了空。

后来,王弘打听到陶渊明爱酒。就想到一个好主意,他让陶渊明的故人庞通之在陶渊明外出必经的路口摆上一个桌子,桌上放几坛美酒,专侯陶渊明的到来,而王弘就暂时躲起来。

很快,陶渊明就被他两个儿子用竹椅子抬着出现了,这可够大爷的,出门还被人抬着。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他长期的田间劳作,中晚年后患了脚疾,走路相当困难,出门不得不被人抬着。

当他看到故人以及那几坛酒的时候,赶忙让儿子停下来,寒暄几句,遂坐下,与庞通之喝起酒来。

喝到正酣的时候,王弘随即现身,然后说了故意用酒“钓他”的事。陶渊明听后哈哈大笑,两人真是一见如故,便邀他一同饮酒,于是三人便在野路口开怀畅饮起来。

席间,王弘看陶渊明脚上没穿鞋子,脚都皴皮了,于心不忍,就让随从为他现场量脚,即时赶制了一双鞋子送给他。

后来,陶渊明家庭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王弘经常出手资助。

陶渊明:弹琴不用弦,一生穷困潦倒而又倔强

喝酒的人性子都比较率真,陶渊明既是如此。

谁请他喝酒,不管认识不认识,他从不推辞,也从来不给请酒的人道谢,醉了就回家。

朋友也会经常陆陆续续到陶渊明家里喝酒,他们来的时候都带着酒和菜肴,也不客气,无论贵贱,来了就喝,而且每次必喝醉,然后就毫不避讳的赶朋友走:”我醉欲眠,卿可去”,我要睡觉了!你们走吧!

古代文人基本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但是陶渊明不通音律,不过他也准备了一把琴放在客厅里,这张琴上的弦断的也只剩两三根。

每次喝酒喝到兴致好的时候,就用手比划着,随意挥动琴弦,根本就奏不出调子,但陶渊明还乐此不疲,朋友经常笑他,但陶渊明自有一番高深的见解: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陶渊明:弹琴不用弦,一生穷困潦倒而又倔强

陶渊明死后葬在九江市庐山西南的面阳山南坡,北依汉阳峰,南为黄龙山,环境清幽,景色奇佳,这正是生前身后两相得,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祭拜。



相关阅读:

  • 芸汐传是哪个朝代?韩芸汐真实身份起底,皇室后代是否却有
  •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王维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王维是唐代那个时期)
  • 王维是哪个朝代(王维是什么时期)
  • 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易安居士来历)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