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立知

廉江是哪里的(廉江市哪个村最大)

小猫咪 立知 2022-02-23廉江市   廉江

走进廉江石城镇塘背村,蓝顶白墙的别墅群迎面而来,宽敞的主村道两旁是青翠的草坪、整齐的绿树,有的村民在树下石凳上坐着聊天,有的在康乐点锻炼身体。

恬静和谐的画面诉说着这里的巨变,路面硬底化了、村庄绿化了、街院净化了,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廉江市是广东省水库移民最多的县级市,移民人口达12.35万人。近年来,廉江市政府积极帮助水库移民安居乐业:统一规划,先后建起一批充满生机的移民新村;同时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拓宽移民致富新渠道;并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乡风民风,使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2019年,全市移民人均纯收入近1.29万元,比2018年增长6%;移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4平方米,比2018年增长3%;完成6条示范移民村庄的建设及49条村庄的亮化工程,完成75条村道路硬底化工程,改善150多条村庄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夯实移民安居乐业的基础。

全省水库移民最多的县级市,廉江“后水库”时代移民村曾培养出清华学生

居住

多方扶持

移民村成别墅村

廉江地域总面积2835平方公里,辖内分布着大小河流52条,流域总面积达3311平方公里,时逢雨季这里的河流汛期普遍长达半年之久(4—9月)。

20世纪50年代,廉江市境内先后兴建了鹤地、长青、武陵、江头、石角潭5个大中型水库和一批小型水库,为解决雷州半岛的灌溉用水和湛江市600万居民的饮用水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批村民也为此搬离原来的家园,成为“水库移民”。

塘背村位于廉江市石城镇东面,全村100多户500多人,是1958年因修建鹤地水库整体搬迁的一条移民村。

“以前我们的老村就在河坝边上,只能通过一条桥出入,村民出村进村要不就是靠摩托车,要不就只能步行。”塘背村村长童炳强告诉笔者,塘背旧村因地处低洼地带,不仅交通不便,还经常遭受水灾困扰,村民生活普遍困难,一些村民选择搬到县城等地安家。

从2006年开始,廉江推进落实移民扶持20年计划,通过落实发放扶持资金和出台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建设移民新村,为水库移民解决居住难题。

2010年,塘背村村民形成共识,决心改变村场落后面貌,另选宅基地整体搬迁,这一想法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于是,全村村民及外出乡贤集资120多万元,上级相关部门拨款2000万元,共筹集资金2120多万元,建设塘背新村,工程于2013年10月正式动工。

新村规划建设面积4.5万平方米,规划建房67幢,统一户型、统一规格,结构类似联排别墅。经过2年多时间的建设,塘背移民新村于2015年12月竣工落成。

从空中俯瞰塘背新村,整齐有序的小别墅拔地而起,笔直宽敞的道路四通八达,楼宇巷间绿树成荫,别有一番景致。

“这是我外出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回家过年,现在大家都住上了别墅,我们一家人也想在村里多呆几天。”2016年春节,塘背新村建成搬迁后,长期在外经商的村民童志富回到家乡过年,感慨家乡变化之大。

新村建成后,塘背村不断完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先后建起文化楼、文化长廊、篮球场、休闲生态公园和太阳能路灯等,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园村、别墅村。

塘背新村只是廉江建设移民新村的一个缩影。2019年,廉江开展水库移民生态宜居美丽特色精品村的创建工作。加快完成村内人居环境整治,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的环境整治工作;按照“生态宜居”标准做好发展规划,规划重点突出村内道路、饮水、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容村貌整治等内容;把6条特色精品村和2条就地改造美丽村庄的创建工作抓出亮点,以示范带动全市水库移民乡村振兴发展。

全省水库移民最多的县级市,廉江“后水库”时代移民村曾培养出清华学生

塘背新村建成,移民住上小洋房。郭龙碧 摄

就业

外出经商

移民村成创业村

水库移民村曾经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因修建鹤地水库,谢茂村搬迁到背山岭的山坳里,90户人家挤在不足20亩地的村场,住的都是低矮的泥坯房,出入无路,人均耕地不足0.3亩,“土里刨金”难度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村民生活相当贫穷。

“以前我们村里穷,当时有句话这样说:‘前世不修,嫁落谢茂’。”谢茂旧村地势低洼,交通不便,即使种出了蔬菜瓜果,也没人来买,也抬不出去卖,村民生活十分困难。村民邓伟明想起以往的苦日子,十分感慨。

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村民们意识到窝在村里很难找到出路,在政府的鼓励下,纷纷走到村外去,经商打工。慢慢的,村民在家具销售、照明电器、建筑等行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谢茂村也成为有名的“创业村”。

眼见外出经商的路子行得通,“走出去谋出路”也渐渐成了移民的“集体动作”,各个移民村的村民通过奋斗,走出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创业路。

童志富是塘背村下海经商的第一人,也是带领村民外出创业的领路人。

“以前村民都是靠耕田和制造农具谋生,又辛苦收入又低。”童炳强回忆,20世纪80年代,童志富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在房屋装修行业闯出名堂后,便带领村民一起干。

移民外出创业也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当时大家都不太懂得怎么办营业执照,政府就派人指导,帮我们把营业执照办下来。”童炳强介绍,目前村里100多户人,经营的企业就有30多家。

继房屋装修之后,童志富又带领村民进军空气净化设备行业,生产制造的净化设备不仅卖到省外,还销往国外。村民通过创业不仅找到了出路,还找到了致富路。

除了鼓励和支持移民外出创业,廉江还根据移民村内贫困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技能状况、培训意愿,围绕当地小家电产业发展需求,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移民的教育和引导,不断提高移民科技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创建广东省(廉江)水库移民“双转移”培训就业基地,为移民进行定向培训和解决就业问题。

广东省(廉江)水库移民“双转移”培训就业基地坐落在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梧村垌片区内,是一个集工厂、培训、就业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分两期建设,总建设期为3年。

基地全部建成后,通过引进企业生产,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以上,年税收6000万元以上;年可培训移民5000人次;可以吸纳1万多名移民就业;移民劳务年收入可达9000万元;还可以通过出租厂房、宿舍、商铺等方式增收1600万元用于反哺移民。

此外,廉江还组织移民参加各类实用技术、致富技能培训,每年选送一批移民子女到高等院校或中等职校就读,使每个移民家庭都有一名劳动力接受培训、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或就业技能,促进移民转产转业、就业增收。

廉江还积极探索扶持新模式:围绕当地特色种植养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重点帮扶移民合作社发展,鼓励引导合作社吸纳移民劳动力,使更多移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全省水库移民最多的县级市,廉江“后水库”时代移民村曾培养出清华学生

青平镇三甲塘新村内,统一规划的“别墅”排列整齐。揭英隆 摄

产业

一村一策

移民村成产业新农村

6月荔枝红,沿着山区水泥小路走向谢茂村,沿途山岭种有荔枝、红橙、黄皮果,千亩果园中建起农业观光园,山区农业产业经济正蓬勃发展。

邓伟明原在村外经营家具生意,3年前,村里要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种植水果发展农业产业,邓伟明和妻子便回到了村里。

当时,村民就在自己的地上各自为政,没有规划,因此需要一个带头人把村民组织起来、带动起来,把1000多亩的地盘活起来。“我们当时也有点疑虑,这个工作不好做,而且也会很辛苦,但是做好了意义很大,所以我们还是接了下来。”

邓伟明和妻子廖春艳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带领村民建成了1500亩左右的“谢茂生态农业观光园”,还注册了谢茂荔枝、谢茂黄皮和谢茂红橙等一批农产品品牌。接下来,邓伟明夫妻计划以地靠谢鞋山的优势,发展农业旅游,引导谢鞋山的客流到果园里摘果观光;并准备在园内成立收购点,接待客商前来参观收购。

曾经贫穷落后的水库移民村,如今不仅一举“逆袭”为宜居新农村,还转型为产业致富的产业新农村。

建设美丽家园,不可一刀切,有的适合种植水果,有的适合发展旅游观光,有的适合生产产品,廉江采取“一村一策,整村推进”的思路,结合不同地域特点和各村实际情况,开发了多种特色鲜明的移民美丽家园建设模式。

河唇镇木七垌村现住人口780人,土地面积1300多亩、耕地面积380亩、山地面积900多亩,村内保持了原始客家文化风貌,原始环境优良。规划设计以生态农业产业化为主,以公园式布局来自然形成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美食娱乐、艺术农耕体验等新型农村经济。

长山镇李屋新村投资110万元改造升级传统陶瓷生产,2012年建成现代缸瓦窑生产车间4条,厂房600平方米,配置现代机械设备15台。通过将厂承包出租的管理模式,李屋新村每年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4万元。有了集体经济来源,李屋新村将租金收益用于村公益事业和村民社会保障事业,统筹解决了全村移民的医保,发放老年人生活基本保障金,建立读书奖学基金,移民生活生产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廉江按照“一乡一品”的扶持思路,结合高桥镇红树林、红橙、泥虫、海鸭蛋、海鲜等资源,发展金花茶产业。规划金花茶母本采穗园、金花茶育苗基地、林下套种金花茶种植园等,以实施“金花茶种植”,大力推进林下种植、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林下旅游的发展,重点发展金花茶、旅游、文化、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将金花茶元素融入高桥镇移民发展中,实现移民增收、农业增效。

乡风

加强引导

移民村成文明村

每天清晨,伴随着清新的空气,晨练的老人三五成群打太极;夜幕降临,在灯光点缀下,石城镇十字路村仿佛披上光彩夺目的衣裳,在动感的广场舞声里,更显婀娜多姿。

建设美好家园,除了改善物质条件,还要提高居民素质。廉江市建设美丽家园时刻把移民素质的提高放到重要位置,促使他们逐步养成文明生活生产的习惯。

“搬进新村后,村民的卫生意识明显提高,大家不再乱丢垃圾了。”十字路村原村干部李德荣说,为了保持村容整洁,村里特别制定了卫生准则,实行“屋前屋后卫生三包政策”,如有村民乱丢垃圾,将在村公布栏公布批评。漫步平整的村道上,鲜见牛、鸡、鸭等家畜家禽,村庄干净整洁。

此外,十字路村还充分利用文化楼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阵地,鼓励村民读书看报,提高村民的种养技能、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知识水平。村里还成立了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村中事务实行民主管理,设立村务公开栏,规范村务公开内容,村务工作做到公平、公正、民主,深得人心。

2012年村里成立了教育基金,大力奖教奖学,近年来该村走出数十名大学生,2016年还出了一名清华大学生,成为一时美谈。

十字路村还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新春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赛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增强群众凝聚力。同时,村里每年评选五好文明家庭、公益之星、好媳妇等群众身边的典型,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展示,让村民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先进如在眼前”,新风新事层出不穷。十字路村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广东省文明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18年更成为廉江市第一个全国文明村。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吴文静

【南方日报记者】刘稳

【通讯员】王维

【作者】 吴文静;刘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相关阅读:

  • 廉江市今日猪价走势图
  • 今日廉江三鸟鸡价格(廉江名人)
  • 廉江今日出栏猪价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