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故事:汤和不愿帮朱元璋猎杀黑熊,亲信们不理解,汤:熊字拆开看

小猫咪 历史 2022-10-22黑熊   不愿   亲信

洪武二十八年(1395)的一个春夜,明太祖朱元璋突然来到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都督、信国公汤和的府邸,“探望”这位重病中的硕果仅存的老兄弟。

就在一个月前,朱元璋刚刚赐死了他的另一位老兄弟——宋国公冯胜,从这时起,明朝初年朱元璋亲口加封的“开国六公爵”全部离开了人世,曾经不可一世的淮西集团,只剩下了最后一个汤和。

决定生死的一次“探望”

作为与朱元璋一同起兵的伙伴,汤和在朱元璋的心里始终是一个不安定的隐患,也是一个威胁。对于这一点,汤和很懂。

为了避免成为第二个胡惟庸、第二个蓝玉,汤和一直小心谨慎地活着,从不与人有过多的交集,更不染指兵权,只想平平安安地活下去华。

在这个春夜,汤和应该是清楚朱元璋的来意的,他知道这一天总会来,也知道这种“探望”,将会决定自己的生死。所以他早就做好了准备。

当朱元璋径直闯进汤和的卧室时,出现在朱元璋面前的,不再是当年那位驰骋沙场的开国名将,而是一位半躺在床上,嘴角流着白沫,话也说不出来的垂死的老人。

见到朱元璋,汤和用尽全力撑起身子,挣扎着想给朱元璋行礼。朱元璋皱了皱眉头,制止了汤和。

就这样,这一对当年的红巾军的弟兄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谁也没有说话。只不过朱元璋的眼神里,透着一股杀意,而汤和混浊不清的眼神里,则隐含着一种乞求。

朱元璋看懂了汤和的眼神。眼前这位跟着他四十多个春秋的老人,曾在年轻时为了他的帝国经历千辛万苦,几次死里逃生,这才帮助自己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

现在当年的兄弟们有些早已逝去,更多的早已死在自己的刀下,只剩下眼前这个躺在床上苟延残喘的老人。眼下他的生死,也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看着眼前的汤和,不知道怎么的,朱元璋似乎又回到了四十年前的濠州城,似乎自己又成了那个英姿勃发的十夫长,而眼前这个老人,则穿戴着千户的服饰,毕恭毕敬地站在自己的身后。

良久,朱元璋长叹一声:都过去了......汤和,好好活着吧,也许只有你,才是陪我走完人生之路的那个人......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信国公府。

数月之后,汤和病逝,享年 70 岁。朱元璋听到汤和去世的消息后,哀伤不已,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赐谥“襄武”,并给了汤和最高规格的葬礼和墓葬规制。

《国朝献徵录》上记载说:“高皇帝加恩于王,恩礼之隆,时莫与比。”

让手下走在自己前面的义军千户

在人们的心目中,朱元璋或许是历史上残杀功臣最多、最狠的帝王。

为了他的朱家王朝统治的稳固,朱元璋对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功臣宿将可谓毫不留情,死在他手下的功臣宿将数不胜数,连大明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以及朱元璋的亲外甥李文忠,都成了朱元璋巩固皇权的牺牲品。

汤和论功劳不如李善长,论亲近不如李文忠,却神奇地躲过了朱元璋一次次举起的屠刀,他凭什么?

汤和和朱元璋是濠州同乡,有种说法说两人从小便相识,是一起长大的发小。和朱元璋一样,汤和从小也是个苦哈哈的孩子,甚至比朱元璋还要不幸。

他很小的时候便父母双亡,但汤和并没有向生活低头,反而刻苦地学习武术,练就了一付好身手。

在朱元璋因为活不下去不得不在皇觉寺出家为僧的时候,汤和却早就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成了郭子兴手下的一名千户长。

“功成名就”的汤和,并没有忘记朱元璋这个昔日的玩伴,于是写了封信给朱元平日,力邀朱元璋加入红巾军。

至正十二年,濠州城的红巾军向郭子兴报告,说抓住了一个奸细。郭子兴见这个奸细长得特别有特点,于是便问这名奸细:“你是来干什么的?”

这位奸细平静的回答道:“我叫朱重八,我不是奸细,我是来投军的。”

郭子兴对这个朱重八很有兴趣,于是询问朱重八的来历,这才知道这个朱重八是汤和介绍来投奔自己的,于是将留在自己身边当了名亲兵。

朱重八很快就表现出了他的才能,没多久便被郭子兴提拔为九夫长,并给他改了个名字叫朱元璋。

当然,朱元璋能够快速被提拔,汤和可以说起了不小的作用。

虽然汤和的官比朱元璋大,但他却很尊重朱元璋,两人一起巡哨时,汤和总是让朱元璋走在前面,自己则像个喽罗一样跟着朱元璋,即使别人不理解,他仍然坚持这么做。

也许汤和早就知道,朱元璋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后来汤和能在明初的政治漩涡里全身而退,与他的这种眼力见有着很大的关系。

最早跟随朱元璋创业的“原始股”

随着朱元璋立下的功劳越来越多,又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当老婆,在红巾军中的威望也越来越大,引起了郭子兴的猜忌。

朱元璋不傻,自然看出了郭子兴不欢迎自己了,于是主动要求带兵攻击定远。走的时候,他只带了二十四个人,这二十四人后来都成为了明朝的开国元勋。

他们中间,有后来的大明统帅徐达,也有后来的“开国辅运之臣”李文忠、华云龙和汤和。

离开郭子兴后,朱元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至正十五年春,十万元军将朱元璋所在的和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如果不能解和阳之围,朱元璋便要玩完。

危急时刻,汤和挺身而出,率领自己的本部人马,打退了围城的元军,解了和阳之围。

这一仗也被记在了《明太祖实录》之中:“独和毅然以所领兵从上击陈野先,败之,追至赤帝坝,中伤而还。”

至正十六年(1356年),汤和又攻占了集庆府(南京),紧接着又拿下了镇江和江阴,为朱元璋创建了稳固的一块根据地。

之后的十二年里,汤和成了朱元璋抵御张士诚的头号大将,与张士诚多次交手,为朱元璋守住了南京这块根据地。

至正二十七年,张士诚兵败身亡之后,汤和又参加了平定浙东、四川、云南等战役,成了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

只有他一个人看清了朱元璋

奇怪的是,汤和这样一位既有资历,又有战功的元老,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居然没有只被封为“中山侯”,并没有被封为公爵。问题出在哪里?

原来汤和虽然“沉敏多智数”,但他也有个缺点,就是好酒。在守常州的时候,汤和有一次喝大了,居然对人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又顾则右。”

汤和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现在守卫常州这么重要的地方,就好像是坐在屋顶上,想往哪边去就往哪边去。

这种话出自一名大将之口, 朱元璋肯定理解为汤和并没有和自己一条心,而是在骑墙观望,如果朱元璋打不过张士诚,那么汤和投降张士诚也不是不可能的!

汤和的这句话,让朱元璋记了一辈子。从那以后,虽然汤和继续为朱元璋南征北战,但在明初第一次封爵时,只给了汤和一个侯爵。直到八年之后,才将汤和升为公爵。

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在升汤和为信国公时,仍然没有忘记汤和在常州时说过的那句话,还把这句话刻在了颁发给汤和的丹书铁券上,要求汤和引以为戒。

这件事让汤和彻底地看清楚了朱元璋:原来朱元璋一个心胸如此狭窄之人!认清形势的汤和,从此完全变了个人,再也没有因为喝多了而胡言乱语过,更没有凭借自己的功劳大胆妄为。

汤和的恭谨,也渐渐改变了朱元璋对他的看法,还把两人老家濠州的五千亩官田赏给了汤和。

“狡兔死,走狗烹”

汤和与德庆侯廖永忠关系不错,但廖永忠是个大老粗,虽然立下过不少大功,但喜欢居功自傲,汤和虽然多次劝说,但廖永忠仍然我行我素,于是汤和便减少了与廖永忠的来往,怕将来廖永忠倒楣起来会牵连到自己。

汤和果然有远见。廖永忠多次在公开场合宣扬自己劳苦功高,却没有被封公爵,引起了朱元璋的忌恨,被朱元璋认为恃功邀宠,是在向朝廷讨价还价,于是严厉地斥责了廖永忠。

可廖永忠还不开窍,在朱元璋巡幸濠州期间,又在公开场合提示自己曾为朱元璋秘密除掉了韩林儿,让朱元璋大为恼怒。

不久之后,朱元璋便找了个借口处死了廖永忠,廖永忠也成为明朝建国之后最早被杀的武将之一。

朱元璋向来对武将疑忌,总担心自己死后没人能驾驭得住那帮开国功臣,这些人要是在自己死后谋反,自己建立的明朝便会不保。

于是朱元璋利用一次次机会,分批对开国功臣们进行了清洗。一个个当年的擎天之柱化作冤魂野鬼。

汤和目睹了自己的一个个战友倒在血泊之中,深深地体会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古话的真理,于是决定不再留恋权位,向朱元璋提出告老还乡。

见汤和如此识时务,朱元璋自然大喜。对朱元璋来说,汤和主动让出兵权,使朱元璋不费吹灰之力便解决了一个大大的后顾之忧,怎么能够不开心呢?

为此,朱元璋专门设宴为汤和送行,还专门让人为汤和在凤阳修了一座豪华的府邸,热热闹闹地把汤和送回了老家。

汤和临走前,与他素来亲近的宋国公冯胜前来探望汤和。两人夜里对饮时,冯胜问汤和为何要告老还乡?

汤和环顾四周无人,便问冯胜:“宗异兄弟,你还记得洪武十年,上位(朱元璋手下的淮西集团将领一直在私下用这个词称呼朱元璋)召集我们淮西老弟兄围猎的那件事吗?”

冯胜也是一直跟随朱元璋的老兄弟,曾长期担任朱元璋的亲军都指挥使,是明初的六位国公之一。洪武十年的那次围猎,冯胜也是参加者之一,自然记得。

“熊”字里的秘密

汤和提及的那次围猎,发生在洪武十一年。这年秋天,朱元璋带着一批开国大将在南京城外一处猎场打猎时,发现猎场里有一只凶猛的黑熊。朱元璋对众位大将说:“诸位卿家,谁能捉住此熊,朕重重有赏!”

听朱元璋这么说,这些悍将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张弓搭箭,策马扬鞭冲了上去,片刻之间,朱元璋的身边只剩下了汤和一个人。

朱元璋见汤和始终不肯向前,于是打趣地说道:“你个汤侉子,胆子怎么越来越小了?一只熊都不敢去杀,我看你是富贵日子过多了,武功都还给你师父了吗?”

听朱元璋这么说,汤和赶忙解释:“皇上明鉴:臣年事已高,已经拉不动当年的那张弓了,再也没本事驰骋疆场,为陛下效力了!还望陛下恕罪!”

朱元璋打量了汤和几眼,便不再搭理,对着自己的马抽了一鞭子,便朝黑熊逃跑的方向追了过去。

一个时辰之后,年轻的大将蓝玉,拖着黑熊的尸体,耀武扬威地返了回来。

朱元璋笑眯眯地重赏了蓝玉,不少大将一个个虽然表面上祝贺蓝玉,但内心却忿忿不平:妈的,要不是你小子运气好,这头熊老子也能猎杀掉!只有汤和仍然脸色平静如常,一点嫉恨之色也没有。

听汤和讲起这件往事,冯胜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汤和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汤和知道冯胜是个粗人,也不打哑迷了,于是问冯胜:“你知道‘熊’字怎么写吗?”

冯胜一听,都要气乐了:“老汤你也太小瞧人了吧,再怎么说,熊字我也知道咋写啊,不就上面一个‘能’,下面四个点吗?”

汤和摇了摇头:“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上位的猎场就在京城附近,这里熊已经绝迹几百年了,哪里来的黑熊?

只能是上位让人事先运来放在猎场的。上位让我们猎熊,一是看看我们谁还有在战场一战之力,二是用‘熊’这个字暗示我们,‘能’人身上往往会有贪、怨、痴、恨四种缺点,要我们不要做这种有可能危害江山社稷的‘能人’!

你看看当年参加围猎的老兄弟,有几个活到了今天?那个蓝玉虽然今天还没有出事,我敢断言,不出几年,他必将会出大事!”

可惜的是,汤和这番话,冯胜并没有听进去,反而认为汤和是酒喝多了,在牵强附会地胡说八道。见冯胜不信,汤和也不再多言,于是借口自己酒多了,将冯胜送出了府门。

后来的结果果然如汤和所言。由于冯胜一直时刻想再登沙场,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后来朱元璋又得知冯国胜在府中的打谷场下埋了数口大缸,经常用战马拉了碾子在上面奔跑,缅怀当年的峥嵘岁月。

朱元璋便以此为借口,诬陷冯国胜私藏兵器、意欲谋反,用一杯毒酒毒死了冯胜。

至于那位杀死黑熊的蓝玉,在洪武二十六年被人告发意图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将其逮捕处死,不但灭了蓝玉三族,还将蓝玉的皮剥下来制成草人,以为后来者戒。受此案牵连被杀者超过了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玉案"。

大明开国功臣中的“不倒翁”

主动退出权力场的汤和,为了让朱元璋更加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又给自己买了几名妙龄女子为妾,摆出了一付纵情享乐的架势。

为了让朱元璋放心,每隔一年半载便要来京拜见朱元璋一次,向朱元璋禀报自己在家乡的所作所为,让朱元璋心中有数,不妄加揣测他的行为。

每次禀报,他都必说:“臣每天望京拜阙,遥祝陛下身心安康、国家长治久安,而后才敢放任自乐。”

这几句话,也让朱元璋感觉汤和对自己仍然如过去一样忠心,对他的敌意也大大降低了。

汤和知道朱元璋在自己的周围安插了不少锦衣卫监视自己,所以事事小心,从不与人谈论政事,更不与当地的官僚结交,从严格约束子孙的行为,让他们一定要遵纪守法。

汤和致仕后,朱元璋曾赐给他三百名侍卫,说是保护他的安全。

后来,李善长向汤和借这三百名侍卫去帮助修缮李府,汤和便暗中出卖了李善长,向朱元璋举报了此事。

尽管后来李善长被诛三族,汤和却能安然无恙地渡过了一劫。

无论汤和如何表现,朱元璋也没有真正信任过他。汤和重病之时,朱元璋假意前来探望,其实就是想看一看,汤和是真病得不能动了,还是在骗自己。

如果朱元璋发现汤和是在骗自己的话,他是绝不会吝惜手中的屠刀的。

著名网络作家当年明月先生在他的《明朝那些事儿》中说,汤和之所以能成为洪武年间极为罕见的“不倒翁”,其根本原因是汤和一个很知道进退的人。

这种“知进退”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进退”的尺度不同,会让一个人的人生有不同的结果。

汤和正是靠着“进退有度”逃过了朱元璋的毒手。

在目睹了自己身边的功臣被杀之后,汤和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所以主动辞去官职、回乡养老。

这种做法不仅除去了朱元璋心中的忧虑,解除了汤和的兵权威胁,还避免了杀害。

古人有云 “用舍有时,行藏在我。”意思就是进退有度,方能脱身,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才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的人生。

进退有度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很好的,但是如果可以把某个关键事件做到有度,也是大智慧的一种体现。

相关阅读:

  • 啊摇篮安安是谁的孩子?安安为什么不愿洗澡?
  • 为什么不加我微信(对方不愿加你微信的原因)
  • 初中生玩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愿关怎么办 孩子沉迷玩
  • 男人对老婆花钱特别抠,让老婆管钱的生肖男
  • 38岁李先生患多灶性脑梗死,不愿溶栓还可以这样治疗!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