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乾隆让算命先生算一卦 乾隆游记算命算出是皇上乾隆扮成普通人算命,算完后走了500米却下令:杀了那个算命的

《康熙微服私访记》以康熙六次下江南为背景,反映出不少康熙微服私访的轶事传闻,以康熙为标榜的乾隆,在这个方面不遑多让,他也六次下江南,同样引发了不少的野史轶闻。

这些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轶闻共同构成了乾隆微服私访记,这次的纠纷来自于乾隆和一位算命先生。乾隆扮成普通人算命,算完后走了500米却下令:杀了那个算命的!

算命的人究竟泄露了什么“天机”?乾隆又听到了什么?才会让他有如此的反应,这一切还要从他第六次下江南讲起。

经过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年逾古稀的乾隆帝第六次南巡,本来一路上平安无事,所到之处该微服,该私访,一切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一直到苏州,才为这平静的江南之旅激起了层层涟漪。

在苏州市井,乾隆龙袍一脱,成为了富家老爷,游历于苏州街道。对于久居深宫的乾隆来说,出来游玩的人文景色总是那么具有吸引力,乾隆四处参观,绝不放过一处美景。

这时候,一个算卦的铺子进入了他的视线里。

这个卦摊很特殊,在摊前树立着一根竹竿,竹竿上面随风飘着一面布,布上有八个大字,“只算天灾,不算人祸”。看到此语,乾隆感到十分好奇。

在那个时候,天灾就相当于神的制裁,是很难预测的,更不要像这位算命先生说的,只算天灾了。看到这,乾隆心里猜测,莫不是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

正在乾隆心里犯嘀咕的时候,算命先生也注意到了乾隆一行人的身影。

算命先生并没有起身迎接他们,等到了乾隆等人走到他面前之后,算命先生慢悠悠地说,我已经猜到了乾隆的身份和来意。

乾隆的第一反应是警惕,毕竟一面之缘,甚至一面都还没彻底见到就猜出身份,绝对不一般。除此之外,还有好奇,想知道这算命先生究竟什么意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他一个眼神,示意侍卫注意警惕,但不要轻举妄动;随后便直接坐在了摊前,想看看这算命先生能说出什么。算命先生也没有辜负乾隆的期望,直接就点出了乾隆的身份。

乾隆险些没跳起来,长期保持的帝王素养,使他喜怒不形于色,但他心里直打鼓,忐忑不安。算命先生并没有过多强调身份,反倒将算出的结果告知了乾隆。

这结果便是“乾隆八十岁之后,高高在上命不久矣,激流勇退换得三年。”

这个结果,只有乾隆了解其中深意,这个算命先生或许知道。

这结果主要是跟乾隆年轻时许愿有关系,他发誓绝对不超过自己祖父康熙的在位时间,目前已经快到时间了。

结合自己曾经许下的愿望,加上算命结果,就等于如果乾隆不肯禅位,没有按照约定,他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相反来说,如果愿意让位,成了年轻时的气数,退位之后还可以延命三年。

乾隆强装镇定离开了摊位,但走了500米后,他越想越不对劲,天子之想岂能由他人探测,遂下定决定,让身边的侍卫去解决掉刚刚为他算命的人。

原因

乾隆并不是无故就要杀死算命先生,这其中自有乾隆的道理:

首先,天子身着便衣,未说话便暴露身份,这对于微服私访,急求保密性的乾隆来说是很必要的,因为总有一些不轨的人觊觎乾隆,这是出于他的生命安全。

其次,算命先生轻而易举地说出了自己的软肋,以及公开预测自己帝王的命格,这是让乾隆难以接受的事情,天子岂是一算命先生可以揣测,这就严重冒犯了乾隆。

除此之外,这句话本身就很有问题,一旦传出就有可能导致政权不稳,甚至一度会有人趁机从舆论方面掀起风波,动摇根据,这就不是乾隆想看到的结果了。

这几点,全部触及到乾隆的软肋,所以他才会在走500后,生出杀死算命先生的想法。

结果

乾隆派出侍卫前去杀害算命先生,不料他居然溜走了,侍卫们没有找到人,只找到一张纸条。无奈,侍卫们只得返回乾隆身边,并将纸条携带回去。

打开纸条,乾隆看到了一行小字,“老朽一生,只为天子算命”。这纸条所传达的意思,非常明显,大致意思就是乾隆皇帝,你的事我不会说出去,你就放心。

算命先生并不愚蠢,他既然敢说就肯定明白乾隆在顾忌什么,于是小留纸条一封,打消乾隆的顾虑也就完事了。在这之后,乾隆也没有再去追杀过算命先生,这件事到这也就基本结束了。

十一年后,乾隆六十年时,他决定退位,将皇位传于颙琰,即为嘉庆皇帝。此时的乾隆为太上皇,继续在养心殿把持朝政,嘉庆并没有作为实际掌权人。

不管是无心还是有意,乾隆终究还是遵守了自己的许下的诺言,算命先生所说的那句话,也算是实现了,因为乾隆退位之后真的只多活了三年,随后这个故事也就在民间传播开来。

故事始终是故事,并不能当做正史来看待,要理性看待这种野史轶闻。比如,曾经有一个故事也是以乾隆与算命先生的故事,但是呈现的结果就完全不同。

那个算命先生通过测字猜出了乾隆的身份,随后便跟随乾隆,为他服务,那算命先生强调自己遇龙而死,乾隆还处心积虑地宣说,不会让他朝西方去,后来算命先生面向东方而亡。

这都是民间野史传闻,虽然不能当作正史收录,但它却作为丰富清代历史的一个部分,留存了下来。

这种民间的传闻往往有一定的倾向性,可以代表百姓们对这个朝代的看法,也是有价值的,期望理性看待!

从总体效果上讲,乾隆六次下江南并没有康熙的风采,康熙是为了体验民间情况,从而调整政策,稳固统治;而乾隆下江南,基本上处于一种炫耀以及游山玩水的情况。

从1751年乾隆第一次南巡,到1784第六次南巡,这中间消耗了大量的物力,财力,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一时期的大肆挥霍,也奠定了清朝之后的悲惨处境。

对于乾隆皇帝的事迹或者民间轶闻,您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