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人到中年,这“4种礼”就不必随了,纯属无意义社交

小猫咪 娱乐 2024-01-23人到中年   张弛   随份子   社交   榜文   泛泛之交   小便宜   喜宴   人情   面子   真心   同事   能力   社会   朋友


中国是一个最讲人情的社会,此国情有利有弊。人情会让很多原则形同虚设,也会因为人情暖了人心。

人情让很多交际,变得需要用礼钱来衡量。

但其实,我国古人参加婚礼一般都不提倡送钱,而是提倡送实用的、能够表达心意的东西,正是所谓的“礼轻情意重”。

从明代开始,民间渐渐有了随份子、随钱的习俗,这源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创意。他在晚年向全国发布《教民榜文》,榜文大意是:团结就是力量,在婚丧嫁娶的关键时刻轮流支援,国泰民安矣。

本是好意,但“支援着,支援着”就变了味道。对于那些自己本意是不想随的份子钱,很多人会有一种身不由己,力不从心的感觉。

无论个人能力如何,工资高低,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凭自己能力、时间来换取的。

年轻时顾及面子会吃很多哑巴亏,如今人到中年看透了人情淡薄,也明白了有些无意义的社交,不必耗费心力去维持。

人到中年,有些“礼”就不要随了,没必要。


凡事都办喜宴的,不必“随礼”

虽然我们不愿意相信,有些人会不顾脸面到这种程度。但偏偏却有一些人,不管大事小情都要办喜宴。

而这种很明显是为了敛财的礼,我们也没有必要为此勒紧自己的裤腰带。

听一个同事说,他老家那边有一个亲戚,一年办了五次酒席,儿子结婚、升职;孙子出生摆满月酒,办百天;自己的60大寿。

那个同事说,现在接到他们家的电话,自己心里就一得瑟,特别是又要邀请自己去参加“喜宴”了。

其实对于这种凡事都愿意办宴请,而借此圈钱,贪小便宜的人,我们大可以推脱掉。因为这种爱占小便宜的人,通常是不懂得付出的。

下次在他邀请你的时候,你可以满口答应,再过个两三天,在他邀请你去参加喜宴的日子前,你也找个“需要出大礼”的理由试着邀请他一下,大概率下他是不会来参加的。

如此,你的拒绝也就合乎情理了。

生活中再无交集的,不必“随礼”

从前车马慢,不但感情长久,连固有的人际关系也比较固定。可是现在很难有人可以打保票说,自己的社交圈子是比较稳定的。

所以对于那些生活中与你再无交集的人,或是联系注定越来越少,渐渐消失在朋友圈中的人,抑或是那种你觉得交错了朋友,不想与对方再联系的人,都不必在随礼了。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已经多年不联系的初中同学,突然加了我的微信。先是莫名其妙地寒暄,最后通知我他结婚要办喜事了。

其实在上学的时候,我们的关系就很一般,中学毕业之后就没有再联系,之后有一次偶然相遇,彼此客套了一番,但是都没有要对方的联系方式。

你看就是这样的“熟识”程度,他却辗转通过了好些人,势必要联络到我。对于这种随礼,大可不必。

我们的时间、精力很宝贵,要留给真正可以成为朋友、亲人的那些人。否则,无论别人如何待你,你都一视同仁,那是对真正在乎你的人的不公平。

纯粹因为抹不开面子的,不必“随礼”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但真心交往的只有那么几个,和大多数人只能是过客,或是泛泛之交。

我们不必为了讨每个人的喜欢而委屈自己,很多事情的选择遵从于自己的本心,才能够让人生过得无悔。

有些时候对于某些随礼,我们本知道这样的事情划不来,可是又碍于面子不得不去,可其实有些“面子”,即使你当时得到了,过后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太顾及面子的话,总会让你吃亏的。千万别为了面子,去随那些本不应该随的礼;也不要打肿脸充胖子,攀比着随礼,为了面子掏空自己的口袋。

比如《同喜》中的老贾,和媳妇约定随礼200,去了之后发现别人都随了300,就马上添上100。在别人的吹捧下,又头脑发昏地把随礼变成了800。

随礼本是为了喜庆,参加也都是出于真心,可现在在太多因素的左右下,这些“真心”都渐渐变了味道。

所以对于那些纯粹为了面子,而是没有丝毫祝福,反倒是给自己增添烦恼的随礼,不用强迫自己去随。

来而不往的,不必“随礼”

有的时候我们交友不慎,就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会大事小情的都通知你,而当你有事求助于他,他便假装忘记了或许根本找不到他。

如此一来,你最大的可能就是随出去的礼多,回的礼少或是根本没有。

同样办喜事,他结婚你给1000,而你结婚他却只给了500。对于这种人,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刻意减少联系,不要去随礼。

毕竟我们每一个人赚钱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最主要的是我们把他当做朋友,他却把你当成了外人或是傻子。为了这种人而影响自己的生活,那是非常得不偿失的选择。

人情往来,在于“往来”两个字,“来而不往”说实在的,是一种不尊重,对方压根儿心里就没看得起你。

对于这种人品有问题、只进不出的人,也许最初别人会无法识别,但是在经历过几次之后,是没有人甘愿与之交往的。


《礼记》中写道:“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几千年的礼仪文化悠远绵长。但问题是落在现实生活中,却早已脱离了初心。

时至今日,随礼已然成了一门学问。是否需要随,怎么随,要有针对性、重点性。

我们该随的礼一定要随,毕竟人都是有社会属性的,人情往来也是必然。而不应该随的礼,一定要张弛有度,除非你真的经济情况特别好,完全不在乎。

现今社会已经过了物资匮乏,需要“抱团取暖”,东西家拼凑的时代。对于随礼一事,中年人要有自己的态度与原则,毕竟人生过半,怎样的人可交往,是可以有自己的辨别能力的。

有些没必要的社交、无效的社交或被当成“冤大头”、“提款机”的社交,就减少参加避免随礼,钱花出去了,还窝了一肚子的火。花钱找罪受,何必。

人到中年,人情外来只是锦上添花,把自己的身体养好,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END-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本文由 唯唯安 原创出品,抄袭必究/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阅读:

  • 直到中年,人们才意识到早生孩子和晚生孩子有很大的区别
  • “很多人到了中年会发现,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生活得很好
  • 人到中年异性频繁对你有以下3种行为 最好就别联系了
  • 付费“写作变现训练营”,值不值
  • 「育儿」《三十而已》顾佳爆火:一个妈妈为了孩子,能有多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