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我要为这个不正经的老师起立鼓掌

小猫咪 娱乐 2024-01-23亨利   波兰   老师   诗社   焦头烂额   美国   超脱   消耗   成人   孩子   女孩   学校   人生   学生   世界

大家好,我是马香玉。

今天是教师节

节日,就必定逃不开仪式。

各种表彰大会让政府学校忙前忙后,各种祝词礼物让学生家长焦头烂额。

只为了在这一天,肯定这群「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付出。

每个人应该都遇到过一生也难以忘怀的老师。

他们也许解答了我们青春时代的迷茫和困惑,甚至可能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人生的看法和选择。

这样的恩师,在经典影视作品中也有很多。

比如《死亡诗社》里的「船长」基汀。

他一反传统名校的严肃刻板,让学生们以新的视角反思人生的意义。

学生们也因此不再囿于陈旧迂腐的课本,渐渐学会自己思考求索,勇敢追寻自己的人生。

还有《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音乐家克莱门特。

他以柔软的温情和美好的音乐,拯救了一群残暴高压下的问题儿童。

那些以为自己被放弃、被欺辱的孩子们,慢慢重拾对成人的信任,燃起对生活学习的热情。

事实上,还有一位老师也曾在影史上留名。

对于孩子,他的消耗、他的牺牲也许比他们更多。

但当我们谈起楷模式的教师形象,却极少谈及他的名字。

甚至包括这部电影,也被很多影迷评价为「不敢轻易推荐给其他人的伟大作品」。

《超脱》

Detachment


与《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一样,这部《超脱》也常年稳坐豆瓣电影Top250榜单。

近35万人打出了8.9的高分。

还曾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提名最佳影片,并拿下了最佳艺术贡献奖

可见其在影坛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片中最受瞩目的,当然还是男主角艾德里安·布洛迪

在此之前,他曾主演了著名波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的历史传记片《钢琴家》

扎实又细腻的表演,让他先后夺得了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男演员奖、金球奖最佳男演员提名和第75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

成为了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在此之后虽说迎来了事业的巅峰,接拍了不少电影,但极少能突破过去的自我。

直到《超脱》,才让他终于跳出了烂片泥潭,拥有了一部新的代表作。

《超脱》也并不是一部好演的作品。

导演托尼·凯耶,最擅长拍摄纪录片,也坚持关注被大众忽视的灰色领域。

创作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就是爱德华·诺顿主演的《美国X档案》,聚焦了美国种族歧视问题。

而在这部《超脱》之中,他运用了大量伪纪录片、人物访谈的表现形式。

讲述了一个真实又残忍的、关于教育和拯救的故事。

亨利(艾德里安·布洛迪饰)看上去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代课老师

这天,他来到了一所新的社区学校,接下了为期一个月的代课任务。

在这所中学里,充斥着顽劣叛逆的学生和粗暴挑衅的家长。

眼看着就要因为经营不善、成绩不堪倒闭了。

当他第一次走上这里的讲台时,自然也遭遇了来自问题少年们的刁难。

他们自顾自地打闹、咒骂,全然不顾他的指令。

甚至还把他的包重重地砸向门口,企图以威胁施暴逼他离开教室。

但亨利早就在其他学校见识过这样的架势。

不慌不忙、面无表情,用沉着而威严的话语便巧妙地化解了他们的挑衅。

面对这群劣迹斑斑的孩子,他没有贬低也没有放任。

他知道,孩子是深感被成人世界所背叛,才会变得如此暴戾。

所以,亨利反而顺着他们的暴躁和困惑,引导他们叩问世界、了解自我。

尤其是那个被排挤、被欺负的胖女孩。

亨利的出现给她灰暗无比的青春带来了一点光明。

第一次,有人在她被侮辱时予以保护;

也是第一次,有人看到了她的闪光之处。

其实,作为一个代课老师,亨利根本没有必要为学生倾注太多。

他会如此尊重、怜惜学生,是因为自己也有段黑暗的成长经历:

从小到大,父亲都不见踪影;

七岁那年,疼爱自己的母亲服药自尽。

只留下了一个精神失常、生活难以自理的外公,至今还需要他来照顾。

让他更加不愿面对的现实是:

也许从一开始,就是外公侵犯了母亲,生下了自己

同样,这也是母亲不堪重负、选择自杀的真正原因。

这段黑暗而残忍的过去,让他封闭了自己敏感而脆弱的心。

但同时,他还是试着给每一个孤独而弱小的灵魂一些关注和开解。

哪怕自己都不信世界会变好,也要让孩子们鼓起勇气去相信。

不只是在学校里,亨利总是尝试着去拯救些什么。

在公交车上,他遇见了那个遍体鳞伤的雏妓

一开始,他并不想插手她的沦落,毕竟这世上可悲之人太多了。

但多见了几次,还是没能压抑住自己的恻隐之心。

他像捡一只流浪小猫一样把女孩带回了家中,为她擦拭伤口、给她食物衣服。

在这无微不至的关怀之中,没有半点情欲,也没有任何对回报的渴求。

他的存在对于孩子们、尤其是这两个女孩来说,几乎如同神明。

是他们在这冷漠而残酷的世界上唯一的庇护。

可是,亨利也不过是个会痛苦、会无力也会被消耗殆尽的人。

所以,当雏妓越来越依赖与他朝夕相处时,他只能叫来社区工作人员将她带走。

女孩撕心裂肺地哭喊辱骂着,仿佛离开自己就是亨利的过错。

所以,当胖女孩哭着扑进他怀里、企图寻求安慰时,他只能小心翼翼地推开。

可即便如此,亨利还是被路过的女老师视作图谋不轨、有违师德的变态

这样的诽谤勾起了他所有关于童年的痛苦回忆,让他满心都是绝望和愤怒。

而胖女孩,最终也因为他的理性抽离,失去了对世界最后的一点念想。

在亨利为他们代课的最后一天,她吞食了一大堆药片自杀了。

她的痛,她的死,是亨利的错吗?

如果类似的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也许你我都会冲动地去责备看上去有些冷血、试图从中抽身的亨利。

按社会对这个人物固化的期待来看:

作为一个成人,他完全可以继续为孩子提供物质上的帮助。

作为一个老师,他更加应该给迷途的羔羊们传道授业解惑。

然而,这个故事并不是一个热血而理想化的美梦。

它戳破了一切幻影,撕裂了所有假象,只为告诉我们:

成人没那么强大,老师也并不万能。

在这所学校里,有着的只是一群与亨利一样饱受折磨的老师。

看似强势的校长,却要独自背负学校随时会被关停的压力。

试图教学的老师,只能在逆反学生无休无止的羞辱中沉默。

负责孩子们心理健康、德育问题的医生,自己却很难找到一个情绪的发泄出口。

她又是无奈又是忿恨。

不理解孩子们为什么不听劝解、自暴自弃,也受不了家长们只知道无端刁难、一味推责。

仿佛自己付出的一切心血都喂了狗。

孤独而无助的孩子们不被这世界看到,这令人难过。

可这群老师呢,他们自己还不是无法被这世界看到。

就像那个被妻儿当做空气、被学生肆意辱骂的瘦小老师。

他每天都会以一种奇怪的姿态挂在铁网围栏上,但从未有人问过他一句「你还好么」。

当亨利试着主动问候时,他还十分吃惊。

「原来这世上有人看得见我。」

诲人不倦、鞠躬尽瘁、春风化雨、呕心沥血。

我们造出了太多太多褒义词来赞颂老师的身心付出。

但却常常会忽视,当老师们和这些词被捆绑在一起时,对自我无限的消耗仿佛就成了他们的义务。

可「老师」终归只是一个职业。

对于现实中大部分老师来说,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能够时不时指点迷津,就已经是他们职责的全部。

就算是再无私奉献的老师,也需要精力和情绪去应对自己问题和人生。

正如亨利面对镜头时所说的那样:

这群孩子真正需要的不只是我,他们还需要别的什么。

这两个与他原本毫无关系的女孩,都不该这样依赖亨利。

更不应该将这样一个并不完美的人,当做指引、庇护自己的神明。

那这些问题不断的孩子究竟缺少了什么?

也许就是影片中自始至终都不见踪影的家庭教育。

我们明显能察觉到这个故事中家长的缺席。

无论是雏妓的父母、还是亨利的父母,都极少参与他们的成长过程。

即使出现,他们不是冷酷否定孩子生存价值的背景音,就是将教育责任完全推诿给老师的恶棍。

也许还有亨利曾在课堂上抨击的失败的社会教育。

相比起庇护,这个社会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更多。

复杂而残酷的社会「教坏」了孩子们,更是要求老师们焦头烂额于各种形式化和填鸭式的工作。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很难挣脱桎梏、摆脱压力,过上理想的人生。

也许,这个教师节,我们不该再给老师们过多的赞誉了。

如果这些赞誉意味着一大堆额外强加的「义务」。

相反,父母、长辈,包括社会上每一个成人,都应当意识到自己同样肩负着「以身作则、教育后辈」的责任。

适当为老师们「减负」,也许才是给他们最大的理解和最好的礼物。

相关阅读:

  • 迷之凸起才不是内裤男模们的新发明呢,这是致敬!是复古!
  • 电影《超脱》——成年人的冷漠,孩子教育的悲哀
  • 波兰怎么样(波兰读研回来好就业吗)
  • 波兰是哪个国家(波兰人长相好看吗)
  • 波兰在哪里(波兰地球位置)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