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9.1高分收官,它不火,我们都有责任

小猫咪 娱乐 2024-01-23氢弹   共和国   功勋   敌军   原子弹   底气   勋章   篇章   中国   美军   牺牲   英雄   责任   故事   国家   时代


今年出圈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很多,反响很是不错。


电影《长津湖》票房50+亿,国产剧《觉醒年代》高分出圈,在某视频平台,2021年至今主旋律内容月均观看人次近9亿。


最近获得较多关注的《功勋》,无流量演员的参演,豆瓣评分高达9.1分,知乎推荐值破91%,一到战争场面,弹幕上都是:拍得比《长津湖》还要好。


单是片头,就把网友整破防了。



八位获颁“共和国勋章”人物从远处缓缓走来,随着距离的拉近,他们的容貌也逐渐老去。



历史的庄重感和真实感扑面而来。


《功勋》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的获奖者的真实故事,用单元剧的形式讲述了他们人生的华彩篇章。


要说它凭什么高分出圈,还得是拍了不下百遍的家国情怀。





来讲讲《功勋》第二单元,关于氢弹之父于敏的故事。


大概就像剧中于敏给孩子讲故事一样枯燥,科学家的故事向来不好讲述,《无名英雄于敏》篇章却是难得的生动励志,又催人泪下。



1961年, 北京。


一通不平常的电话打破了办公室的平静。


接电话的是牵头组织氢弹攻关的老郝。


上级领导对他说:国家打算选派于敏,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


当时已经是国内顶尖的物理学家的于敏,正在和妻子孙玉芹为出国留学做准备。


对着递上来的申请,老郝内心实在是没底,于敏怎么能对氢弹有兴趣呢。



转换研究方向,放弃筹备已久的留学计划不说,更意味着要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放弃以前所有的荣誉。


不想只是试探性地问问,于敏却不假思索:明天一早就能上班。



只是转换研究方向,从零做起,又何止是难?


国外高度封锁的技术,可研究的期刊寥寥,更别提当时国内艰难的研发条件:国家没钱,实验做不起。


更折磨人心的是,不能向所有人透漏,包括家里人。


“从明天起谁也不知道你在干什么,包括你的家人。他们也许会怀疑,因为你犯了错误,被调离了岗位,谁也进不去的地方,当一个话都不能说的哑巴。



于敏态度坚定,领导老郝却愈加担忧:


以前你是诸葛亮,是角儿,现在从零开始,当个跑龙套的小兵……


但于敏的回答掷地有声:


你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气。


什么是底气?我们造的就是底气。核平等才是平等。


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



从那一刻开始,于敏开启了几十年的“地下工作”。


一张书桌,一把计算尺,一块黑板,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带领着团队推导演算。


一纸一笔,几乎一睁开眼睛,就开始算。


成千上百个科学家,从年初算到年末,日复一日,废寝忘食……


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草稿纸可以铺满整个戈壁滩。



研究需要大量的运算来验证理论和工程模型,但当时全国上下只有一台万次电子计算机,95%的机时要做原子弹研发的计算。


现有的计算机尚且用不上,实验更是不敢指望,只得推演证明,从理论上验证真伪。


一关未过,一关又至。


理论研究迟迟未有突破,上级领导怀疑是研究所出了政治问题。


在当时,反革命的帽子能压死人,谁能不怕?


面对质疑,一贯和气的于敏激动拍桌,反驳道:科学的事情,只有科学的问题,无关政治。



作为科研团队的领头羊,他相信研究所每一位同事的科学与严谨,对他们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更是无一丝怀疑。


只不过有时候,于敏的内心也陷入矛盾。


内心仿佛有一个小人,步步紧逼:国家白养了你们,争分夺秒啊,看看国家有多急,你们有多慢……



另一个小人反驳:步子不扎实,只会摔跟头,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虽然慢一点,但踩在地上的每一步都是稳的…



没想到,就如于敏的口头禅说的:“只要理论扎实,就一定可以”,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在这儿竟然真的可行。


他用数据证明了原来的氚氚反应模型不具有优势,为国家的氢弹计划节省了几年时间、几亿资金。



原子弹研发成功后,计算机的大部分时间终于可以用来攻克氢弹项目。


可一天24小时工作的计算机,也总有出毛病的时候。


而算数就像盖房子,哪一步计算出了错,哪一步方向没搞对,分分钟就塌了。


戈壁滩上,老马问于敏:那你们塌的次数多吗?


于敏反问老马一辈子开了多少次枪,老马答:至少千儿八百。


于敏憨笑着说,那我们比你多。



一百层楼,每搭一层就要塌无数次。


搭到最后一层,塌了,不管之前花了多少劲,所有人都得重来一遍。


如此周而复始,直到最后一层固若金汤。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我国的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新疆罗布泊上空,迸发出比一千个太阳还要亮的光芒。




中国第一个氢弹爆炸让西方国家大为震惊,彼时距离我们研发出原子弹才过了两年八个月,比预计早了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从原子武器到制造热核武器,美国花费7年3个月,苏联花费6年3个月,英国花费4年7个月,法国花费8年6个月。


中国如此神速地爆炸了氢弹,也让西方国家一度怀疑,中国窃取了他们的核武器技术。


直到二十世纪末,中国解密了一个尘封了近三十年的名字——于敏,美国才相信,中国的核武器是自主研发的。


剧中有几幕令人感慨万分:


氢弹爆炸成功的那一瞬间,街头的百姓举着国旗,派发报纸,高声欢呼祖国万岁。


看似内心毫无波澜的于敏,甚至不敢正经看一眼报纸。


许久,才想出一个不露声色的庆祝方式:买只烤鸭吧。



夜晚他坐在收音机前,一遍又一遍地听着“喜报”,忍不住哽咽。


但再怎么激动,他都无法跟至亲之人分享这份心情。


只能努力抑制住发颤的声音,说:玉芹,咱家有酒吗?



没人比他更清楚,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心血付出,多少同事苦熬,才换来的胜利……




在外人看来,于敏是个不通人情的书呆子,是不顾家的丈夫、爸爸。家里大小事务全由妻子操持。


玉芹说,我就当这个家没有这个人。


于敏也说:其实这家,你是功勋。



《功勋》的另一个篇章《屠呦呦的礼物》中,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专业技能过硬,对家事却是一窍不通。


在家书不离手,大大小小的家务,全由丈夫李廷钊一人包揽。



因为疟疾药是国家保密项目,只能含泪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进全托班,不满1岁的小女儿送回宁波老家。


一次说好了她接小孩放学,结果一转眼就忘记了,等到天黑才想起来。



爸妈带着小外甥女,从老家远道而来,提前写了信通知女儿留个门。


结果来到苦等几天,也没等来半个人影,把她爸气个不轻,直骂:我就当没生过这个女儿。



屠呦呦和李廷钊,就像是于敏和孙玉芹的镜像故事。


同样肩负重任、沉迷事业的科研人员,也有同样予以包容和无限支持的枕边人。


中国功勋,从来不是个人英雄。


国家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个小家在苦苦支撑。


对家属的细致刻画,是对科研人员家属的心疼和抚慰,亦是主创对科研人员家属的崇高敬意。


看了《能文能武李延年》单元的网友,评论道:


“原本非常反感看战争剧,看了《功勋》才知道原来这代文艺工作者有真的懂的。”


相比很多影视作品用个人英雄主义消解了集体主义的胜利,在《功勋》里,英雄之外,那些默默牺牲的、予以支持的人都能被看到。


他们的可爱、可敬之处难以言说,却也最为动人。



误踩松发雷的李源,趴在美军巡逻的小土坡,躲藏在草人堆下,躲不过敌人的一通扫射。


鲜血从腹部汩汩流出,脏污的军服被染得一片暗红。


队友担心他的安危前来查看,但为了让作战计划万无一失,李源始终一声不吭。直到发起进攻的信号响起,踩住松发雷的腿终于得以放松。


牺牲前他大声报道:指导员,我完成任务了!


黑暗中眼神愈显坚毅、湿润明亮……



原国民党战士罗厚财技术过硬,回国的第一愿望是入党,是成为战斗日至中第一个特战英雄。


不是说着玩玩,和李延年“演戏”成功锄奸,作为狙击手成功打掉敌军的指挥和炮手,告知坦克弱点,极大地减少我军伤亡,屡屡立下功劳是他。


在美军对346.6高地的最后一次反攻中,他“发疯”似的往枪林弹雨中冲。


跳进敌军的空坦克,成功干掉了另一台,自己则壮烈牺牲在无边的炮火中。



混进美军队伍、舍身炸敌军弹药库的张排长,从第一次上战场被吓尿裤子到上阵杀敌的文书小王,倒在连天炮火中的陈衍宗、小顾、八班长……


前仆后继的战士,无畏赴死。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先辈炽热的爱国之心。


李延年胸前的“共和国勋章”,这份伟大的荣耀,属于他,也属于这千千万万牺牲的烈士。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美国人曾说,中国人的英雄概念是缺失的。


问起中国人,似乎很难一下说出一个英雄的名字。


恰恰是因为我们国家,最不缺的就是英雄。


“点了头,就要一辈子默默无闻,放弃以前所有所有的荣誉……当一个话都不能说的哑巴。”



“她们现在不明白,长大以后就明白了,她们的妈妈呀,是为了别人的孩子牺牲了什么。”



“可能到了和平来临的时候,我们有许多人已经看不到那个幸福的场景了。但是,祖国会记得我们,亲人会感激我们。


是我们让他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是我们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国家无比强大,不容欺辱!”



为什么我们志愿军战士能用两条腿跑赢美军的机械化部队,

为什么他们能在零下3、40度的野外潜伏隐蔽数日,

为什么他们面对数倍于己的凶残敌人、以及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下寸步不退……


用《长津湖》中的一句话可以回答:


“这场战役如果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


并肩作战,舍身为国。


在黑暗中前行,为后世寻找曙光。


李延年、于敏、屠呦呦、袁隆平等人的身上,是一个时代英雄的缩影。



正是有这些人物这些故事,让我们读懂了“奋斗”和“牺牲”从来就不是抽象的概念。


也让当下民众年轻一代丈量自己在时代的站位,审视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


还记得李兰娟院士那番振聋发聩的呼吁:


“望国家为青年树立正确人生导向,给一线科研者高薪,别让青年一味沉迷演艺明星,演艺明星强不了国。”


看剧学党史在逐渐成为时下年轻人的潮流。


在优酷视频平台,2021年至今主旋律内容月均观看人次近9亿,其中半数是“90后”“00后”。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需要攻克的难关,一代人也有一代人需要扛起的担当。


那个时代,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用鲜血和汗水,换来山河无恙。


我们站在前人开辟的更平等的战场上,不需要在黑暗中前行,却依旧希望能为后世寻找更多光亮。


铭记历史,然后坚定地往前走。


这个时代,正期待着我们新青年振兴民族,挥洒青春和热血。

相关阅读:

  • 中国又出一“邓稼先”,印度希望技术共享,美媒:中国擅长伪
  • 神秘莫测的“中子弹”
  • 威利在哪里(威利共和国)
  •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地图)
  • 坦桑尼亚国父和导师,“东非解放军”的缔造者,尼雷尔的传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