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宝宝是否适应幼儿园了?不哭不闹并非判断标准,家长得看这几点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幼儿园   宝宝   社会性   小家伙   情绪   女士   身上   幼儿   家长   父母   状态   两个   能力   发现   孩子   标准   更多

文丨樱桃妈妈(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宝爸宝妈们转发分享)

幼儿园开学有一段时间了,可是林女士家的宝宝却还没有顺利入园。宝宝今年三岁半了,正好是入园的合适年龄,可是小家伙对于入园却非常的抵触。在孩子入园前,林女士就想到孩子很有可能会因为不想要入园而哭闹,自己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够轻易妥协。可是到了入园当天,看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林女士最终还是心软了。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送孩子去了几次幼儿园,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了,看着邻居家的孩子已经习惯背着书包去上学了,林女士觉得心里有一些着急。“明明我家孩子要比邻居家的孩子大上半岁,可是在上幼儿园这件事上,我家孩子的表现还真不如人家。”一提到上幼儿园,孩子就哭闹不止,当父母的究竟该怎么办呢?

一、宝宝是否适应幼儿园了?不哭不闹并非判断标准

在刚入园时,孩子们都会有一些情绪上的抵触,大声哭闹便成了孩子们表达情绪最直接的方式。于是父母们为了判断孩子是否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就常常会拿孩子是否哭闹来作为参考依据。那么孩子不哭不闹了,是否就证明着他们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呢?

其实不然,孩子们的情绪敏感而又脆弱,当他们不哭不闹时,很有可能是因为觉得无助而失望。孩子们发现哭闹不管用时,哭闹的表达方式就失去了成效,但是这和孩子适应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想要知道孩子是否适应幼儿园,家长得看这几点

此前在网上有这样一段非常有爱的视频,在视频中,两个幼儿园小伙伴因为疫情隔离的原因待在家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在解除隔离后,两个小家伙在去幼儿园上学的路上相遇了。

太久未见的小伙伴彼此都很思念对方,于是两个小家伙戴着口罩,深情地相拥在一起。网友们评论说,“两个小家伙的拥抱是世纪拥抱,整个画面满满的都是爱。”

这种看到朋友就充满期待的孩子,显然是早就适应了幼儿园了。

1.孩子的情绪状态

当孩子入园后,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便孩子不哭不闹,父母们也应该对孩子的情绪状态有所了解。

如果孩子整天闷闷不乐的,那么显然他的幼儿园生活过得并不愉快。即便孩子没有大的情绪波动,但他们内心对于幼儿园生活仍然是非常反感的。

2.孩子的交友状态

当孩子在入园后能够很快找到好朋友时,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一定会过得非常有意思。拥有同伴会让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体验中有更多的安全感,同时当孩子对于环境有所适应后,孩子身上的社交能力才开始有所更好的显现。

3.孩子上学的积极性

当孩子对于上学有一定的积极性时,那么说明他在幼儿园的生活是非常顺利的。孩子发现了幼儿园中有趣的一面,这使得他们在上学这件事上变得更加主动。反之,如果孩子在上学这件事上表现得非常被动,即便他们已经不哭不闹了,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很好的适应其中。

入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生活模式上的巨大改变,孩子们对此有所不适应也是正常的表现。其实如果父母们能够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和干预,一定会让孩子对于幼儿园生活的适应性有所提升。

三、家长怎么才能让娃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1.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当孩子在幼儿园中拥有玩的比较好的玩伴时,孩子会发现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会比自己一个人玩更有意思。孩子们身上的社会性使得他们对于社交保持一定的兴趣,多交朋友便是孩子身上的这种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有小朋友的陪伴,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会更加有归属感。

2.提前培养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

当孩子可以非常熟练地吃饭、上厕所,那么他们对于幼儿园生活的适应能力会更强。孩子身上拥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时,他们更加能够有更多的心思去观察和发现幼儿园中更有趣的内容。同时可以照顾好自己也让孩子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自我意识发展得到满足。

3.适当的给予孩子夸奖

当孩子身上的社会性有所发展时,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被看见和认可。所以在孩子入园后,父母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夸奖,这对于孩子是一种鼓励同时也是一种肯定。

对于一个陌生环境的适应,即便是成人也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所以父母们在孩子入园这件事上一定要保有耐心,帮助孩子一起走过分离焦虑的阶段。

你家孩子适应幼儿园了吗?

樱桃妈妈陪你一起育儿,关注我,了解更多育儿小知识!

相关阅读:

  • 张柏芝不当明星会当幼儿园老师,在幼儿园图曝光,太暖心
  • 潍坊科技学院怎么样(潍坊科技学院幼儿园怎么样)
  • 幼儿园学费多少(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
  • 幼儿园培训内容有哪些(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ppt)
  • 天津幼儿园有哪些(天津河西有哪些幼儿园)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