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孩子总不听话,是不是我们管的不够严?蒙氏:管教越少孩子越自觉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自觉   孩子   积木   自控   专注   秩序   敏感   内心   主人   爸爸   家长   事情   状态   能力   自由

最近和小区的妈妈们聊天,有的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实在太难管了,不让孩子干啥他偏要干啥,每天家里都是鸡飞狗跳的,一刻都闲不住,一会儿跑到卫生间玩水,把盆子里的水哗啦一下都倒自己一身,一会儿把盒子里的积木全部洒出来再塞进沙发下面,一会儿又爬到飘窗上蹦啊跳啊,一点都不自觉。

我问妈妈,孩子几岁了,妈妈说两岁半,我不由的吸了口气,感同身受地说:真是可怕的两岁啊。

我这么说是因为墨仔马上也要2岁了,最近的状态基本也是这样,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每天能说一百个不,完全不像之前那样顺从家人的管理,你说东他偏要往西,你说不能做什么他偏要做什么,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看似难以管教的阶段下,我和爸爸在育儿的理念上产生了很大的冲突:

  • 爸爸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时候要给他立规矩,制定规则,开始管教他,错误的事情要制止,否则越长大越不好管,小孩子根本没有自控能力。
  • 而我认为,只要不碰触安全这个条红线,他想干嘛就干嘛,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给他充足的自由,让他自己学会自控。

从我和爸爸的争论中可以看出一个矛盾点:那就是自觉的孩子是通过父母严厉的规划培养出来的,还是孩子可以自发形成的?

于是我在儿子墨仔身上做了一个实验,仔细观察不同带养方式下的墨仔会呈现出什么状态。

1、制止管束为主的方式

首先是让爸爸带墨仔玩,爸爸的基本模式是“及时制止”墨仔,比如墨仔画画的时候,有可能会拿着蜡笔在沙发上、墙上、地上、玻璃上到处画,爸爸会用严厉的语言立刻制止墨仔,或者墨仔想要换一张新的纸,爸爸会说还没有画满不能换新的,同样的,如果墨仔把积木倒了一地,爸爸也会制止墨仔,当爸爸让墨仔收拾玩具的时候,墨仔完全不配合。

所以,在爸爸带孩子的过程中,我基本上听到是墨仔一阵阵烦躁的反抗声和爸爸此起彼伏的制止声:“不要动这个”、“不要碰这个”、“这个不能做”、“那个不可以”,墨仔无法专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自由支配为主的方式

然后换成我带墨仔玩,我的基本模式就是将不安全的物件收起来,放着音乐,然后开始默默的干我自己的事情,比如收拾房间,墨仔自己也开始干自己的事情,他会拿着蜡笔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画画,画着画着就开始在小汽车上画、地垫上画、但是我并没有制止,等他画够了,他又去翻积木、玩拼图,或者看书,不一会儿,地上一片狼藉,乱七八糟,如果他自己不想玩了,需要我陪他一起玩的时候,会自己来找我,这个时候我会带着他把散落的玩具都归位,他可以基本做到把拼图放进相应的盒子里再放到相应的架子上,蜡笔盖上笔帽再放进笔筒里,小汽车放进车库里。

在整个过程中,墨仔不会出现因为我的制止不断反抗的焦躁状态,我也不会出现因为他把家里整的一团糟而生气,我们彼此都是平静的、专注的状态。

没有了繁多的“不可以、不能”的制止语言,反而达到了“自觉”的效果。

如此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其他带养人身上,比如爷爷和奶奶带孩子的时候,爷爷的做法和爸爸颇为相似,奶奶的做法和我比较接近,因此,墨仔的表现也会出现不同的差异。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得出这样的规律:

  • 2岁左右的宝宝是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只是这个能力还比较弱,持续时间比较短而已。
  • 宝宝出现捣乱、搞破坏、对着干的情况,大多出现在家长繁多的制止之下,也就是你越不让他干什么他反而越要去尝试。
  • 如果家长过度干预宝宝的时候,宝宝越显得“叛逆”。
  • 当家长给与宝宝一定的自由,让他掌握选择的主动权,宝宝就会表现出“自觉”的潜力。

但我偶尔也会担心,我如此“放任”孩子胡写乱画、翻箱倒柜、东拉西扯,会不会让他形成习不好的习惯,以后也会这么一直”调皮“下去。

毕竟,我们都是走了多少路、吃了多少盐的成年人,预判孩子的行为后果应该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啊。

后来当我读到蒙特梭利关于爱和自由的理论时,不禁豁然开朗,我们确实低估了孩子,高估了自己。

纪律、自觉必须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拥有自由选择权的孩子会更有自我控制能力

蒙特梭利强调说:纪律必须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能力。

听起来貌似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来自于自身的发展,而并不是他人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条条框框。

回过头再看看墨仔,确实是如此,当爷爷或者爸爸总是觉得墨仔做的不对、或者在做的这个事情和成人预期的不太一样就会急于干预,墨仔得到的信息大多是”这个应该这样、那个应该那样、这么做不对“之类的话术,就会表现出我们大人所认为的”不听话、对着干、倔强“的行为。

再往深的想,到底哪种状态才是我们成人认为的”自觉、听话“呢?大概是这样:我们不想让孩子跑来跑去的时候,孩子立刻就安安稳稳的坐在那里,我们说,去看书吧,孩子就拿起一本书安静的看起来,我们说,去玩吧,孩子就放下书去玩,玩的时候我们又说不要把玩具翻乱了,孩子就听话的小心翼翼的玩,玩完了还放回原位,该跑的时候跑,该跳的时候跳,该睡觉了绝不喊着继续玩,该吃饭了就认真吃饭。

这样的孩子确实非常乖巧懂事,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不主动告诉孩子要干什么,他会怎么做?他或许会失去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有权利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时候,他必然是顺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主动的遵循某种生活准则,于是就有了自我控制能力。

这点我是深有感触,墨仔正处在自我意识逐渐强大的2岁阶段,如果你直接让他做什么的时候,他总是说不,比如该吃饭了,大家都上桌了,他还在玩,我们喊他吃饭他就会说不吃,还要玩,如果直接来硬的,夺了他的玩具,抱他上餐椅,那接下来就是一场嚎啕大哭,谁也别想好好吃饭了。

后来我尝试给他选择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上桌,我只告诉他饭好啦,然后全家人各自坐好开始吃饭,不去催他,也不强制抱走,没过2分钟,他就搓着手自己跑过来要上桌吃饭了。

我不禁偷笑,原来让孩子自觉做某一件事情可以这么简单,之前为了上桌吃饭闹得鸡飞狗跳的行为简直就是多此一举,我还一度认为不能惯着他,就应该强制他养成到点上桌吃饭的好习惯。

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自由散漫,而是在保持不触碰红线的前提下,给孩子充足的自由

说到自由,大部分家长可能会觉得是不是疯了?怎么可能放任不管?大人就应该管着孩子才对,难道孩子想去摸电门你也让去摸么?

蒙特梭利强调的自由,并不是事事都自由,即使在蒙氏幼儿园中,也是有3种情况是被禁止的,即:干扰别人、粗野不礼貌的行为,比如打人、骂人等、拿别人的东西。这3种行为是被禁止的,如果孩子触犯了这些红线,教师也不能惩罚孩子,而是不断提醒孩子。

所以,我们只需要划定一些红线即可,比如:

  • 安全类的,比如摸插座、使用尖锐锋利的器具等行为。
  • 文明类的,比如骂人、打人等行为。

其他的事情,是可以让孩子放手去做的,摆错积木、拼错拼图、想玩哪个玩具、怎么玩,即便就是把玩具拆了,其实都不必制止或者纠正。

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就会投入专注力,反复的做这个事情,直到逐渐掌握这个事物的规律为止,这是他自己发现的规律,自然就会顺从他。

著名教育专家孙瑞雪认为:专注是思维活动,专注产生智慧,智慧需要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更需要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越多的运用智慧,人就越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内心越是平静,越守纪律,所有的儿童,当你给他提供智力发展的所有条件,他就会特别地出息:睿智、平静、守纪律。

在高分记录片《他乡的童年》中,以色列的著名教育德隆是这样实践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的:他并不规定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该在几点开始睡觉,他的孩子有可能晚上8点睡,也有可能凌晨才睡,什么时候睡觉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只要孩子们自己觉得不会影响到第二天的状态就行,德隆相信,孩子有自控能力。

德隆13岁的儿子告诉主持人:从他有记忆的时候开始,就获得了这种自己做决定的自由,他觉得父母给了他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学会给孩子自由,让孩子遵从自己的内心和意愿,形成内在的秩序感和自控能力

我想很多成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或多或少的都与家长对抗过,讨厌家长的干预和管束,但当我们成为大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我们又不可避免的重蹈覆辙,变成曾经的大人。

有多少人已经活到中年了依旧没有做过一件自己发自内心喜欢做的事情。试着改变一下我们的思路,至少让我们的孩子自由茁壮的成长。

1、遵从孩子生长发育的敏感期,让其自由的渡过

孩子在6岁之前要经历很多的敏感期,这些敏感期一个接一个的让孩子自发的探索和掌握某项技能,比如空间敏感期的上蹿下跳、翻箱倒柜,秩序敏感期的较真、追求完美,手部敏感期的各种抠洞洞、到处抓摸,这对家长的看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们得防止孩子被磕着碰着,但又不能把他圈起来。

其实,只要我们放宽心,无非就是家务活变多了而已,对于孩子来说,在敏感期到来的时候,他的内心只有一个强烈的冲动,就是把这个”工作“搞清楚,搞明白,直到自己心满意足为止,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专注品质和死磕精神。

如果我们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不允许她们从沙发上蹦下来、爬到桌子底下、把水从杯子里倒出来,甚至无法理解为什么孩子会因为一个缺了角的饼干发脾气,然后不断的告诉孩子不能跳、不能钻、不能、不能,她们将失去探索的机会,错失专注的品质形成。

敏感期最终会形成孩子内在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会和周围的环境、行为、语言、情绪进行秩序配对,有了秩序的孩子还怕不遵守规则么?

2、放手让孩子做选择,尊重和信任她们

自由的人首先得拥有自己做主的权利,自律的人总会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需要干什么,什么不能做。

我们不要觉得孩子还太小,懂个啥,不会做选择,于是总帮孩子做好选择,今天穿什么衣服、去哪里玩、看什么书,孩子只需要照做就好,但实际上,在叛逆期的孩子是不会这么按部就班的服从大人的命令的。

2岁的幼儿就知道如何拒绝你,更别提青春期的孩子了。

所以,从2岁开始,就让孩子尝试”当家作主“吧,首先做自己的主,从生活小事开始让孩子自己选择,比如:今天穿什么衣服?现在看哪本书?出去购物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挑选想要的东西。

这个方法最近让我受益很多,有一天要出门了,我要给墨仔穿袜子,但他就是不穿,我告诉他不穿袜子脚冰、不穿袜子不能出门都无济于事,于是我改变思路,把装袜子的小包拿给他让他自己选一双袜子,果然,墨仔很痛快的选了一双蓝色的袜子拿给我,让我帮他穿,然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出门了。

3、家长要修炼一颗强大的心和足够的耐性

通常喜欢管着孩子的家长,多半是怕麻烦,因为自由的孩子实在太倒腾了,她们的精力非常充沛,号称铁人三项全能选手,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非常强烈,可以说是脑力非凡的小小科学家,很多人说,带孩子一天,累得半死,如此365天,扛不住。

其实,这里有个误区,就像前面所说的,如果孩子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会很专注的沉浸其中,所以,当孩子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大人是不需要干预的,我们只需要在旁边静静的观察就好。

但凡觉得心累、孩子难带的家长,一定做着各种制止孩子的行为,就像一个移动的监视器,密切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旦”违规“立刻冲上去报警干预,这样带孩子必然会很累。

所以,试着放手吧,我们不需要担心孩子会一不小心的”误入歧途“而紧紧抓着她们,让她们自由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要把我们的现有经验强加给孩子。

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如果碰上一个特别活泼好动的孩子,你就不会这么倡导自由了,那我举个例子,我的闺蜜的孩子就是如此,爬高上低、运动能力及其发达,一不留神就会爬到沙发靠背上,再从靠背上走到旁边的餐桌上,哪高往哪爬,她的做法是:不制止,随便爬吧,自己站在旁边就好,万一掉下来能立刻抓住孩子就行,因为制止是没有用的,孩子专注于爬高无法自拔,与其呵斥孩子,不如随她吧,过了2个月左右,孩子爬够了,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其他事情了。

自由最核心的概念: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做自己感觉的主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做自己心理的主人、做自己精神的主人,由此由儿童自己创造一个完整的自我。

当孩子成为这样一个拥有”自由“的人,你还会担心她长大以后不够自觉、自律、自控么?

相关阅读:

  • 只教了朋友一招,孩子学习飞速提高
  • 「教育」1
  • 学习月嫂之网络教学
  • 唐嫣最近在干什么?生完孩子后很久不出来,有新资源吗
  • 吴忧和何西亚第几集在一起?吴忧怀了谁的孩子?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