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宋圭武:论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约瑟夫   光明日报   闲暇   焦虑   懒惰   实质   落后   本质   紧张   和谐   关系   基础   社会   工作   网站

宋圭武:论 休 闲



宋 圭 武


内容提要:休闲对人生的意义是深远的;不休闲实质就是不和谐,追求休闲就是追求和谐;真正的休闲是“忙”与“闲”的有机统一,是生产与消费的有机统一;休闲与懒惰本质是相背的。


关键词:休闲 和谐 懒惰


关于休闲问题,目前学术界已有很多讨论,也产生了许多深刻和富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下面笔者对此问题也谈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休闲对人生的意义是深远的

休闲是人生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亚里士多德说:“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著名英国思想家罗素曾说,能否聪明地用“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柏拉图说:“诸神怜悯生来就是劳累的人们,因而赐予他们一系列的节日,并由酒神、诗神、太阳神相伴,由此他们的身心获得滋养,他们变得高大、正直。”《圣经》中写道(上帝对人说): “你们要有休闲,才能感悟到我是神。”约瑟夫·皮柏在《闲暇:文化的基础》一书中也写道:“我们惟有能够处于真正的闲暇状态,通往‘自由的大门’才会为我们敞开,我们才能够脱离‘隐藏的焦虑’之束缚。”德国思想家席勒说:“人性的圆满完成就是美。这样的美是理性提出的要求,这个要求只有当人游戏时才能完成。所以,人同美只是游戏,人只是同美游戏;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所以,休闲过程,也就是人成为人的过程。

二、追求休闲实质就是追求和谐

从字面上看,休闲就是休息、闲暇,但若不满足和谐条件,这种休息和闲暇就是短暂和局部的。要想真正实现全面的休息和闲暇,就必须满足和谐条件。

人们为什么不能“闲”下来?根本原因就是人不能和谐处理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样一个人类面临的基本冲突。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冲突导致人类天生具有一种焦虑感和紧张感,这种紧张感和焦虑感最终导致和加剧了三个方面的冲突和不和谐:一是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二是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三是导致了人与自身关系的紧张,既人的肉体和灵魂的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焦虑感和紧张感,为了消除这三个方面的冲突和不和谐,人类总是希望通过“忙”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人在“忙”中,似乎就忘却了这种焦虑感和紧张感。但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忙”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在社会发展的早期,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人们“忙”的效率是低下的,所以,人们总是试图通过提高“忙”的效率来解决焦虑感和紧张感问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虽然人们极大地提高了“忙”的效率,但“忙”还是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相反,人们在“忙”中是越来越迷失了自我。在追求物质主义的忙碌中,在追赶无限性的过程中,人们不但越来越多的丧失了“我”的本质和存在,而且还引发了许多新的严重问题,如环境污染的问题、道德沦丧的问题,等等。所以,“忙”不仅没有消除这种紧张感和焦虑感,而且还进一步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个方面的矛盾和不和谐。

所以,发展实践证明,要想有效克服人类的这种焦虑感和紧张感,“忙”的手段是有限的,根本途径是要实现和谐。约瑟夫·皮柏在《闲暇:文化的基础》一书中也写道:“闲暇之所以成为可能,其前提必须是:人不仅要能和自己和谐相处,同时必须和整个世界及其所代表的意义互相符合一致。”这里和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核心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自然才有可能为人的存在提供一个持久美好的休闲环境。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和谐。“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性的选择是和谐,而非斗争和对抗。有了人与人的和谐,经济增长就有了稳定的保证,也就相当于提高了经济增长的效率;同时,也为人的休闲提供了一个好的人文环境。这里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就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这里主要是社会发展要体现正义、诚信、爱、合作等关键词。三是人与自身要和谐。人与自身和谐就是要求人的肉体与灵魂要和谐。一方面,肉体的追求是现实的;另一方面,灵魂的追求又是理想的。所以,肉体与灵魂的冲突也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如何调和这种冲突,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心灵的自觉和放松。从某种意义上说,休闲实质也是一种心灵的解脱。林语堂先生说:“消闲生活并不是富有者和成功者独享的权利,而是一种宽怀心理的产物……这种心理是由一种达观的意识产生。享受悠闲的生活是不需要金钱的,有钱的人也不一定能真正领略悠闲生活的乐趣,只有那些轻视钱财的人才真正懂得此中的乐趣,他必须是有丰富的心灵,爱好简朴的生活,对于生财之道不放在心头。”

这里三个方面和谐的基本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休闲实现的物质技术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休闲实现的人文保证;人与自身的和谐是休闲实现的直接目的。

由于实现休闲实质就是要实现和谐,所以,建设休闲社会与建设和谐社会实质是统一的。又由于和谐比休闲更为根本和基础,所以要建设休闲社会,就必须要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是实现休闲的必要条件,同样,实现和谐社会也是实现休闲社会的必要条件。没有和谐,就没有休闲,没有和谐社会,也就没有真正的休闲社会。

三、真正的休闲不是分离和部分的

将休闲时间和生产时间分割开来,或将休闲仅仅看成是属于消费的范畴,这种休闲所体现的只是向休闲社会演进的初级阶段或过渡阶段,是一种不完整休闲的具体表现。首先,它仅仅是一部分人的休闲;其次,它是人在一部分时间的休闲;再次,这种休闲是建立在别人的不休闲的基础上的,所以,这种休闲具有一种异化的特征。而休闲社会的休闲应是完整的,同时,也不应具有异化的特征。

真正的休闲是“闲”与“忙”的有机统一,是生产和消费的有机统一,而不应是仅仅属于消费的范畴。约瑟夫·皮柏在《闲暇:文化的基础》一书中写道:“休闲并不是工作的休止,而是另一种类型的工作------是一种具有人性意义的工作,好比节日的庆典活动。”所以,真正的休闲应当满足:首先,它应是全人类的休闲;其次,它应是人一生的休闲;再次,它应是建立在一个人的休闲与另一个人的休闲是统一而不是对立的基础上的。目前,社会发展并没有完全进入休闲社会阶段,但我们正处在由不完整休闲逐步走向休闲社会的过渡阶段。

当“忙”与“闲”、生产与消费实现有机统一时,即“忙”本身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闲”、生产过程本身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消费过程时,社会才有可能真正进入休闲社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存在社会中一部分人的休闲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不休闲的基础上的情况,也不存在休闲只是属于部分人和部分时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就是终生休闲,社会也是整体休闲;反之,说明社会发展就不是完全符合休闲理想的,就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实现“忙”与“闲”、生产与消费的有机统一并非是不可能的。因为工作与休闲本质上也具有一种内在的统一性。工作可以看成是另一种形式的休闲和消费;休闲也可以看成是另一种形式的工作和生产。这里工作与休闲的有机统一和转换最终是与经济发展、制度结构、意识形态的变革密切相关的。同时,社会经济变革的历史实践也证明,人类社会也正在一步步走向这种“忙”与“闲”、生产与消费有机统一的境界。首先是休闲的时间越来越多。其次是休闲的人越来越多。再次是产业发展越来越休闲化。一些产业在制度设计和生产运行过程中是越来越注重人性化和休闲化的改革和创新,让人感到工作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享受过程和休闲过程。具体如:企业更注重人性化管理、办公的家庭化趋势、休闲农业的发展、体验经济的发展,等等,都是这种有机统一趋势的一种反映和体现。所以,从产业演进的趋势看,生产与消费、“忙”与“闲”二者实际上有一个互相渗透的趋势,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文明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表现。

目前,社会发展虽然在一步步靠近“忙”与“闲”、生产与消费有机统一的境界,但离真正统一的境界仍然很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克服,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这是实现“忙”与“闲”有机统一的物质技术基础。其次,要不断改革分配制度,要建立更加公平的分配制度结构,这是实现“忙”与“闲”有机统一的制度保证。因为若没有公平的分配制度,一个人的休闲就意味着另一个人的不休闲,一个人的自由就意味着另一个人的压迫。再次,要进一步创新生产技术和改革生产制度,要提倡更加人性化和休闲化的生产方式,让人真正从工作的奴役状态中不断解脱出来,让人感到工作就是休闲,就是娱乐,这是实现“忙”与“闲”有机统一的生产基础。第四,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实现社会全面休闲的一个重要保证和补充条件。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人天然无法正常和平等参与社会的一些工作和活动,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为这部分人实现休闲提供保护网。第五,要不断消除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等级制和等级观念本质是压迫性的,是不符合休闲的内在要求的。第六,要进一步大力发展人文产业,如体育、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产业。

四、休闲与懒惰本质是相背的

休闲与懒惰不同,松姆巴特把懒惰解释为“蛰居家中无所事事”的懒散行为,借此和主动而勤于任事的工作者相对比。休闲与懒惰的区别是多方面的。休闲是积极的,懒惰是消极的;休闲是自由的,懒惰是不自由的;休闲是主动的,懒惰是被动的;休闲是道德的基础,懒惰是罪恶的温床;休闲是人对自己本质的一种肯定,而懒惰则是人对自己本质的一种否定。

懒惰实质就是一个人放弃了随其自身而来的责任,是他不想成为他自己的真正样子。克尔恺郭尔曾经这样说,懒惰是一种“软弱的绝望”,意思也就是说,一个人“绝望地不想做他自己”。从形而上学的观点看,懒惰的意思指的就是,人不肯和他自己的存在相符,一个人在他自己的一切努力活动背后,他想脱离自己,在这里,哀伤代替了善良,绝望代替了希望。

“懒惰”在英文里是idleness,在西方中古世纪,“懒惰”一词在拉丁文里叫做acedia。Acedia的意思是:人和自己的不协调。由于休闲的本质是和谐,其中包括人与自己的协调和和谐,所以,懒惰和不休闲是互为表里,是一体的两面,而休闲实质正是对懒惰的一种否定。

在中国一些落后地区,一些人为什么偏好懒惰,实质是一个人在严酷环境条件下的一种无奈选择,是一种自己对自己存在的被动和消极否定。在一些落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人们劳动投入的边际收益很低,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是负值,在这种情况下,生命就成了一种廉价品。由于人天然具有一种追求自身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趋势,但当这种趋势遭遇外界严酷环境的阻挡时,使自身实际实现的价值与期望的价值有较大落差时,人就会处于一种无奈状态,就会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落魄感的苍凉感,这时有些人就会对自己的存在采取一种消极否定的形式,而不是一种积极肯定的形式。所以,懒惰更多是一种人对严酷外界环境的被动和消极对抗,是人不敢面对自身存在价值的麻木和绝望,是自己对自己的逃避。所以,“穷”与“懒”实际是互相衍生和互相嵌套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

由于“穷”与“懒”是互相衍生和相互嵌套的,所以,一方面,治“穷”要治“懒”;另一方面,治“懒”也要治“穷”。 从落后地区自身来说,改变面貌,就是要自己积极行动起来,要彻底改变懒散的状况。但对政府和社会而言,改变落后地区面貌,关键是要不断进行技术和资本方面的投入,要着力提高落后地区劳动者劳动投入的边际收益值。这种手段产生的效果是两方面的。一是可有效增加落后地区群众物质方面的收入和收益;二是也可提高落后地区人们的精神收益并进一步提升落后地区的人格水平,使人更感到一种存在的价值感和生活的尊严感。


参考文献:

1.【美】凡勃伦 著:《有闲阶级论》,商务印书馆1964年8月第1版。

2.陈鲁直 著:《民闲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马惠娣 著:《休闲: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4.孙明泉 著:《乡村体验与环都市乡村休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6 月版。

5.王景全:国民休闲与休闲公共服务,《光明日报》网站,2009年9月23日。

6.陈世斌:人性假设与休闲模式,《光明日报》网站,2009年6月2日。

7.赵放:体验经济与休闲产业“体验化”经营,《光明日报》网站,2009年5月11日。

8.孙明泉:“体验”的经济价值与经济特点,《光明日报》网站,2009年1月13日。

9.陈惠雄:休闲经济:由理念认知向大众实践的跨越,《光明日报》网站,2009年1月6日。

10.王晓杰:快乐经济与休闲产业,《光明日报》网站,2007年5月22日。

11.王景全:休闲对于个体“幸福”的社会意义,《光明日报》网站,2009年5月22日。

12.王本道:关于休闲,《光明日报》网站,2006年9月1日。

13.尹世杰:着力提高闲暇消费质量,《光明日报》网站,2006年1月1日。

14.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休闲文化的困境与超越,《光明日报》网站,2009年6月27日。

15.陈运平:休闲的哲学思辨,《光明日报》网站,2009年6月30日。



注:本文写于10多年前。



相关阅读:

  • 光明日报总编辑(光明日报总编辑是什么级别)
  • 宝​宝‎不爱说‎话‎怎​么​办?‎?
  • 孟佳舞台惊艳众人,首次谈起年龄焦虑,闺蜜沈梦辰暖心安慰
  • 马丽怀孕时最重将近190斤,曾经感到焦虑,后期很辛苦
  • 暖羊羊瘦了,却被网友们批判,连二次元都有身材焦虑了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