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为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华彩渭南协商建言——政协渭南市五届二十七次常委会议发言摘要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渭南   渭南市   常委   华山   黄河   市政协   华彩   旅游业   政协   乡村   摘要   游客   会议   产业   媒体   工业   品牌   人才   文化   旅游

编者按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提升人民幸福感的生动实践。
  渭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谋划,把“加快文旅融合、建设华彩渭南”写进了“十四五”规划,列入了“十项重点工作”,出台了《加快文旅融合建设华彩渭南实施意见》和三年规划,成立了工作专班,强力推进文旅融合。市政协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建言资政。年初,主席会议在研究确定全年工作时,就把文旅融合发展列为今年专题调研和常委会议协商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调研协商。市政协主要领导对这次调研的主题、内容、活动安排进行了认真谋划,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搞好调研协商,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协商,制定调研方案,积极了解我市文旅融合基本情况和相关法规政策,并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9月上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赴华阴、潼关、合阳、韩城、澄城、蒲城等6市(县)深入调研。实地察看点位24个,充分了解一线情况,广泛听取基层的意见建议。随后,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市文旅局、相关部门及县市政府的情况汇报,委员、群众代表、部门负责人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10月中旬,调研组赴重庆市及下辖5个区县考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了解学习外地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10月25日,市政协五届第89次主席会议对调研报告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建议。之后,调研组结合主席会议精神,召集文旅等部门进一步协商研究,对报告反复修改后,提交常委会议协商讨论。
  11月10日,政协渭南市五届二十七次常委会议召开,专门就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协商建言。
  ■李克荣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
  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思路,依托得天独厚的黄河地貌景观与黄河文化资源优势,将“渭南黄河游”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核心产品。
  提高认识,加强文旅融合发展的规划和设计。要更加重视文旅融合,全市统筹布局、一体谋划、协同推进,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全力推进。强化规划引领作用,转变思维方式,破解瓶颈和短板,做好顶层设计,为文旅融合画好蓝图,对文旅融合发展作出统筹规划、科学谋划。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唱响“华夏之根”文旅品牌,做强华山旅游金字招牌,做优渭南黄河文旅品牌,做好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抓住机遇,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强化区域间资源整合和协作,让文化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构建“百业+旅游”格局,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制定“十四五”文旅产业和重点行业投资项目清单,探索旅游景区改制和旅游企业战略重组,培育产业辐射带动力强、关联度高、成长性好、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市场主体。
  提升标准,优化文旅融合发展的设施和服务。提升文旅设施功能,实现A级旅游厕所全覆盖,提升高A级景区旅游道路等级,完善沿黄观光路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智慧旅游功能,深化“全媒体+文旅”内涵,开展“一部手机游渭南”建设工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加强文旅营销宣传,策划提炼特色文旅宣传口号,征集渭南市歌、市徽,遴选景区新媒体代言人,培育知名网红景区打卡地等。
  加强领导,完善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保障。建立联动协同机制,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要求,强化全市域统筹、全行业联动、全社会参与,在线路整合营销、品牌共创共建、资源优势互补互惠等方面建立整体协同推进机制。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才支撑引领,完善考核激励政策,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丁玲莉 市政协常委民革渭南市委会副主委
  做好顶层设计,让文化“活”起来。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政策导向形成融合发展的初始动力,引导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逐步形成文旅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和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进一步做好文旅、文创、文艺融合文章,以“文旅+”为导向,精心培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推动文旅融合品牌化发展。
  打造品牌亮点,做好推介宣传。打好黄河、华山文化这两张品牌,挖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开发主题创意性业态,提升品牌内涵。加强文化旅游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多层次搭建宣传载体,全方位宣传造势。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旅游营销策略,办好旅游节庆活动,积极参加旅游产品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擦亮品牌、提高知名度。
  加强人才建设,增添发展后劲。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牢固树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人才观,搭建人才锻炼使用平台,加快人才智力成果转化,优化人才服务发展环境。通过政策和平台吸引各行各业精英加盟,通过机制发掘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只有专业人才的加入,文旅融合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在更高质量上更好发展。
  ■张晓玲 市政协常委渭南日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
  “百业+文旅”助推全业融合发展。从“工业+文旅”“农业+文旅”“康养+文旅”看得出,文旅融合无处不在。原有的“吃、住、行、游、购、娱”已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新的“商、养、学、闲、情、奇”已经凸显。为此要根据自身特点,打造特色品牌,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和业态,完善旅游产业链条,让游客全面深入地感知渭南文化,从而形成文旅产业“一业兴、百业旺,一业带百业、百业促全局”的生动局面。
  “5G+文旅”赋能数字融合发展。运营商以5G“新基建”为依托,结合VR虚拟实境以及云计算、高清视频等技术交叉应用,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给游客更新鲜、更具科技感旅游体验的同时,促进了文旅产业数字化、融合化和高端化发展。为此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不断打造完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智慧芯”。
  “宣传+文旅”给力新型融合发展。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注重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把更多人力、物力和优质内容向互联网汇集、向移动端倾斜,充分发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作用,运用H5、VR、AR、MR和主流媒体、超高清等技术,打造适应新媒体、群众喜爱看、刷屏热传的作品,形成新的宣传增长点和竞争力。
  ■侯云辉 市政协委员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
  文化是旅游的魂。旅游不光是修好路,申请到大项目,建好游客中心,用智慧APP,更要把独特的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发展的硬件,那么文化就是市场竞争的软实力。渭南旅游资源丰富,有农业、工业、红色旅游,但没有一条主线能贯彻其中,将资源整合。建议以“侠骨华山,柔情渭南”作为整体形象打造,将刚与柔、阴与阳、文与武、率性与持重相结合。
  故事是旅游的根。如果中国人没有寻根祭祖的观念,谁会去看山西洪洞的大槐树;如果没有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绝唱,谁又会觉得华清池神秘而传奇;如果没有陈忠实的《白鹿原》,怎么会有白鹿原影视城的一再扩建?所以旅游说白了就是贩卖故事,一个个让人百听不厌的或离奇,或感动,或惊喜,或警醒的故事。
  体验是旅游的心。旅游不是让游客走向博物馆,来看纪录片,不是看陈列室里挂在墙上的锄头、爬犁,而是体验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惬意和被刻意放慢的时光。是看细狗撵兔这样的生死极速,是看八大怪这样的逸闻趣事,是参与捏花馍、刻皮影、烧陶器这样的娱乐,是加入实景演出,体验古战场的威严,或是诗经里某个瞬间的穿越。这时的旅游才是活的。
  ■姚魏阳 市政协委员民进临渭区委会主委
  把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与社会治理结合起来。文明的旅游形象依赖于全体市民的文明素质,而市民素质又依赖于党委政府廉洁、高效、公正的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充满活力的经营主体,市民对文化生活需求的获得感、满足感,游客的安全、放心、惬意、满足等种种感觉是对地方社会治理的最好评价,植入游客心底的不仅仅是阳光美景,还要有人文环境。
  把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在乡村发展旅游业,就是为乡村传统单一产业注入源头活水,把乡村旅游业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优势,以融合和全域的视角实现资源变效益,变单一产业为三产融合,为旅游业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可以先从历史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试点。
  把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与工业倍增结合起来。开启“旅游+工业”,探索工业购物游、工业科普游、企业文化游、工业遗产游等形式。工业旅游是很好的品牌营销阵地,通过工业旅游,可以让消费者了解企业文化底蕴、产品生产流程、产品质量保障、公司实力体现等,在游乐中感受企业,增加对企业的信任,进而提升品牌价值,促进产品销售。
  ■李蕾 市政协委员渭南中院信访办副主任
  以文彰旅,以旅促文,让文化与旅游相拥共兴。坚持“文景”相融,把文化内涵贯穿于每一个项目建设,把文化活动充实到每一处旅游景区,把文化知识传递到每一位游客。坚持“文城”相融,建设文化地标、文化街区,体现地方文化内涵、彰显地方文化符号、凸显地方文化特色。坚持“文商”相融,大力推动文化与商品融合、文化与活动融合、文化与产业融合。
  丰富文化主题,打造文旅精品线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构建后端产品体系。围绕生态价值转换,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乡村文化体验产品,以非遗文化等核心元素带动“特色镇+文旅项目+精品民宿”发展。做实研学旅游文章,加强市场挖掘,打造精品项目。
  打造连片景观,体现景区文化氛围。探索将相邻的文化街区连为一体,打造移步易景的景观集聚效应。加强景点连通,让游客在不间断地体验中,由一个景点平滑过渡到另一个景点,充分发挥文化景观资源的协同优势。
  完善扶持政策,加强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创智囊团,出台文旅融合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将文旅融合人才培养纳入政府计划,加大挖掘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一批能够直接从事产业开发的创新型“渭南工匠”。

来源:渭南日报

相关阅读:

  • 渭南怎么样(陕西渭南女人顺口溜)
  • 渭南是哪个省的(陕西渭南太穷了)
  • 陕西中考总分多少(渭南2021中考满分800分)
  • 渭南属于哪个省(渭南属于西北地区吗)
  • 渭南是哪里(渭南在西安什么方向)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