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幼小衔接到底在衔接什么?90%的家长都理解错了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幼小   家长   厌学   幼儿园   意识   习惯   规则   能力   语言   老师   孩子   小学   时间   社会   知识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孩子将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踏入另一个陌生与未知的世界,这期间需要一个怎样的过渡衔接期?让众多学龄前儿童家长充满纠结与焦虑。一方面,知识的超前学习让家长有着孩子上小学后会不会不好好听课的担忧;另一方面,家长又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情有独钟,怕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

其实,很多家长都走进了“幼小衔接=提早学习学科知识”的误区。那么,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阶段到底应该如何过渡?幼小衔接到底在衔接什么?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哪些能力的提升呢?今天就来详细说道说道。

幼小衔接需要衔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涉及到方方面面。幼小衔接,是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它不是单独地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上学前学得越多,上学后就越有优势,实际上这种优势是靠不住的。教育研究表明,这种优势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即使孩子在幼儿园学完一年级的课程,二年级也会被超越。而且还可能会造成一个负面的结果:如果一味的硬灌输知识给孩子,反而可能导致厌学、惧学、不会学,所以我们要避免孩子陷入“未入学、先厌学”的沼泽。

那么,既然衔接的不仅是知识,那到底衔接的是什么呢?

1.知觉转换能力

知觉转换能力包括听转视动、听转动觉、视转语言或动作、动转视听等。个体在从事任何一项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单一感官在工作,而是多重感官同时发挥作用。因此,建立各个感官之间的联系并打开彼此之间通道,对成功完成一件事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2.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自我效能、情绪稳定、同情分享、处理冲突、文明礼貌、自理能力、自控力、人际交往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的间接表现。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孩子愿意融入集体,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愿意体验与他人交往的乐趣,并会拥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感。

3.语言沟通能力

语言沟通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语气表达、情感语言、音量、词汇积累、态势语言、看图说话、言语理解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建立个体与外界之间联系的桥梁。对于幼儿来说,语言是帮助其实现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

4.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坚持、主动积极、专注力、责任、有条理、荣誉感、学习兴趣、生活习惯等。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三方面,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效果。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学习品质,是儿童实现终身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5.倾听的习惯

进入小学阶段,会强调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老师说了什么孩子根本不知道,更别提思考了,所以在学龄前我们就要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比如,引导孩子在交流的时候眼睛看着说话的人,不随意插话,想要发言的时候可以举手示意。当孩子养成倾听的习惯之后,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孩子就知道要看着老师,然后记忆和思考。

6.遵守规则的意识

规则的制定是为了让社会更加的和谐,作为现代社会成员最基本的品格修养就是规则意识。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首先,在制定规则的时候需要跟孩子讨论,需要孩子同意甚至孩子亲自参与制定,制定之后是所有人都要遵守的;其次,制定的规则要是孩子能够完成的,比如玩过的玩具自己收拾整理。当孩子没有做到的时候我们重点引导孩子如何做好而不是批评孩子怎么没有做好,避免给孩子一种感觉规则是来约束人的。

7.时间管理意识

一个会管理自己时间的人做事情往往事半功倍,那么培养一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从孩子学龄前开始我们就要注重培养时间管理意识,我们可以从一日作息时间开始。比如,晚上几点洗漱、几点上床睡觉、早上几点起床等等,可以提前跟孩子商量讨论,和孩子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如果孩子某一次没有做到,我们也不要去苛责孩子,和孩子一起总结没有做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让孩子感受到规则的制定不是为了约束他而是帮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8.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首先在选书时要尽量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书,学龄前的孩子一般是选择图画书,年龄较小的时候文字只占很少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加文字的占比可以稍微多一点;其次,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在家里给孩子设立一个专属的阅读区;然后,每天可以设定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让孩子感受到读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最后,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当孩子对一本书熟悉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故事甚至创编又或者进行情景表演。孩子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上了小学要读课文不会太难,因为阅读能够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语音意识能力等等。

9.良好的身心素质

孩子上小学后,由玩转变成学,各方面也受到了更多的约束,孩子的身心都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很多孩子刚入小学就生病不断,也有很多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产生厌学情绪,这些需要在孩子步入小学之前就要提前调整的。

10.孩子的自理能力

步入小学后,老师便不再如幼儿园一样时刻关照吃饭、喝水、如厕等生活问题,孩子要从幼儿园“断奶”,一切要自理。所以步入大班的孩子,不管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开始锻炼孩子生活上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主动喝水;自己能够整理好书包、衣物等。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不只是强调学科知识的衔接,更注重发展学前幼儿综合素养能力。天津早知道学校幼小衔接课程,由早知道联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打造,科学的课程设置、从易到难的阶梯设计,帮助孩子从知识储备、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品质养成、心理建设提升等方面提高幼儿入学成熟水平,顺利衔接小学。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对接转化的重要阶段,做好幼小衔接,可以使孩子少走许多弯路,家长们要用心关注,多些耐心,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的这一关键阶段。

相关阅读:

  •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心得体会(幼小衔接简短心得)
  • 「育儿」妈妈的性格决定孩子的命运,爸爸的爱决定妈妈的
  • 识字启蒙必备:幼小衔接高效快速掌握1600字~足足6册(可打
  • 天下第一美女被下春药强暴吴孟达演的乞丐,这剧情真是辣
  • 爸爸因为辅导孩子作业情绪失控?你在辅导孩子数学时也会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