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不要拿我们的过去,来点评孩子的未来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未来   孩子   清华大学   这一点   人工智能   自责   观众   家长   父母   点评   节目   少年   能力   现场   工具   项目

最近一段时日,“双减”政策的颁布和落地牵动全社会的心,各方都在试图探讨——新形势下的教育当何去何从?

作为江苏卫视“脑力版图”的新品力作,《超脑少年团》曾被形容为“少年版《最强大脑》”。关注K12(小学、初中、高中)人群及其背后的家庭,除展示“超脑少年”们的卓越能力,还告诉观众他们为什么可以这么优秀。


别人的孩子为什么这么优秀


细心的观众一定发现了,这档节目最妙的一个设置,就是将24名选手的家长全部请到现场。


他们兼有双重功能:第一重功能是挑战见证者,十期节目,十场挑战,每一轮都需要孩子们独自上场,独立解决,很多家长在过程中对孩子进行了再认识和再发现;第二重功能是话题参与者,他们会结合孩子的挑战状况,适时分享培养理念,为现场嘉宾和其他家庭答疑解惑。

节目开播以来,多个家庭范本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个性极为圈粉的马钦伟,走的是一条“非典型学霸”的进阶之路。他今年夏天刚高中毕业,早在去年就凭借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一等奖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姚班录取。他从小爱好广泛,爱“玩”而且会“玩”,观众在节目中看到的他所展示的编程能力,几乎都是他平日里自学所得。


父母的放养式教育,给了他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比起学习成绩,马钦伟的父母更注重培养他的独立人格,从小学起马钦伟就是自己上下学,这次来《超脑少年团》,父母从头到尾都没露面,充分信任,大胆放手。

年仅10岁的高培淇,是《超脑少年团》中年龄最小的选手。他7岁就自学完了高中数学课程,目前已经在学习大学数学,还参加过多次人工智能项目的开发。


高爸爸就是陪伴高培淇一路进步的“成长伙伴”和“兴趣导师”,他跟着高培淇一起学习,甚至考上了信息学奥赛的教练资格证


更为难得的是,这位老爸不仅智慧,还很暖心。

节目中,高培淇在一次失败后落泪,高爸爸如此安慰自责的儿子:“胜利就像糖果,吃多了牙会坏的。失败呢,就像药,能治好你的病。加油吧!”说完,他给了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活泼好动的罗闻章和现实中许多调皮的孩子一样,被家长批评,被老师质疑,罗妈妈一度被学校建议应该去医院看看他是不是有多动症。在《超脑少年团》现场接受挑战时,罗闻章表现地十分关注,90分钟一动不动。


导演组透露,有一次给罗闻章出了一道程序类的题目,他做完之后特别兴奋,到了夜里1点多都睡不着,甚至在录制结束后还主动问节目组要了很多题目想带回家继续做。

孩子的表现让罗妈妈特别触动,她又惊喜又自责,惊喜的是孩子为了热爱的事情可以如此投入,自责的是之前不该简单粗暴地将孩子归结于“有问题”。


以上三个案例,分别对在现实中广泛存在的圈养式教育、父亲的缺位、否定式沟通做出了有力回应。节目播出以来,诸如学霸父母、完美主义、感恩心态、亲子交流等诸多衍生话题持续引发观众的讨论,以至于有观众将节目称为“电视版育儿经”。

“每个家长都希望能拥有一个完美的孩子,每个孩子也希望拥有一对完美的父母,当下亲子关系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家长的期待和孩子的热爱之间的落差”,据《超脑少年团》总导演蒋昕彤观察总结,“所谓关心则乱,很多时候,家长替孩子做了太多的决定,同时也剥夺了他们独立成长的快乐。有一句歌词说‘如果你想要自由地去飞翔,愿做你温暖的翅膀’,我觉得这才是理想中的亲子关系。”

节目制片人晓洁表示,一路接触下来,她感受最为强烈的是这些孩子的“热爱”。这种热爱或是被激发的,或是被呵护的,或是被引导的,家长功不可没。

晓洁特别希望《超脑少年团》让大家看到“热爱”被真正唤醒后的不可限量,“这么多年间,我接触到了非常多大家认为的天才学霸,他们的共通之处,就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找准了兴趣点,然后就拥有了一个很强大的自驱力。现在好多孩子都有‘空心病’,学习不应是被家长硬性拖拽或者人工催熟的事情,否则一旦成年之后没人管束,就容易变得无所适从,随波逐流。因为当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的时候,你是战不动的。”

不要拿我们的过去 来评判孩子的未来


作为一档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节目,《超脑少年团》在科学家团队的保驾护航下,结合人工智能发展趋势,首次提出“八大未来力”,即抽象能力、逆行力、协作力、分解力、评估能力、创造力、担当力和解析能力,然后围绕这“八大未来力”进行赛制设计和项目设定。


纵观《超脑少年团》的“八大未来力”挑战,总体有以下三大特点,而这三大特点,或许可以代表《超脑少年团》对于未来教育方向的思考。


第一,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成为新生代的“社交货币”。

因为挑战项目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展开,所以计算机语言、编程工具出现的频率相当高。首期节目中,当“弗洛伊德算法”被孩子们脱口而出的时候,相信许多年龄偏大的观众都有些发懵。

发懵的何止是观众们,导演组在和孩子们相处时,也经常被他们前沿的知识体系给震惊到。目前,伴随人工智能正逐步成为基础设施,编程教育和stem教育也在高速发展。晓洁认为:“就像我们这一代人娴熟使用电脑的能力一样,编程正在成为年轻一代的社交货币,我们甚至可以从他们的创造力中,想象中国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借用伊能静在节目中的金句,不要拿我们的过去去评判孩子的未来,因为他们的未来我们没去过。”


第二,打破唯成绩论,“非智力能力”也是成长的关键功课。

《超脑少年团》特别邀请清华大学讲席教授、长江学者刘嘉担任科学总顾问和项目总设计,“八大未来力”是基于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所提出的八项能力,所指向的就是未来的中国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这八项能力中,还包括了逆行力、协作力、担当力等非智力要素。在节目总导演蒋昕彤心目中,“担当力”在八项能力中最为重要,“宝藏选手”马钦伟的表现更是让她感慨有加。

作为主心骨队员,马钦伟带队输掉了“不思议迷局”的挑战,原本过不在他,但在复盘时,马钦伟丝毫没有甩锅其他队友,反而很自省地分析了自己在作战方针和团队调度上的问题,这种善于担当的勇气感动了现场,魏坤琳教授特别肯定道:“协作力里最重要的就是担当力,这一点,你做到了!”

新生代的孩子们生活环境更为优渥,他们从小在高期待、高自尊、高标准下成长,如何更好地与自己相处、和他人相处、与社会相处,对他们来说是一项更加必要的人生功课。从这一点来说,《超脑少年团》不仅立场鲜明地打破“唯成绩论”,也有力传递了一个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的态度:欲立事,先立人。


第三,和现实强关联,善用工具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超脑”。

节目现场,少年们用人脑结合工具来完成挑战,可供选择的工具非常丰富,从C++、Python、Java、Excel,到各类测量工具、搜索软件……也有比较基础的纸和笔。

为什么要用工具?因为人的大脑是有边际的。如节目所言,未来不属于聪明的大脑,也不属于人工智能,而属于掌握优秀技术、善于使用技术的人才。解法不同,使得《超脑少年团》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形中也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和丰富性。


除了每个挑战都有一个不同的底层逻辑,这些项目还在酷炫的主题包装之下,和现实进行了强关联,例如涉及流调排查、3D打印、空间结构、智慧交通等热门领域,

他们甚至还能利用一堆基础零件制造出一部可以打通电话的手机。(

新学期重大变化!如何悄悄拉开差距,这部综艺给出了“未来力”三个字!)

总导演蒋昕彤表示,我们更多地想让孩子们动手操作,发挥能动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他们的表现,也经常超乎我们的想象。

相关阅读:

  • 绝密!未来战力觉醒,「G」甲B5000重装上阵
  • 设计教育论坛暨时尚设计人才峰会---探讨时代巨变下,未
  • 张杰谢娜结婚十周年,杰哥晒二人合照甜蜜告白,爱你在未来
  • 爱奇艺停办未来几年偶像选秀,公共平台已经官宣,响应政策
  • 盛夏未来有吻戏吗讲的是什么?原著是什么?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