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美赞臣育儿新概念:妈妈一走就哭?除了骗孩子,你还做了什么?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人时   有奶便是娘   月龄   妈妈   新概念   焦虑   仪式   厕所   亲密   情绪   爸爸   宝宝   孩子   心理   时间   方法   情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宝宝变得非常粘人,一步都不愿离开妈妈的身边。

一开始吧,似乎也不错,是母子间亲密联系的证据。可这“蜜月期”过了,长期下去宝宝粘人的行为真的让人很头疼:

进厨房煮个饭,宝宝能不畏油烟,变身妈妈的大腿挂件;就连上厕所蹲个大号,宝宝也能不惧其臭,给大家表演“厕所哭母”的行为艺术,怎么哄都不行…….



上述行径让妈妈无处哭诉,但对宝宝来说,其实是好事!

宝宝化身“粘人精”,是成长的开始

为什么宝宝以前都不会这样,越大反而越粘人了?

其实是因为,他月龄更小的时候,还无法理解你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当你离开视线,他转身就忘了,另一个人照顾也没啥不同,名副其实的“有奶便是娘”。

随着他长大,对你的情感依附越发强烈,但认知能力又尚未发育完全,无法理解“客体恒存”:

当他看不见爸爸妈妈或是其他亲密的人时,便会以为他们不见了,留下他一个人,自然就会着急恐慌。

同时,他对时间也没有概念,无论你离开的时间长还是短,是去个厕所还是离开一天去上班,对他来说,都一样度日如年。

这样的状态,是宝宝的“分离焦虑”通常在7月大时出现,在10~18个月大时较为明显,到2岁时基本就会消失,不过有些宝宝持续时间还会更长。分离时,宝宝出现的哭闹、不安等焦虑情绪,并不是一种非正常现象,而是宝宝正常的情感发展阶段。

然而,若焦虑情绪过于严重,一直不得缓解,也会妨碍宝宝未来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以及安全感、正常的依恋情感发展哟!

因此,如何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让宝宝安稳的度过分离焦虑期很重要哦~

3个方法,应对分离焦虑

循序渐进,让宝宝做好心理准备

让宝宝做好分离的心理准备,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妈妈们可以跟宝宝多玩躲猫猫的游戏,也可以跟宝宝玩秘密寻宝游戏,更可以在喝水、拿玩具、做辅食或做其他事情的时候逐渐拉长离开宝宝的时间,逐渐让宝宝明白“妈妈只是暂时离开,还是会回来哟”。由此,宝宝会慢慢适应妈妈的离开与回归。

好好说再见,建立分离和重聚的仪式感

有不少妈妈因为不忍心看到宝宝哭闹,于是与宝宝不告而别。

其实这种方法万万不可取!这不仅会加重宝宝的焦虑感,还会让宝宝误以为妈妈不要他了,变得不再相信妈妈。于是乎,宝宝变得更加粘人,会像小考拉一样整天挂在妈妈身上。

而正确的做法是,好好与宝宝说再见,建立仪式感。例如你要出门去趟超市,你可以这样做:

在离开前一个小时,就不停地告诉宝宝你即将离开及何时回来,例如说:“妈妈要买好吃的给你,你和爸爸看完绘本我就回来啦”,让他开始意识到“妈妈有事情要出门一小会儿”;同时还要拥抱宝宝,在出门前跟宝宝认真的说byebye。

与此同时,你还可以提前让爸爸带着宝宝,单独进行一项你不参与的活动,例如:吃早饭、玩游戏等,给宝宝留点时间适应其他人。

回到家后,也要第一时间找到宝宝,告诉他“妈妈回来了”

建立固定的分离和重聚仪式,可以让宝宝意识到“妈妈没有丢下他,还会回来”,由此逐步增强宝宝的自信心与独自相处的意识,让宝宝从中真正获得成长。

多陪伴,与宝贝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

职场妈妈有时候因为工作原因,没法按约定准时回到家中,又该怎么办呢?

那就在平时加强陪伴质量,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嘛~

每天固定时间与宝宝互动游戏,给宝宝做抚触按摩,讲故事等等。利用你可以利用的时间陪伴宝宝,即便只能跟宝宝说说话聊聊天,那也是建立你们彼此信任与依恋的方法。

这些办法,看起来虽然相对容易,但对于宝宝来说,第一次离开妈妈却是一项挑战,他需要时间适应与过渡。这时,像适当哭泣这类情绪宣泄是非常有必要的。正确疏导宝宝的情绪,为宝宝建立安全依恋才是正解。

与此同时,妈妈们也不要忘记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哟。分离的难过不只宝宝有,当妈的也会经历,毕竟育儿等于育己,宝宝的成长,其实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再成长。

相信在不远后的某一天,你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小宝贝就长大了、独立了,而作为父母的自己也变得比以前更好了!

相关阅读:

  • 季后赛次轮辽宁VS福建,比赛中屏幕给到一对白发老人时现
  • 外表胖胖、内心是青春少女的半老徐娘4——又细又长的
  • 即使成为父母,也要教自己成长,先捧一本治愈的书放手中吧
  • 神仙打架!40位主播跳团舞学说唱,一出场就燃炸了
  • 男人有这些特质,其实是在假装善良,女人别被欺骗了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