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从存款10万到负债7万,再到存款2万,30岁的我经历了什么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存款   出项   甜品   疫情   房租   家里人   信用卡   平时   家里   事情   父母   房子   时间   朋友   工作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2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作者|杨小米+春天 编辑|燕子

来源|我和刘先生的日常

大家好,我是小米团队的春天。

熟悉我们的小伙伴都知道,我司的这帮90后姑娘,身在魔都这座时尚前沿的城市,却不爱化妆,不爱名牌包包,最爱的事情就是搞钱和存钱。

大家工作之外,最大的乐趣就是完成自己的存款目标。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小目标,就是希望30岁前能有一套自己的小房子(天一和七荷都实现了,其他同事努力中),实现“三十而立”。

我们总想着30岁时,有自己的事业和房子,好像30岁是个很重要的门槛。

那现实中,30岁会是什么样子呢。不同的人,会交出不同的答卷

我一个朋友小岚,去年刚好30岁了,经历了有稳定工作、创业,再到回归工作。存款从10万到负7万,再到2万……

她尝试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创业生活,也经历了创业失败,重新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对未来的规划。这一路的旅程,分享给你。

01

毕业前5年:踏实工作做积累

小岚是90年的,家在江苏的一个农村,家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母平时自己在老家做些小生意,开小商店,爸爸也会时常打零工补贴家用。

作为家里的老大,小岚很小就独立、懂事,很让父母省心

她爸妈曾说,从上学到工作,小岚基本就没用父母操什么心。上学和工作都是自己做主选的,工作后,经常给父母钱花,给家里添置东西。

邻居们提起她也是夸懂事、能干。

大家这么说有原因的,小岚从大学就开始做兼职,大三开始就再也没跟家里要过钱。

上学的时候,每次回家还会用自己的打工赚的零花钱给父母家人买点吃的、衣服。

工作后更不用说了,小岚第一份工作去了市区一家公司做行政,实习的时候工资1800元,毕业后涨到了2500元。

那时候,公司有食堂和宿舍,吃住省了不少钱。除去日常买点衣服和社交的开销,工作第一年年底,小岚就存下了人生的第一个一万块。

当时她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存钱,而是用这一万多给爸妈买了一台按摩椅。

她觉得家里有个按摩椅,老人每天回去能放松一下。爸妈养大他们姐弟三人不容易,她希望能让爸妈过得舒服一些。

她至今还记得那个按摩椅的快递送到家里的场景,一个超级大的箱子和很多围观的邻居

爸妈一边念叨着她乱花钱,说在农村用不了这么金贵的东西,一边脸上挂满了笑容。

当时好多邻居来家里看,大家都夸小岚是个孝顺孩子,知道心疼爸妈,纷纷羡慕小岚爸妈命好,养了个懂事省心的闺女。

小岚听着爸妈语气骄傲地责备她乱花钱,内心是很开心的,那个瞬间她觉得自己终于长大,可以和父母一起分担家里的责任了

再后来,每年逢年过节,小岚都会给家里人买衣服,给爸爸买烟酒茶叶,给妈妈买玉镯子、金首饰,过年的时候,她给爸妈过节费,经常是一万一万地给。

毕业第5年,家里翻新房子,她又给家里添置了电视、冰箱、空调。

我挺诧异她这种和父母的关系的,还曾一度以为她父母是不是对她不好,这么贪婪地压榨她,也曾想她会不会以后成为扶弟魔。

后来,我们熟悉了,我去过她家才发现,她爸妈都是很温和的人,弟弟妹妹也很独立。有一次聊天我才了解到,原来这和她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

小岚家在农村,一个很传统朴实的家庭,她小时候就见爸爸、叔叔、姑姑给爷爷奶奶钱,姑姑在外地打工,每年过年都会给家里人买衣服、买东西。

她从小就根深蒂固地觉得,和家里人的相处模式就是这样的。作为家里的老大,她也觉得自己有义务多帮衬家里,多回馈父母。

02

28岁,辞职创业,

从存款10w到负债10w小岚工作努力踏实,工作到第6年时,已经做到了部门负责人,工资涨到了5千多,加上奖金,每年也8万左右的收入。

当时她每年给家里不少钱,但自己零散着也攒了10万。

这时候,一个朋友喊小岚合伙开家甜品店。当时她们都比较喜欢吃甜品,小岚自己也比较喜欢做一些吃的。

朋友说:“开个自己的小店多好呀,有自己的空间,可以做喜欢的事情。每天不用打卡去上班。关键还自由,自己的店,自己说了算。从此就可以岁月静好、享受诗和远方了。

而且现在甜品店很受年轻人欢迎,肯定比上班赚得多。”

最初,小岚觉得自己这样安安稳稳上班也挺好的,但架不住朋友天天“画大饼”。

她也开始憧憬那种有自己一片小天地的生活: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甜品;可以在自己的小店里,放自己喜欢的音乐,闲暇时,还能看看书,摆弄一下花花草草。

于是,28岁那年,她带着10万存款,辞职了。

紧跟着,小岚上烘焙课、找房子、装修、看设备,等店开起来,钱就基本花没了。

这时候小岚是有点心慌的,但朋友安慰她说,前期都是投资和积累,后面会越来越好的。

朋友的安慰和陪伴,支撑着小岚,同时,看着店装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有自己喜欢的烤箱、烘焙工具、自己喜欢的甜品和面包香。

小岚那段时间还是很开心的,觉得自己打拼几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天地。

另外,在朋友的影响下,小岚的消费观也有了很大转变。她先是听了朋友建议,租了一套离门店近的小公寓,每个月支出2000多元。

因为朋友说“让自己过得舒服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我们工作赚钱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

平时买衣服上、化妆品上,她开始讲究精致。她也不自己做饭了,经常点外卖或者出去吃,因为这样更“节约”时间。

开店+消费观的转变,让小岚的支出项,肉眼可见地变多。

而开店之后,收入却不像上班那样有稳定的进账。

两个并没有什么运营经验的年轻人,只是单纯凭着一腔热血,就去开店。

甜品制作需要学,运营、拍照、发朋友圈……宣传营销也都需要学习,还有各种开店手续……

大到去学动辄上千甚至上万的烘焙课,小到店里要添置个原料或者水果,每一件事情她都要亲力亲为

而且,小岚和朋友很快发现,自己开店,时间其实是不自由的,因为不开门营业,就会想房租是在支出的,这种压力会促使她们不敢休息。

最终她们发现,开店并不轻松,也不自由,而且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情。

她和朋友坚信会越来越好的,坚信有付出就有回报。

但做了接近2年,她们也渐渐意识到,甜品面包并不属于生活刚需。

她们的店,周末节假日人会多一些,平时就比较少。

摆在她们面前的,最靠谱的是转型:做成网红店,多上些咖啡、饮品,产品上也需要时时创新。这个对于审美、潮流把握等要求很高,最关键的还是要投入更多金钱。

但这时,她们两人一算账,开店2年,每人负债接近10万:她信用卡欠了7万、朋友欠了8万。

正在她们犹豫着要不要继续投入、转型时,疫情来了。

03

疫情重创下,

对创业的重新思考

疫情下,线下门店不能开门营业。每天只有支出项,没有进账。

自己住的房子的房租、门店房租……

面对信用卡账单,小岚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无助。那段时间,居家的日子,她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不说话,一遍遍算账,整夜整夜地失眠。

自己没有现金进账、财务崩盘,而恰恰她这一年30岁了。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她自嘲:“人家都三十而立,我三十负债累累。”

小岚感觉自己特别失败,一想到自己30岁了,却什么都没有,就觉得生活一片灰暗。

甜品店那时的现金流只出不进,是个很大的问题。

这时候,以前一起工作的姐姐大概了解到她的情况,就告诉她,劝她及时止损。

小岚说,自己前期已经付出了这么多,还想再坚持一下。

姐姐就理性给她分析利弊:疫情对线下店的影响、转型所需的金钱成本、自己当下实际的抗风险的能力等等。

最终,小岚意识到,继续下去很难短时间翻盘。于是和朋友协商后,两人将店转了出去。

小岚父母知道她店关门了,问了原因,小岚就说不赚钱。父母大概猜到了困难,给了她5万块钱。

小岚本不想要的,但父母说:“这都是你之前给的,我们也花不着,你先拿着应急。不够咱们再想办法,还有呀,你自己一个女孩子,不要那么要强,多为自己考虑考虑……”

父母还交代她要存些钱,不要再给他们买东西或者给他们钱了。

父母的理解,让小岚感到特别温暖。她还掉了大部分信用卡欠款,从头开始

04

“诗和远方”后,回归现实生活

2020年年中,小岚处理好自己店的事情,踏踏实实去找工作、上班。

同时她还退掉了自己的公寓,换了一个小一些的房子,和别人合租,这样每个月五百就够了,能省下一大笔钱。

她也不点外卖了,都自己做饭吃;平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少花钱。工作半年后,她还清了剩余的信用卡欠款,还存下了2万块钱。

小岚说自己也曾设想,如果没有父母给的5万块,自己要还多久,压力会多大。也曾想,万一不幸,那时候,如果她或者父母身体出点什么事情,该怎么办。

她真切地意识到,“诗和远方”,代表的不是“采菊东篱下” 的悠然生活,而是换个地方继续“苟且”。这背后有更大的代价,要承受更深的压力。

而我欣赏她的是,当初追求梦想时,因为储蓄的习惯,让她有基础和底气去拼一次。而在尝试失败后,又能及时根据当下的情况作出调整。

现在的小岚,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更明确的规划,比如对有稳定工作更珍惜了,更有危机意识,还开始开源节流,注重储蓄。

我知道,这样的姑娘,什么时候都能把日子越过越好的,共勉。

相关阅读:

  • 哪个银行利率高(大额存款哪个银行划算)
  • 10万元一年利息多少(存款三年不如存一年)
  • 定期利率是多少(定期存款可以随时存钱进去吗)
  • atm存款多久到账(现金在atm存款是实时到账吗)
  • 银行存钱多久到账(存款机存钱没到账怎么办)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