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安家》宫蓓蓓对丧偶式育儿的反击:不换房了,你换老婆吧!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孙子   公婆   分歧   教育孩子   丈夫   爸爸   权利   老人   老公   父母   老婆   领域   妈妈   孩子   家庭   工作

《安家》热播,孙俪再次火了,但比孙俪更火的是剧中的一个人物:宫蓓蓓。这位妇产科医生,有两个孩子,老大四岁,老二还不到一岁,虽说她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都很让人羡慕,但她却总是一脸疲惫和郁郁寡欢。

宫蓓蓓处于一个非常典型的三代同堂的家庭中,与公婆同住多年,老公是个甩手掌柜,隐形爸爸,生老大时,他没换过一块尿布,生了老二,他还是不会用尿不湿,用宫蓓蓓的话说就是:一个外卖,快递,跑腿和保姆都比这个爸爸对这个家的贡献大。



与老公不作为相对的,是公婆太有“作为“,他们什么都要管,还总是要求儿媳妇都听他们的。孩子都幼儿园中班了,公公还在喂饭,说:这孩子不喂就不吃!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看IPAD,宫蓓蓓说:吃饭不能看IPAD。婆婆说:让他看吧,看动画还能消停点。

孩子也态度鲜明:你不给我看,我就不吃饭。.

当孩子拒绝交出IPAD时,宫蓓蓓彻底火了:从今天开始,不许人喂饭,不许看IPAD。

那个隐形爸爸突然跳出来说:本来爷爷奶奶带得挺好,你一插手,全乱了。

公公也来气了:就是,你这一回来,又哭又闹的!

众矢之的,恐怕指的就是这种局面吧,一个妈妈因为要教好儿子,竟成为众矢之,这真的让人很心疼,明明是为孩子好,怎么全家都跟你对着干,怎么你就成了最多余的那个人了呢?


宫蓓蓓不能再放任孩子被带废了,她找到了房似锦,请她帮忙找个两居室,她要换房,当她老公去看房的时候,很愤怒,质问:怎么是两居室,我爸妈住哪里?

夫妻俩爆发了一次激烈的争吵,宫蓓蓓心灰意冷:不换房了,你换老婆吧。

不换房,换老婆,这是有多无奈!

这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在被家庭越来越边缘化,急切想在家庭中找回自己的位置,拿回孩子的教育主权的呐喊!但当她发现,这似乎不是换房那么简单后,她决定赌上自己的婚姻,绝不让步。

这一段剧情击中了妈妈们心底最痛的那根弦,这种痛这太真切了。有很多妈妈还在这样的家庭夹层中饱受煎熬,有很多妈妈说,有时候真想一走了之,不想管了,但又放不下自己的婚姻和孩子。


如果说丧偶式育儿让妈妈们无助,那么丈夫缺位公婆越位式的育儿就是妈妈们无法承受之痛。毕竟,跟老公,有不同意见,可以沟通,大不了吵一吵,争执两句,冷静下来继续沟通,但跟公婆,辈份比你高,血压也比你高,你能甩开膀子去争去吵吗?

宫蓓蓓们的育儿困境,很多妈妈都有


1、 公婆越位。

很多隔辈亲,其实是老一辈把对自己孩子亏欠的在孙子辈加倍奉还,他们把自己当成了孙子的爸爸妈妈,他们看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听不得孩子哭,看不得孩子闹,他们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话,无限地纵容。

当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出现分歧时,他们会去抢占“一切为孩子好“的至高点,以过来人自居,用长辈的身份,对儿子儿媳的教育方式嗤之以鼻,指指点点。


2、 丈夫缺位。

有多少妈妈是丧偶式育儿?数不胜数。丈夫常以工作忙逃避家庭责任,当隐形爸爸,不参与养育孩子,不帮忙,还经常跳出来指责妈妈,却觉得理所应当。如果是跟自己父母同住,那这个缺位的丈夫还会退化为一个孩童的心理,变成需要妈妈照顾的”大孩子“,让家庭里的妈妈不堪重负。

3、 妈妈被不断地边缘化。

跟公婆住在同一屋檐下,这个妈妈扮演的就是一个老公原生家庭的外来者,是特别容易被孤立的,就像《安家》中的宫蓓蓓一样,老公和公婆一个鼻孔出气,在教育孩子时一有分歧,她就得一张嘴对付三张嘴,这个时候,若孩子也站在她的对立面,那她就真成了孤家寡人,成为这个家庭里最多余的一个人。


4、 孩子成为家庭中心,被迫站队。

我们无法要求一个小孩子能认清谁对谁错,孩子很单纯,他会觉得顺从他的人是爱他的,而那个管束他的人是不爱他的,趋利避害的心理会使他靠拢宠溺他的一方,而跟管束他的一方唱反调。孩子的站队,会加速家庭的分化,更加激化矛盾。

对于职场妈妈来说,这种困境避无可避

职场妈妈要上班,要挣钱,就算是双休,朝九晚五,也无法兼顾工作和照顾孩子,如果不放心把孩子交给陌生的保姆来带,就只能求助于家里的老人,若老人的育儿观念跟自己有很大的差异,则难免会有分歧和冲突。

要想自己照顾孩子,就要放下工作,做全职妈妈。要实现个人发展,就只能把照顾孩子的事交给他人来完成。

如果帮忙带孩子的老人通情达理,好沟通,那还好,若老人要以过来人自居,不愿放下权威,就会在教育孩子方面跟妈妈争夺权利,而权利之争一旦进入家庭,对家庭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他的著作《为何家会伤人》中写道:一个人的关系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个人领域和社会领域。个人领域最典型就是家,家里应遵守珍惜原则,而社会领域最典型就是工作,工作中讲的权利原则。把权利规则带到家里,会让家庭关系变得一塌糊涂。

家庭中的权利斗争,不会有胜利者

1、 伤了妈妈。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引起了热议,妈妈因为孩子不听话把孩子打了一顿,婆婆心疼孙子就开始数落妈妈,孩子则扯着嗓子在旁边一个劲地哭,这个妈妈一时怒火攻心,情绪失控,竟拿刀连捅自己七刀,被送进医院急救。

老一辈如果不能把教育孩子的权利交回给孩子的父母,必定会引发家庭矛盾,这种矛盾一旦激化,妈妈如果无法化解这种压力,她要么向家人释放负能量,要么将这种能量用来攻击自己。近些年,妈妈因为得不到理解,被多重压力夹击,走上绝路的惨痛案例太多了。


2、 伤了孩子。

如果家庭中开始权利斗争,三天两头地争吵,会让孩子特别没有安全感,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也不知道应该站在哪个那边,他的内心会分裂,出于趋利避害的心理,他会去钻大人的空子,变成一个见风使舵的人,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这样最终伤害的还是孩子。

3、 伤了夫妻感情。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定海神针,若夫妻俩在教育上步调不一致,一方以正确自居,去指责另一方,必然伤害夫妻感情。就像《安家》里的宫蓓蓓,当她在教育孩子,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她的丈夫想都不想就站在了她的对立面,埋怨她,指责她,去站自己父母的队,在教育上去打压自己的妻子,妻子辛苦付出却得不到理解和认同,怎么会不寒心,夫妻关系能好得了吗?



要避免家庭内开始权利斗争,一定要从育儿之初就说好,教育孩子,谁说了算,一个家只能有一个人唱主角,只能是孩子的爸爸或妈妈,至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

不管老人怎么为孩子好,都要请他们让位,毕竟,在将来,孩子养好或养坏,承担后果的是孩子的爸妈,不是爷爷奶奶,也不是外公外婆。父母的养育和孩子的成长之间有一种因果关系,正如姚晨在电影《找到你》的末尾说的那样: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过是在承担生育他的后果而已。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长大后的毛病都是缘自小时候,小时候不好好管,长大了,就管不了。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对于孩子来说,0-3岁是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时期,而3-6岁是立规矩,建立规则感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得已错过了孩子的前三年,在3-6岁这个时期,父母一定要拿回教育孩子的主动权。


为了避免跟老一辈在教育孩子上发生争执,可以这样做

1、 跟公婆分开住,若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在同一个小区或邻近的小区另外买一套房或租一套房让公婆居住,既可以互相照应,又不至于让老人对小家庭干涉过多,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小家庭的独立性。

2、 妈妈可以请娘家妈妈,或是请信得过的保姆来照顾孩子,不论找谁来照顾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方能能充分尊重你的育儿主权,不添乱,不指责。

3、 如果只能由公婆帮忙带孩子,一定要跟老公沟通,让老公出面与老人沟通,在共同养育孩子之前,做一个明确的家庭分工,爸爸妈妈一定要明确,孩子的教育一定要由自己来做。这也是对全职妈妈来说,最可行的一条路。

4、 如果又不能分开住,老公也不给力,娘家爸妈也无法提供帮助,那就得做一个痛苦的取舍了。

虫儿妈妈说:

养孩子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工程,需要夫妻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如果你的伴侣无法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而你一个人又无法独立完成这件事,建议还是慎重考虑,是否真的要养个孩子。深思熟虑后的生育,才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孩子负责。

话题:你现在是跟公婆一起带孩子吗,你是如何处理两代人教育观念产生的分歧呢?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我是虫儿妈妈,一个6岁男孩的妈妈,每天为你分享育儿中的悲欢故事。


相关阅读:

  • 解读《楞伽经》· 第六讲
  • 康熙的第十四个儿子的结果,乾隆是康熙孙子
  • 女人梦见自己的孙子坐车摔下来,女人梦见自己的孙子很调
  • 港媒:中国更多老年人希望享受退休生活而不是带孙子 除
  • 退休教师给孙子补课被举报?专家发声 这显然是荒谬的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