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无条件接纳对孩子的影响?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卷舌音   孩子   都会   作业   讨厌   情绪   爸爸   家长   父母   女儿   期待   妈妈   老师   关系   方式

无条件接纳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成长微知识 公众号


无条件接纳,不讲具体的学习方法,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们前面学习过的所有方法,要如何才能在孩子的身上发生持续的效应。


为什么要着重来讲父母对孩子无条件接纳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是孩子成长的安全基地,是孩子面对任何困难时候的底气,只有被父母无条件接纳的孩子,未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境况,他都会感觉有后盾,都能更快的适应,才会自发的去学习,有动力。当他失败后有能力重新爬起来。


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一群幼儿园的孩子,如果满分是十分,你给你的妈妈打多少分,所有的孩子都毫不犹豫的给自己的妈妈打了满分。但是当调查者去问家长同样问题的时候,说满分是十分,你给你的孩子打几分的时候,有很多家长只给了孩子一个及格分。在小朋友的眼里,不管妈妈的长相、身高、习惯、社会地位,他们对妈妈都是无条件接纳的。也不会因为妈妈打过自己,骂过自己就停止爱妈妈。但是父母对孩子却很难做到这样无条件的接纳。


如果我说我们的父母常常更擅长跟孩子作对,很多家长可能并不认同,说怎么可能呢?我都是为孩子好啊。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我们就认为自己采取任何的手段都没有错。但是你知道孩子们会怎么看吗?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1.孩子放学回家,跟家长说,我们班主任真的很讨厌,我讨厌死他了,爸爸妈妈可能会跟孩子说,你书不好好念,还讨厌这个老师,嫌弃那个老师的,管好你几自己就行了。


2.孩子说我妈整天唠唠叨叨,我都快烦死了。爸爸会说你妈唠叨,还不是为了你好。


3.孩子说,你们总是不问我,就替我做决定,我不想去上这个补习班。爸爸妈妈可能会说钱都已经交了,你跟我们说你不想报了,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4.孩子回来跟你说,我们班今天新转来的那个同学太搞笑了,大家一整天都在笑话他,爸爸妈妈可能就会跟孩子说,你们班学习不好好搞,搞歪门邪道最在行。


这些场景可能是大部分父母跟孩子之间常见的聊天方式,也就是说不用一分钟我们就能把天聊死。父母如果一直这样跟孩子沟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1.讨厌班主任的那个孩子,会有讨厌班主任变成讨厌班主任上的课,进而厌学。


2.嫌弃妈妈唠叨的孩子会任由妈妈唠叨。但是孩子左耳进右耳出,当他有力量足够反抗父母的时候,他有可能会选择离家出走。又或者看似风平浪静,到高中毕业,他一定会想要报一所离家很远的大学。


3.那个总是被父母强行要求的孩子,内心里面他一定会埋下一颗嫌你烦的种子。当时机成熟的时候,他就会以伤害父母,也伤害自己的方式爆发出来。


4.那些总被父母贴标签否认的孩子,他会觉得我就是这样了,怎么样吧。


我们常常愿意花费很多的精力在孩子的吃穿住行上面,却很少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个体,看见孩子,接纳孩子,理解或认同孩子。当我们不能真正的接纳孩子,我们的亲子关系就可能会出现问题。当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去帮助到孩子。


各种各样正确的道理,实用的方法孩子都不可能听。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道理我都懂,也知道接纳孩子的情绪对孩子更好,但是见效太慢了。


比如孩子放学不写作业,我如果接纳他不愿意写作业的情绪,他看到我理解他,就会一直哼哼唧唧不去写。如果我发个脾气,他立刻马上就去写了。接纳孩子这种方式见效太慢


我特别能够理解大家这种感受。谁都不能在遇到挑战的时候还保持非常好的情绪。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来进行学习,我们到底要怎么去看待有效的标准呢?


著名的教育专家简尼尔森博士在他的《正面管教》这本书中,对于一个管教的方式是否真的能有效解决孩子的问题给出了四个标准。

第一,是不是长期有效。

第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是不是既尊重了孩子的感受,同时也尊重了家长自己的感受。

第三,是不是能够帮助孩子感受到价值感和归属感。

第四,能不能帮助孩子学到良好的社会技能


我们都明白,跟孩子发脾气,看起来很快就会见效。如果你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会乖乖的写作业吗?如果这个方式用的次数多了,孩子并不害怕了,你又会怎么办呢?还有很多父母说,要接纳孩子,我也认可,可是真的好难。当我想要接纳他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我应该跟他说什么,常常有时候就愣在那里了。


这其实是一个好的开始。突然愣住,说明你已经开始察觉,开始思考,觉得自己过往的做法并不恰当,开始寻找更好的方式与方法。


第一个是叫接纳孩子的感受。

第二个是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我们先来讲接纳孩子的感受。一个孩子不管他的行为是可爱还是令人讨厌,他其实都是为了寻求父母的关注,希望从父母的关注里面获得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时候,当孩子面临某个问题来跟家长求助的时候,有时候他需要获得的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希望爸爸妈妈能接纳他此刻的感受。

孩子有情绪时,先让他释放情绪 ,比如大声喊叫,说狠话 ,打枕头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很生气。 等他发泄完了,就会冷静下来 。然后再问他这件事如果再发生 ,我们应该怎么办? 当孩子自己说出来时候 家长要适当的肯定,说的好要表扬他 ,孩子最需要的是你能看到他的情绪,先去认可他,情绪的感受是没有对错的。观点和行为有好坏之分,情绪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我们不能说你不能有这样的情绪,但是家长不能纵容孩子,比如说你应该发脾气,你应该骂人 。


例如:周末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孩子回到家, 把书包往桌子上一摔 ,然后在那里发脾气说:“老师布置那么多作业,我烦死他了,我要写到什么时候才能写完”。还有可能会说一些难听的话, 这时候,家长如果说:“你们老师布置那么多作业还不为你们好,让你们把知识记得牢一点,就应该给你们布置那么多作业,省的你一天到晚想着玩”。家长这样说估计孩子要么闭嘴不说话了,要么跟你吵起来了。影响你们的亲子关系。家长要做的首先是先通情 你要先去同情他,而不是在一旁煽风点火 你可以这样跟孩子说 :“现在你们作业这么多,真是难为你们了,比我小时候的作业多多了,你们真了不起,星期天也不让你们好好休息放松一下。”这时候孩子可能会说:“这有啥办法呢,还不是要写,好了,我去写作业了,您给我做点好吃的我补补脑子吧,犒劳一下我的脑子”。


我们接纳并且认同孩子此刻的感受,有一位妈妈分享过自己和女儿相处的一件事。有一天女儿回家跟妈妈说,“妈妈,我不想上李老师的课了”。妈妈说:“你看起来有些不开心”,女儿说,“我何止是不开心啊,我简直要气坏了,我特别讨厌李老师。妈妈就问孩子说:“你需要妈妈抱抱你吗”?这时候妈妈没有跟孩子讲道理,女儿没有说话,直接走到妈妈身边,在妈妈的怀里呆了一会儿,然后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好一点了,不过我还是特别生气”。妈妈接着问:“你愿意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这个时候妈妈开始倾听女儿,“今天班上选小主持人,我和一位同学的票数一样,但是李老师说他会把他的票给另外那个同学,我觉得这一点也不公平”。妈妈说:“原本你是有机会得到小主持人的,结果,老师把这票没有投给你,如果是妈妈呀,妈妈也会觉得很难过,很不公平呢”。这个时候妈妈在共情。女儿就说:“是吧,所以我生气的不行”。想了一会儿,女儿又说:“妈妈我仔细想了想,又没有那么难过了。,李老师说因为我在台上把一个卷舌音念成了平舌音,老师帮我纠正了这个发音,说因为特别重视我,所以才会这么严格的要求我”。其实妈妈根本还没有讲道理,孩子就已经开始进行自己的反思。妈妈问:“这么说,李老师其实是觉得你表现很好的,他想让你变得更好一点,对吗”?女儿想了想说,“是的,他让我下次加油。”妈妈这个时候再引导孩子说:“那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我们总是容易念错的卷舌音,有哪几个,我们一起多练习纠正一下吧”。女儿说好。他们就开始进行卷舌音的一个练习了。


如果这位妈妈的女儿回家,对她说,妈妈我不想上李老师的课了。这个时候如果妈妈不去接纳女儿的感受,可能会质问孩子说,老师是随便能换的吗?或者说就你事儿多,你们班那么多同学都上李老师的课,也没有谁像你这样说。或者温和一点跟孩子说,妈妈觉得李老师挺好的


如果妈妈这么说的话,后面的一切对话都不会发生。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一定要先关注并且接纳孩子的感受,再去解决问题。这样的话我们和孩子的相处才会变得更加融洽。


首先要先关注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可以用一个特别好用的句式去跟孩子沟通。例:你看起来有点难过或者生气、无助,一些感受性的情绪词汇,然后问孩子说你愿意和我说说吗?我相信当我们开场是这样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往往更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


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孩子的内心其实常常是比较敏感和脆弱的,他们对爸爸妈妈是有期待的,期待什么呢?他们期待爸爸妈妈对自己是全然接纳的,哪怕他经常犯错,哪怕他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孩子,每一次接纳其实都会让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变得多一些,与之相对的,每一次我们表现出对孩子本来的样子不接纳,孩子都会觉得自己被背叛了。如果这样的背叛感受比较的多次,孩子就很难构建起自己内心的安全感。爸爸妈妈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如果连爸爸妈妈都不能接受自己,孩子会觉得整个世界还有谁能认可和接纳自己。


有一位夫妻俩都是学霸,他们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但是儿子却不如他们所愿,学习上面总是掉链子,还喜欢跟一帮朋友去玩音乐,玩摇滚。他常常感叹说,这么多年来,我儿子就没做过一件让我们省心的事情。他的儿子今年已经15岁了,已经进入到青春期,叛逆的行为和举动就变得特别的多。最严重的一次,孩子跟爸爸大吵一架之后,拿了一把刀,说要把自己的手指头砍掉,还好妈妈拼命的拦住了,后来妈妈每次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都特别的难过,他们还给孩子找了心理医生,但是换了好几个心理医生,都并没有非常明显的改善。而他们夫妻跟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一直都非常的紧张,妈妈感觉很伤心,也很无助,她觉得自己和孩子的爸爸已经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可是孩子却总是威胁挑战父母,还跟父母对着干。其实这个妈妈可能不知道,当孩子出现这样报复父母的行为的时候,他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其实都在表达,都在呐喊,说你们不爱我,我受到了伤害,我要报复你们。父母给的爱孩子感受不到,接收不到。


他之所以会宣称要自残,只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不能去攻击父母,所以他只能攻击自己,通过攻击自己的方式让父母觉得难受。在这种情形下,父母如果没有改变,即使是再高明的心理医生,也很难打开孩子的心结。我们平时要怎么做才能做到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呢?


首先是我们要把自己的期望简单化,我们常常说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很多时候对孩子的不接纳是来自于我们的高期待。每对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不平凡,但我们大多数人最后都是平凡人,所以我们可以常常在内心问一下自己,如果你的孩子考不上好的学校,你还能心平气和的跟他讨论接下来怎么办呢?如果你的孩子钢琴考级就是考不过你能接受过往的付出没有成果吗?


其次是世界上大多数的痛苦都来源于比较。太喜欢把孩子做比较,我们就会将孩子身边的人都当成了竞争者,把孩子身边的所有关系都看成了竞争关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说,在同一个平面上面,既有人走在前面,又有人会走在后面。虽然行进的距离和速度各不相同,但大家都平等的走在一个平层面上。所谓追求优越性,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


如果你能认识到走在前面的人优秀,走在后面的人逊色,这种判断从来就是不存在,你就会觉得你的孩子此刻走在前面还是走在后面都没有关系。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最感恩父母的时刻是父母接纳他们的脆弱和无助的时刻,接纳他们不够优秀的时刻。一旦你能够接纳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孩子跟你的关系就会变得很近很近,你只有跟孩子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的指导。


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没有学习目标,父母催的越多,孩子的感受就会越差,甚至可能直接自我放弃。如果没有帮孩子形成自控力,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就会认为是帮父母在学习,他永远不可能对自我负责,更不可能管住自己。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反复刷题,就可能变成低水平勤奋,浪费时间,没有效果。


作为父母,仅仅通过威逼利诱这样的一些方式让孩子的学习发生真正的改变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没有无条件的接纳,没有给孩子一个内心深处的安全基地,我们的孩子就不可能把他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自我成长和发展当中,也很难从一个被动学习者成为自主学习者,并最终成长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相关阅读:

  • 唐嫣最近在干什么?生完孩子后很久不出来,有新资源吗
  • 吴忧和何西亚第几集在一起?吴忧怀了谁的孩子?
  • 《第十二秒》善善是谁的孩子?善善会说话了吗?
  • 《八角亭谜雾》凶手是丁团长吗?丁团长和周亚梅为什么没
  • 《八角亭谜雾》念玫是谁的孩子?妈妈是玄珍吗?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