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迪帕克博士:我们存在这里,是为了学会流动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梵文   博士   印度   感官   艺术家   疗法   大自然   能量   宇宙   情绪   身体   自我   生命   知识   健康



迪帕克博士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阿育韦达(Ayurveda)整体健康医生,也是一位非常睿智谦逊的老师。那几年,他教给我们大量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识——


比如花香疗法:花的芳香是花的气,用花的气疗愈身体的气;

声音疗法:宇宙万物都处于振动当中,都有自己的振频。疗愈就是让各种振动达到和谐共振。

香料疗法:每一种香料都有它的健康作用,比如姜黄、黑胡椒粉、孜然、肉桂粉、小茴香...

东方心理咨询:不是去分析个体意识/念头,而是找到真正的「我」。


除了知识,生活中也带给我们无数快乐。博士特别幽默乐观,我至今对他讲过的很多笑话都印象深刻,每次回想起来还是会笑出声。


2018年1月9日,他的身体离开了,可是智慧的芬芳一直都在,忆起他时,心里是光明的,喜悦的。当然,也还是有遗憾。


今天,整理出了一小部分迪帕克博士教学中的智慧话语,以此来缅怀他。再次品读,对它们的感受又不同了。感恩迪帕克博士!


1. 情绪不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过于强烈地“卷入”(involve)到一件事中时,我们就会把那件事变得太过于重要,以至于生出强烈的情绪出来,比如占有、嫉妒、恐惧、悲伤。我们需要理解,那种情况下,是我们允许情绪伤害到我们,并让强烈的情绪影响到我们和周围人的关系。


情绪不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以“看见”情绪,可以很平静地观察情绪。如果我们允许情绪过多影响到我们时,麻烦就出现了。因此我们应该和情绪做一个分离,看见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掌控。


2. 你是独一无二的


大自然创造的你是独一无二的,大自然并非像工厂一样在制造你,大自然是像创造一件艺术品一样创造出了你。你的DNA、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你的眼睛、五官、牙齿…都是与他人完全不同的。


无论地球上有多少人,你和任何人都不同。也许电影明星看起来更美更有钱,但无论他们多有钱和权力,他们也变不成你。你就是这么独特。


请看到你的独特性,看到你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如此独特的艺术品,这时候你会意识到,你不比任何人差,你也没有任何必要去和他人作比较而让自己情绪低落,也没有任何必要怀疑自己不够好。


我们的头脑总是充满各种各样解不开的问题,而这正好就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学习爱自己。


当你理解了你是多么独特和美丽,而且这里没有任何比较,你就不会再有任何恐惧和担忧。一旦我们不再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我们将会活得更年轻。


3. 冥想


冥想意味着敞开所有的门,让所有的东西都能够到来,没有欲望,没有控制,让事物自然到来,我们允许所有事物到来。


所有的情绪、念头、倾向,它们都是在寻求一种表达。欲望、愤怒,都是透过这个身体在进行自我表达。如果我们允许这些情绪得到表达,我们就能够得到一种平衡。


冥想就是一种非语言的表达——让所有的杂念、情绪得以表达,但我们不卷入其中。



4. 艺术家


艺术家更接近宇宙的实相。当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他的自我(ego)就消失了,艺术家就溶于海洋。这就是艺术家的美丽之处。


5. 向内


一旦我们将所有感官转向内,感官就不再分散,所有感官将合一,我们将可以在同一时刻感知、看、听、闻、尝、触摸到整个宇宙。


6. 学会流动,汇入能量流


在宇宙中存在有着流动的能量,它总是在流动着,不固守一处,但有些能量流动速度变慢或停滞了(我们不知道其原因),它就从流动的能量流中分离出来,我们就是这些分离的能量。因此我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流动。一旦我们学会流动,我们将离开这个身体,重新汇入宇宙的能量流。


因此从本质上而言,身心产生于我们学习重新流动的意图。五官看似是分离的,如果我们能将它们转向内且合一的话,我们就能看见宇宙的流动,我们也将学会流动,那我们就不再需要这个身体了。


一切生命体所具有的自我感依附于身体,而不是依附于能量,没有身体,就没有自我感。能量(灵魂)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为了学会流动,它创造了自己的身体,从而赋予一种自我感,但是这种自我感是暂时的,一旦能量感到不需要身体,那身体将消失,自我感也将消失,剩下的只是能量,我们可称其为灵魂、气、普拉那(Prana)等等。


7.


有时我觉得我曾是块石头,我曾是座山,我曾是棵树,甚至我曾是只猫。


8.问题


问题的根源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9.了知自己


我们关心并了解外面的许多事物,但对我们的心灵却知之甚少。


10. 幸福


幸福不是一种情绪或感受,而是一种存在状态。当我们不会抱怨任何事情,当我们不因为任何理由而能够对自己欢笑,那这意味着我们处于某种幸福状态。


在这个物质世界,钱会带来很多生活上的舒适,但这并不意味着幸福。物质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享乐的感觉,但不见得会带来幸福感。


11. 成功


成功是爱你所做的,爱自己,完全享受自己。不论你是谁,即便是个简单的人,如果你能热爱自己所做的,与自己同在的话,那就接近于“真我”(self)了。


12. 聆听


当你有易怒的家人时,建议你要非常认真地聆听他,那么你会看到易怒或狂躁的家人总是认为没有人理解和聆听他们。


和他们坐在一起,仔细听他们表达。无论他们说的是对还是错,说的好还是不好,都耐心去聆听他们。当我们不断聆听,他们的愤怒就会逐渐降低。


13. 取悦“自己”


最坏的事情是人一生都不了解自己,因此一生就白白浪费了,甭管多么富有、多么成功都没用。不依赖于他人的评价来行动,不去取悦他人,而是取悦“自己”。


14. 领悟


我们听来的看到的,都属于信息;当我们对这些信息去思考、理解,它们就变成了知识。而知识还不够,当我们亲身感知到了这些知识,深深地体会到了它们,与它们合一,才是领悟。


15. 死亡是一个庆典


死亡是一个庆典,是生命的巅峰,生命像是为它做的准备。死亡是更迭,是我们的老朋友。


多数人憎恨死亡,那只是一种恐惧。事实上,人们并不是害怕死亡,而是害怕改变,害怕未知。我们并不是要去直面死亡,而是去经历它。死亡像一个曾丢失了孩子的母亲,在庆典结束后,找回了她的孩子。


我们是她的孩子,我们诞生时,就与她失掉了联系,她在试图找回我们,这是为什么我们离她越来越近的原因。我们被生命眷爱着,但我们不知道我们如此地幸运,是死亡给了我们庇护所。


我们应该意识到未知的喜悦,它意味着我们是自由的。我称死亡为“母亲”,它也被认作是“爱”,因为它是合一。人生是二元性的,有你和我,而死亡是结束“我”。任何能结束二元对立的合一就是爱。


~ End ~


| 人物介绍 |


已逝3年的博士 谢谢您的教导


迪帕克·杜德曼德博士(Dr. Deepak Dudhmande),印度知名整体健康医生。自幼年起便师从梵文导师,系统学习了印度最古老的智慧典籍《博伽梵歌》和四部《韦达经》(Vedas)梵文原著。
后研究古印度阿育韦达、阿拉伯医学、德国顺势疗法、印度原住民医术、艺术治疗、中医等传统生命健康体系,对生命与存在有着非常精微的体验和认知。曾获印度“英迪拉·甘地—服务人类宝石奖”。中文代表作品:《手印—健康握在指尖》、CCTV《禅医》系列动画片15集。


版权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络开白并注明公号名称、ID和作者信息
  • 图片版权属于创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 《光芒》丽姿喜欢的人是徐博士吗?丽姿为什么被杀?
  • 《光芒》吴丽姿接近徐博士的目的是什么?吴丽姿会和程亦
  • 《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里的泡泡屋在哪里?皮尔博士去世
  • 痘博士怎么样(痘博士为什么那么贵)
  • 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姜麦和皮尔博士是一对吗?最后结局如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