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教育史上的三次革命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荀子   目的   生产关系   农耕   人才培养   资本主义   分散   班级   注重   走向   人类   教师   农业   学校   社会

人非生而知之者,人类学习知识的方法无非“继问”二字,“继”是承旧,“问”则是求新。因此在人类文明中,如何把知识和技能传递给下一代,是关乎文明存续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广义目的在于传递文明,但具体到个人,教育的目的则是个体掌握足够的劳动技能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纵观人类历史上的发展,人类的教育发生根本性变革主要有3次!

第一次教育革命:从原始的个别教育走向个性化的农耕教育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初的形成,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文化科学落后,教育还处在萌芽状态。既没有专业的教育机构、教师、教材,也没有统一的教育教学方式。随着奴隶社会的到来,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出现,学校应运而生,老子、孟子、荀子等老师的出现,教育进入到了个性化时代。从无组织的教育到有组织的教育,从低级的教育走向相对高级的教育,这是一次标志性的教育改革!

第二次教育革命:从个性化的农耕教育走向班级授课式的规模化教育

封建社会后期,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与农业社会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个别的、分散式的农耕教育,逐渐不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农业文明。一些资本阶级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积极倡导新势教育,反对封建的落后教育。于是,批量式、标准化、集中化的班级授课制走上了人类的历史舞台,第二次教育革命开始了。第二次教育革命本应该是第一次教育革命的个性化教育的延续和完善,以学习为主、课堂为主、教师为主,为工业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但是,农业文明的规模化扼杀了个性化教育,走着一条以班级授课制为核心的规模化教育之路。


第三次教育革命是从规模化教育走向生态化、分散化、网络化、生命化的个性化教育。

当前,人类历史又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挑战,在被喻为“人类第二次进化”的信息化引领下,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交互融合为标准的第三次革命扑面而来。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方式,在校学习和在家自学、教师教学和自学、教授式和网上学的混合式,小班化、在家化、个性化、协作化等新的学习模式不断出现,学校也从注重学历转向学力、能力的培养,不仅注重科学基础知识的培养、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创新品质的培养和社会情绪能力的培养。第三次教育革命打破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元化格局,班级授课制也将被打破,教学规模的适当缩小,分散式、翻转式的个性教育更加被推崇,构建起互联网平台上的学校、家庭、企业、社会一体的交互式人才培养体系,将形成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

相关阅读:

  • 《荀子》:执行力,才是修身的关键
  • 供给侧经济理论梳理及辩误
  • 《大秦赋》谋士的嘴,骗人的鬼,吕不韦当属第一
  • 母婴创业|与优秀者并肩你能学到什么?
  • 岂能迷失在检验人性的游戏里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