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手持2套房的“苦日子”来了?新规下,专家12字表态,3类人或受益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套房   涨幅   楼市   笔者   子女   力度   也就是说   贷款   房价   人口   房子   资金   日子   方式   方法   专家   房产   城市

“房地产调控对房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5年来首次出现普跌现象,并且预计从四季度开始,在成交量冰冻的影响下,价格战或随之出现。”

作为专业人士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考虑到房企被“掐断”融资渠道,再加上房贷放款周期延长,从第四季度开始,我国楼市或将出现2个现象:1、受到调控力度加强的影响,房价变化幅度逐渐放缓,各地楼市成交量开始“速冻”;2、为了降低资金压力,房企为了提高销售量,往往就会采用降价、打折等方式,因此,价格战或随之出现。

根据统计,9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跌,而这也是5年来环比下跌,究其原因,这与房企降价卖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众所周知,从央行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到“3道红线”,这些规定都迫使房企需要及时调整资金链,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房企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尽快解决资金问题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法,第一个就是提高销售量,了解楼市的朋友都知道,房企前期投入的资金大都是通过融资或贷款方式取得,也就是说如果不能销售情况不好,那么资金链就存在风险,而为了缓解资金压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降价买房。此次,9月新房价格环比下跌,就与三四线城市纷纷打折促销离不开关系,有的降幅甚至超过了15%。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继续融资,但是这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如果不能及时缓解销售现状,房企的资金压力会越来越大,而且相比较前者,这个方法也是治标不治本。然而,对于手持2套房的人来说,如果房企大幅度降价卖房,例如原本均价为2万/平的房子,而现在降到了1.7万/平,那么这势必会影响到二手房市场热度。

更为关键的是随着调控力度加强,房价涨幅减缓,持有2套房的“苦日子”要来了,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据统计,近五年平均房价涨幅约为3.5%,而每年持有房产的成本则超过了4%,再加上通胀带来的货币价值变化。实际上,在房价涨幅不高的情况下,持有房产有可能不能升值,反而是贬值,如果再出台房产税,这个现象会更明显。

对此,专家贾康12字回应:整个楼市的状态是两极分化。简单来说,在过去10年乃至20年里,我国人口流动整体呈现“农村进入城市”,而随着常住城镇人口占比达到63.89%,今后人口流动方向也随之变化,从中小城市涌入城市群或都市圈或成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楼市也会随着人口的变化而调整。

无独有偶,很多学者或专家都认为“人口是影响楼市的长期因素”,例如洪灏指出,我国的人口是未来30年宏观周期内楼市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例如一线城市的人口流入持续增长,二线城市在过去20年、30年里也在不断增加,可是三线城市或其他城市的人口在2007年达到高点之后,就再也没有上涨,换句话说就是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笔者借鉴曹德旺的一句话,今后有可能会出现租不掉卖不掉的情况。

新规下,3类人或受到影响。

笔者之前一直在强调,楼市的发展更像是螺旋式,而非直线式,也就是说房价既会上涨也会下跌,可是在过去二十年里,房价变化也让很多国人产生了误解,随着近些年调控力度不断加强,尤其是“二手房参考价格制度”的建立,以及新规房产税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始,在这种情况下,3类人或受到影响。

1、提前给未成年子女准备房子的家庭。不可否认,当下很多父母因为无法判断今后楼市走势,因此更保险的做法就是提前给子女准备房子,尤其是给未成年子女,但是这样做也增加了家庭名下房产数量,而且随着房产税的试点,今后也要多缴纳税费,持有成本自然也会增加。

2、在全国多个城市拥有房产的人。如果你买过房子,特别是使用贷款方式买房,那么你就应该知道这句话:房子看城市,贷款看全国。也就是说贷款记录以全国为单位,而房子则以城市为单位,但是随着调控力度加强,如果把家庭名下房产数量全部整合在一起,这对于在全国拥有多套房产的人来说,势必意味着持有成本增加。

3、有多套安置房的人。从根本属性来说,安置房和商品房没有根本区别,同样都有房产证,并且产权年限都是70年,这意味着如果房产税按照产证数量来确定征收对象,那么对于有多套安置房的人来说,每年也要缴纳更多的税费,即便是无人居住,也同样需要缴纳。

欢迎关注@无锡楼市百科!

相关阅读:

  • 套房,多少钱,贷款?房屋常识:通过商业贷款已购一套房现
  • 2020年沈阳二套房首付比例
  • 林俊杰套房命案是什么意思 林俊杰事件来龙去脉揭晓
  • 福建:二套房公积金首付比例最低调整为30%
  • 深圳每套房可省5块钱 7月1日起实施最新政策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