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正月十五,花好月圆,利目良祝你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节日由来

传说之一

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传说之二

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传说之三

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民间习俗吃元宵

元宵最早叫“ 浮元子”,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虽然做法、味道各异,但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寓意团圆,象征全家人和睦幸福。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猜灯谜

赏花灯

元宵节也称“灯节”,赏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在居民集中地,在繁华热闹区,满街挂满灯笼,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广场的放烟火活动,更增添一份浓郁的节日氛围~

划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动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划旱船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耍龙灯在中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庆氛围,流传于很多地方。

温馨提示

元宵虽好吃

但因其高热量、高糖分、不易消化

过量摄入,可致近视恶化

特别是处在视力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危害最大!


因为糖在体内代谢需要大量的维生素B1,并降低体内钙的含量。维生素B1 缺乏会加剧近视程度,而钙的减少会使眼球壁弹性减弱,促进近视的发展。

吃糖过多,将导致血糖增高,相应地降低体液的渗透压,使眼球内房水渗透到晶状体内,引起晶状体变形,屈光度增高,从而发生或加重近视。小朋友的眼睛正在经历成长期,尤其是7岁左右最容易形成近视,家长们需要格外注意孩子的饮食和保护孩子的眼睛。

同时,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视力异常处于“可调节期”,眼内的睫状肌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视力异常确诊后如假性近视若及早干预和综合防控,可以避免真性近视的产生。

利目良五孔眼罩是日本视力训练所推荐的儿童专用眼罩。具有修复假性近视、防护弱视、舒缓眼部疲劳、改善近远视、提高眼肌活力、预防视力恶化等功效,是帮助人们防护视力的辅助眼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休息的碎片时间进行视力锻炼,可以有效缓解眼部肌肉劳损的情况,促进眼部肌肉活力恢复。

相关阅读:

  • 元宵节又称为什么节(元宵节古代叫什么节)
  • 元旦关于元旦的诗句有哪些,关于元旦的诗词名句
  •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有什么寓
  • 元宵节花灯制作(元宵节花灯制作方法)
  • 元宵节说说简单短(元宵节说说简单短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