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北大博士后失联20年,母亲弥留之际冷漠拒绝见面,网友却表示理解

古人彩衣娱亲,被传为千古佳话,有人作诗称赞道:“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古人这种重孝的思想,一直流传至今,更有百善孝为先,时刻提醒着人们重孝道。

当然古人重孝道也有愚孝的,所以如今的我们他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孝顺这件事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也要记得孝顺,感恩父母的责任和美德要一直传承下去。

但作为北大博士后的王永强,在消失20年后,母亲病危之际仍然冷漠地拒绝相见,奇怪的是网友看到这件事情非但不指责他不孝顺父母,反而对他的所作所为表示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王永强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一个哥哥身体残疾,一个姐姐也注定要嫁人,虽然他是最小的一个,并不得到家里人的喜爱,更看重的是身体缺陷的哥哥。那王永强从小就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考上大学才能够得以翻身。

15岁年纪还是很小的时候,就想让他辍学打工补贴家用,经过他再三哀求后才能换来上学的机会,三年后他通过高考他上了苏州大学,但父母又一次提出了让他辍学的要求。虽然到最后他的父母同意了让他上学,但还是18岁的他也付出了代价。他答应了父亲上大学的费用不用家里出一分,还会家里寄钱。在很多家庭中,18岁的孩子还是父母的宝贝,恨不能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哪怕学生自己打工挣钱,家里人也会心疼半天,可见他上学的机会多么来之不易。

而他大学的费用,都是自己打工挣钱,那时候他上学一个月会给学生4块钱的生活费,而这4块钱,也是要全部寄回家里的,家里人收到钱从来不会过问他在学校生活怎么样,更不会关心他的学业。

后来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一个月的补贴更多了,对于他来说补贴的这72块钱相当于一笔巨款,他没有告诉父母,父母仍旧知道了。不仅闹到了学校,还让他给自家亲戚找工作。这对于一个外来的寒门学子而言有多么的困难,他的父母并不能理解,只知道王永强完成了这个要求,能够让他们有面子。不止如此,父母还限制他谈恋爱,当然不是因为怕影响他的学业,而是为了没有人限制王永强给他们寄钱。一直到王永强出国留学前夕,他的父母还要求他带着自己残疾的哥哥和自己一家子一起出国,直到王永强妥协说会给他们寄更多的钱,这事情才不了了之。没成想王永强出国留学之后,切断了与父母的所有联系。20年后王永强的家里人采用很多种方式,在母亲奄奄1息的时候,找到了他,再要求他回来见母亲最后一面的时候,他却说不愿意回来,冷漠的拒绝了见面。

这让我想到了欢乐颂里的樊胜美,难道王永强的经历不是现实版的樊胜美吗?同样是承担着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所谓亲人的“吸血”,能靠的只有自己。

有人说:父母哪有不对的,他的母亲都已经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不能回来看一眼?为什么不能了却母亲的最后一点心愿呢?

但更多的人确是在支持王永强的这一做法,毕竟如果他回来的话,谁都不知道等待他的会是什么,会不会又像以前那样,成为王永强一生都摆脱不了的枷锁。

都说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生了孩子就要担负起培养他的责任,这是一种甜蜜的负担。而不是像王永强的父母那样,生了孩子,却不给他应该得到的家人的爱,而是无休无止的索取,通过吸儿子的血,维持自己享受的生活。哪怕王永强的父母,当初仔细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给那个缺爱的孩子多一些理解包容,多一些关心爱护,也不会在自己弥留之际,换不回自己儿子的那一眼吧,毕竟再热的心不断向上泼着冷水,一次又一次王永强的身上扎刀子,哪怕再多的热情,也会随着这种行为慢慢冷却了。

确实百善孝为先,在孝顺的前提是不能愚孝,我们不能道德绑架一个被父母行为弄得遍体鳞伤的人,还要让他去孝顺父母,赤裸裸的道德绑架,生而不养,便是不负责,将孩子生下来却没有给他应该得到的父母的爱,对孩子而言才是最大的伤害。

最后我想说:孝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孝顺的同时,也要怀着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孝顺并不是盲目的,也不是盲目顺从,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你们觉得呢?

相关阅读:

  • 《您好母亲大人》大结局是什么?丁小军和谁在一起了?
  • 《您好母亲大人》丁碧云为何要嫁给傅强?丁碧云结局死了
  • 《您好母亲大人》丁碧云结局是好是坏?丁碧云最后死了吗
  • 《您好母亲大人》丁碧云结局是什么?它们最后结局如何?
  • 《您好母亲大人》结局是什么?按原著看悲剧可能性大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