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幸运的卢克》:幸运不可期,可期的是捕获幸运的能力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幸运   族人   挑战性   拼图   很棒   聪明   思维   困难   身上   和平   事情   父母   努力   能力   妈妈   孩子

在看到《幸运的卢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卢克身上,幸运总会光临他,但看完这册书,我发现,如果你如果什么都不做,只期待幸运的光临,是永远无法收获幸运之光的。幸运的成长型思维,需要不断打破固定思维才能获得。


这是一个关于骑兵团的故事,我们先来看下这个故事:

骑兵团和夏安族人本来签订和平协议,但因为其中一个人杀了夏安族人的野牛,违反了和平协议,挑起了战争,但在卢克的协助下,成功找到了和平破坏者,并阻止了战争的爆发,让双方共同维持了原先的和平。

为什么卢克可以很幸运的解决这件事?

回顾卢克解决事情的过程,我们看看卢克如何打破固定思维,成功破局的!

1.卢克是石子,让骑兵团的固定思维激起了一圈涟漪。骑兵团在唯命是从的规则下变得固守成规,思维局限,只要是冲突,大家想到的是“武力解决”而非和谈。卢克的到来,让大家重新用不一样的视角来思考问题。骑兵团首领的小儿子就是一个例子。在卢克来之前,他的任务就是每天做一些杂事,削土豆皮,端菜等等,但是在卢克来了之后,他却成为了一个英雄。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忽视了自己的责任,一个人前去救了被困的卢克,而且还和卢克一起去搬救兵,拯救了整个骑兵团。


2.跳出思维怪圈。在所有人都认为夏安族人不可理喻的违法规定时,只有他认为这件事的起因就是“误会”,他跳出了思维的怪圈,让和谈成为可能。

3.屡败屡战,越挫越勇。卢克约夏安族人和谈,和谈失败。和谈失败后,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候,卢克想的也不是战争,而是如何化干戈为玉帛。当他发现干戈已成事实之后,他做出了最后的努力:搬救兵。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卢克从来不怕,在他身上,永远只是解决问题,没有躲避与退缩。在他的努力下,他搬来了救兵,而在两面夹击下,夏安族人中的奸细被发现了,和平重新提到议程。

在《终身成长》一书中提到,固定型思维者认为成功是靠天赋获得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在面对挑战的事情时,他们丧失了兴趣,反而对自己是一种限制;而成长型思维者则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他们相信失败只是暂时的,努力可以改变一切,人定胜天。


通过《幸运的卢克:第二十骑兵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固定思维的弊端,它会让事情越变越糟,会让人固步自封,也看到了卢克的幸运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通过努力去获得的。

但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不经意间正在向孩子灌输固定思维,但我们其实自己并不知道。


到底哪些行为会导致孩子固定思维?

1.不正当的夸赞行为。

我们经常会说孩子很棒,却忘了告诉孩子你很棒的原因,单纯的让孩子获得很棒的“成就感”,却忘了给孩子很棒的“成长意义”。


比如,当孩子完成了一幅拼图的时候,你是说你好聪明还是你拼图拼的越来越快了?

“你好聪明”只是告诉孩子优秀的天赋本能,但是“你拼图拼的越来越快”却在告诉孩子你的成长才是最值得夸耀的行为。前者只会让孩子不思进取,而后者才能让孩子不断前进。

有研究人员进行过一项实验,他们将一个班级的孩子分成两组,让他们解决同样的问题,孩子们答的都很好,然后研究员对其中一组孩子说:“答对了7道题,你们真聪明。”对另外一组孩子说:“答对了几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研究员又给孩子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另一种是很容易完成的。结果被夸聪明的那一组孩子,大部分选择了容易完成的。而被夸努力的那一组孩子90%以上,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由此可见:如何夸孩子很重要。

夸奖让固定思维模式者对有挑战性的新任务表示拒绝。他们不想做任何可能暴露自己缺点的事,以避免别人对他们的才能提出质疑。

2.不正当的批评行为。

孩子成长过程中,犯错是正常的,但是对于错误的教育,我们不能定性贴标签。我们总是习惯用“调皮、任性、叛逆”这些词来形容孩子的成长,但有时这样的词难免会给孩子贴上了不恰当的标签,让孩子困于标签而无法进步。在《幸运的卢克:第二十骑兵团》中,上校马克斯拓格对待儿子的批评方式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可以从他儿子端菜上来的情景看出,上校并没有直接给儿子贴标签,而是用事实说话。他是这样表达的:“你没戴白手套!!马克斯拓格下士,你拥有我的姓氏可不代表你可以不戴白手套!你要受到惩罚”。


生活中,你是如何批评教育孩子的呢?

3.不正当的困难应对行为。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是不断挑战的过程,可是这个过程中,父母过多的人为干预,让孩子造成了有困难找父母,不想努力的固定思维。这不是爱,而是伤害。类似的场景,你是不是经常会遇到:

“妈妈,这个我不会,你帮我一下”

“好的”

看似日常的对话,看似母慈子孝的和谐画面,其实却有着成长需要正视的误区: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不要马上介入,让孩子多尝试一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我们常常干预太多,导致了很多孩子处处依赖父母,成为生活的低能儿,成为社会的巨婴群体。

时光不能重来,请在适当的时候学习放手,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有些路你得让孩子自己走,也得让孩子明白父母不能时刻陪在你身边,自己的路你得学会自己走。


在生活中,父母该如何做,才能培养孩子用成长型思维考虑问题。

成长型思维是与固定思维是两种共生的思维方式,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这两种思维方式,不同的情况下执行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这里,我们不要求抹杀孩子身上的思维定式,这个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培养孩子用成长型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1.发现孩子的固定思维。



固定思维非常抽象,但我们总可以通过生活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就拿陪孩子玩游戏来说,孩子总喜欢玩自己玩过的游戏,而对自己的没有尝试过的游戏抱着怀疑不敢尝试的态度,这其实就是孩子的固定思维在作怪。对于不敢尝试的孩子,我们可以这样说:

你之前没有玩过这样的游戏,对吧,妈妈也没有玩过,我们一起来尝试下新事物怎么样,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惊喜呢?

发现孩子的固定思维,接受孩子这种思维模式,并对孩子加以引导,让孩子明白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该如何做,让成长型的思维渗透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2.接受孩子的固定思维,才能让孩子有多种不定的可能。


当我们迎接孩子的到来时,可能都曾经承诺过,只要孩子出生,我将会无条件爱他 ,接受他的一切,可是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这一切都变了。婴儿时期的啼哭,我们认为他是在无理取闹的争宠,孩童时期的调皮,我们认为他是在任性耍酷;长大时候的叛逆,我们认为他们是在向家长的权威发出挑战。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未真正的接受过孩子。我们只是被我们内心的那个“榜样孩子”给骗了,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心中的孩子”相对比。

接受孩子的成长定式,让成长不再成为一件焦虑的事情。在《你的N岁孩子》中提到,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而且是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父母无需聚焦放大孩子的“问题”,抓住孩子的小辫子不放,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状况百出才是成长的常态,关键是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去看待孩子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下次孩子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对自己说一句:这就是成长啊,然后针对问题,重新出发。

3.给成长抹上糖的外衣。

成长这个词背后的含义很多,但很多的成长都是伴随着一定的痛苦。我们不妨在这层痛苦之上抹上一层糖的外衣,让孩子在甜蜜中成长。


畏惧困难,害怕失败是人的天性,但是如果给困难穿上一层甜蜜的外衣会怎么样?

曾经看到一个妈妈在教一个害怕水的孩子游泳时这样说:妈妈知道你喜欢小鱼,但你知道吗?小鱼也是怕水的,水里的世界太大了,显得它太渺小了,一个不留神就会被大鱼吃掉,可是她还是选择游泳,是因为在水里,她才是自由的,于是它就努力让自己游的更快一些,以便在危险的时候可以自保。孩子听完之后,变得有点放松了,开始尝试在水里玩了起来。这个故事就是妈妈给孩子的成长穿上的糖衣,她让困难变得不再是只有他一个人才有的困难,让小鱼的努力与自由自在成为孩子克服困难的榜样,这样的教育更能让孩子印象深刻。

孩子的成长过程我们不能期待幸运,但我们可以让孩子捕获幸运的能力,就像幸运的卢克一样,自信,勇敢,不惧困难一往直前。

相关阅读:

  • 杨紫听仰世而来,坚信越努力越幸运,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 积分夺宝幸运值多少满(六款手感炸裂的888皮肤)
  • 幸运竹放哪里最旺财 幸运竹放什么位置最旺财
  • dnf幸运魔锤在哪里买 dnf幸运魔锤怎么买
  • 十二生肖开开心心的动物,十二生肖什么动物最开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