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小爱老师”也能上网刷动漫?老父亲的心快崩了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老师   动漫   严重性   电子设备   班级   情绪   儿子   事情   去年   错误   事件   办法   孩子   时间   手机

“小爱老师”也能上网看动漫了?


估计这个问题要是抛给家里孩子用“小爱老师”背单词的父母,结果和我一样懵逼,这怎么可能?

它不就是一个纯粹的学习机吗?既不自带浏览器,也不能下载浏览器,APP也不能下载,怎么可能用来上网看动漫?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别人做不到;

就在刚才,嘟嘟真真切切给我好好上了一课,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小爱老师”的确可以上网看动漫;


要知道,当时老父亲的心呀,真的有点接近崩溃,既是因为儿子和我的“斗智斗勇”,也是因为那份“恨铁不成钢”的愤怒。


作为检讨,也作为反省,一定是要记录一下的。


(一) 背景简介


作为普通的家长一员,对于孩子使用手机和其它电子设备的各种好与坏,其实我们是有自己的判断和使用标准的;


同时作为一个目前在学习家庭教育的学习者来说,我也看到过很多因为孩子的手机(或者电子设备)使用不当,而造成孩子学业失败,甚至家庭关系破裂的实例;


现在的家长,相当一部分把手机(电子设备)视为洪水猛兽,严格控制;


还有一部分,则是把手机作为亲子工具,直接替代父母的作用,放任孩子的使用。


严格来说,我们比较中立,比较客观,承认手机(电子设备)好处的同时,又担心年幼的孩子因为自控力不够,不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合适的判断和行动,从而导致一些意料之外的结果发生,所以一直比较谨慎,不放纵,但也不过度监管。


但是,我们过高估计了孩子的自控力;


去年疫情在家学习期间,出于对孩子的信任,都是用我的一个智能手机在背单词,而且是自己在一个独立的房间;


因为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现任何异样,所以我们对他很信任;


直到疫情在家的去年五月,我发现我的手机流量爆表了,流量直接多用了快80个G一个月;


核实之后才发现,原来就是孩子管不住自己,每天在约定的时间里,除了背单词之外,肆无忌惮的刷B站,刷动漫,甚至一些不该看的东西;


那次,我是动了大怒,动了手,最大的原因是觉得信任被辜负,然后才是玩手机本身;


因为这件事,我们把他使用电子设备的规定都调整了,基本都需要在我们的监督下使用;


原来打算五年级开始给他买第一部新手机,然后固定时间使用;但是刷B站事件之后,就无限期延后了。


(二)“小爱老师”事件


就是因为之前的刷B站事件,我们限制了他使用智能设备,但是单词还要背,学习还要继续;


几经考虑之后,购买了“小爱老师”作为新的学习工具;


因为想着功能单一,基本不具备娱乐功能,应该符合我们的使用预期;


哪曾想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严重的低估了儿子的智力和发现潜能。


事情的发现也很凑巧,下午他在抄写错题的时候,正好我在旁边;


我很奇怪,为什么右手拿着笔,在演算,抄写错题;同时左手还拿着“小爱老师”;这个姿势既不符合我们要求的学习姿势,而且这抄写数学错题也不需要“小爱”呀;


我善意地提醒他放下“小爱”,专心抄错题;他应了我一声,但并没放下;


我本能感觉可能有事情发生,于是上前去,想从他手里拿下小爱,帮他放下;谁知道,他一看见我过去,立马把机器从左手换到右手,并且连忙说“马上放”;


“为什么不直接放下?” 我的疑惑有点加深了,“把机器给我看看”,我给他说;


他明显紧张了,快速点开小爱的屏幕,然后连点两下,才把机器递给我;


这么明显的动作,百分百有问题;我立马想到了去年的刷B站事件;但是也疑惑,这小爱,啥都不能干,他还有什么秘密工作可做了?


“回到你刚才点击前的界面”,我把小爱拿在手上,对他说;


“我没点,我啥都没干”,小伙子嘴挺硬;


“不要逼老爸发火,我已经看到你做什么了”,说这句话时我已经有点热血上头了,开始明显发怒了,有点开始回到我最初的教育方法了;


“我真的啥都没干”,小伙子继续嘴硬。


说完上一句话,我突然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失控;在我即将把怒火放大,甚至可能动手之前,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怒火;


我突然想到了去年动手的时候,我跟自己说不能再这样;


于是我在心里默念两声“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换了一种沟通方式;


“这样,儿子,你退回到你点击屏幕之前的状态,告诉我你做了什么?不管你做了什么,我都保证不对你发飙”,我尽量让自己心平气和;


“我真的啥都没做”,儿子还在坚持他的判断;


“我保证,不管你做了什么,我肯定不发火,更不会动手;这一年多,老爸的变化你也看到了,我会遵守承诺的“;我尽量退回到一个正常的语速和他说话;


儿子的表情很犹豫,很明显他有他的小秘密要保守,他也不希望受到责罚;


“不管是什么,让我先搞清楚你做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商量解决,我保证我不再发火“,我继续给他减压;


孩子还在犹豫,我这个时候没有催他,就安静的看着他,同时尽可能的让自己的表情也平复下来;


大概两分钟之后,他把小爱拿过去了,娴熟的操作了一下,谜底揭开了:


通过修改wifi的连接属性(绑定DNS服务器的IP地址),可以使用某个DNS代理服务器;


然后通过代理服务器上到某个小门户网站(不需要浏览器,代理服务器自带),从这个小门户站,点到了bing(微软的搜索引擎),然后找自己喜欢的动漫,开始浏览。


就是用“小爱老师”可以刷动漫了!



(三)事情的缘由


嘟嘟给我揭晓答案之后,我花了大概30分钟,甚至请教了技术同事,才搞清楚了整个事件的详细操作过程,心里的震撼,说实话,到现在还有余味。


原本以为基本万无一失的手段和工具,结果还是有漏洞可以利用;


原本以为儿子经过去年一役(其实后面还有一次类似的事件),他自己已经可以基本严格控制他的专心学习,至少在我们约定的时间计划里面是可以的,但是原来只是缺少了一个合适的漏洞而已;


说实话,那一刻,老父亲的失望和愤怒几乎又要破壁而出;如果不是我做出了承诺,我想我今天可能又是会发飙的;


哎,有点心累。


我问他从哪里知道的这个办法?


“小爱老师”的班级公告里面。


这是小爱唯一的一个类似可以交流的地方,那些组建各种班级的“班头”可以发班级通告,就像是广播一样,只要你在那个小班级群里就能看到;


于是,某个不认识的“班头”通过班级公告教会了嘟嘟这个方法;而嘟嘟良好的执行力,让他很自然地熟练运用了起来;


至于工作原理,他也不懂;刚才看我研究的时候,还在和我一起研究,问问题呢。


我问他知道和使用这个办法多久了?儿子斩钉截铁的告诉我不到一周,而且,目前班级通告全部被屏蔽了,除了励志之外的话语都不让发,已经没有了了解的渠道。


这件事,又一次充分的验证了一个道理,只要孩子有兴趣的事情,他总能找到办法,不管是自己努力还是借助旁人的力量;

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手段和工具。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问题,借助任何一个技术手段,都会让人找到可用的漏洞,都会有可乘之机;


这次班级通告屏蔽了,暂时用不了;


但是一定还有更优的办法,更隐蔽的办法,如果他想找的话,如果他真的控制不住想玩的话。


想到这,老父亲的焦虑加重了。



(四)坦白之后的对话


遇到了问题,那我们就想办法解决问题,试问哪个父母不是在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成长的呢?


我和儿子换到了里面的一个房间,我们都安静的坐下来,静两分钟,在这之前,儿子已经虽然看到了我的态度变得平和,但是我的失望,他是很明显感觉到了。


我开始问问题:


“你现在感觉咋样?想聊聊吗?“ 


“不太好,我知道我自己做的不对”,说完这句话,儿子落泪了;


每次沟通之前我都提醒自己,先解决情绪问题,双方平和的情绪是沟通的前提。


“那能告诉我你的想法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


"我就是好奇,想试试行不行;如果行的话,我也可以看动漫了“,


“为什么想通过这个方式看动漫?难道你认为我们会不同意你看动漫吗?那你天天追番是怎么回事儿?“


“我们没有讨论过在白天学习期间,看其它动漫的事情,我以为你们不会允许的,所以想偷偷的看“


“就因为我们没有讨论过,所以你认为,凡是没有讨论过的事情就不可以做,对吗?“


“是的”


“是什么原因让你认为我们会禁止你做所有我们没有讨论过的事情呢?

那很多其它的娱乐方式,比如看课外书,玩PC游戏,我们也没有明确讨论过,你不也在约定好的时间玩吗?“


孩子听完不说话了,说实话,我也不敢百分百确定孩子的讲话是绝对可信的,毕竟孩子青春期了,自己的小心思明显多了;



但我只希望就事论事的,把这件事情搞明白。


仅仅沟通是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的,特别是面对这种已经几次犯过的错误;


因为我的克制,态度的平和,儿子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错误的严重性;

坦白的说,这种学习过程中的小动作,特别是偷偷玩电子设备,一向是我认为的大忌,仅次于大的道德错误;而且还是三番几次的在犯。


它暴露了孩子一些根本的行为特征,比如不遵守承诺,不专注,不讲究学习方法;尤其是第一点,是我最为看重的,毕竟已经快上初中的小孩子了;

刷动漫本身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于他选择的时机和工具,就充分表明他的态度,而态度本身,才是我最着急的,毕竟不是初犯。


说实话,事情发生后,我一直在同步检讨,是不是我们最近管的太严,沟通太少,所以导致他出现更多的逆反?


或者是因为没有更多的娱乐方式和自由,所以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也要试试?


但答案是否定的,


周末刚带他出去游玩了两天,他挺高兴;


平常他的情绪和想法,我们也很在意,经常会有意识做一些聊天和讨论,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他也乐意沟通;


每天回到家,他也很自由,有自己足够的追番,或者游戏时间;


即便在办公室和我一起的时候,也是有大把时间可以看课外书,做些和学科无关的事情。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做呢?

也许真的就是青春期孩子更多的好奇心驱使?想试试这个原本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设备居然也能上网?还能做更多的事情?

也许就是一次偶发事件?让他偶然知道了这个方法,偶然试了一下?仅仅是偶尔的控制不住自己?

如果可能,我倒是宁可相信这个解释。


我现在判断不了真正的原因;


他给我的理由,显然我认为也不是完全的真心话,当然有可能他自己也不清楚动机,觉得好玩就做了。



(五)未完的解决方案


“那你打算怎么做呢?有什么计划?“


在回家路上,我问了这个问题,尽管我有一肚子的失望和愤怒,但是我得让自己安静下来,我得让他自己想清楚怎么办。


“我不知道”,儿子说到。


我愣了一下,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没有认错,没有道歉,甚至都没有最简单的再解释;我的怒火快有点绷不住了;


“你难道没有认识到今天这个错误的严重性吗?你难道已经忘了之前因为类似事件所受的惩罚了吗?”,我问到;


他不说话;


“是因为我不发脾气,平和的态度让你意识到这个问题无足轻重吗?”我已经有点明显声音提高了;


“以后在遇到类似的情况,自己要学会判断,按照你们建议的两个简单判断原则,

第一条是,是否对自己有利,同时不会对别人有影响;

第二条是,是否符合我们约定好的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比如专注做事,守时,信守承诺等等”,

他想了一下,回答道;


“那今天这件事情,从这两条判断,你自己怎么看?”


“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来说,满足了你娱乐的需求,这显然是符合第一条的,是这样的吗?”,我问到;


“是的,但是时间不对,这本来不是娱乐的时间,是应该专心学习的时间,所以不应该用来娱乐;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第二条更不符合了,破坏了我们约定好的行为要求,没有遵守承诺,而且破坏了专注力。“


这不是他的原话,是我们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他的回答。



划重点:



我并不认为这样简单的对话,可以解决类似的复杂的问题;

而且就像我上面说到的,这个问题还是一个我个人认为性质很严重的问题,在不时的出现。


我把它记录下来,是想通过时间来验证我的一些判断和解决方法是否有效;

我当然希望这个事情最好是误会一场,孩子只是偶发错误,完全不值得小题大做。


但是,我的学习经验和直觉都告诉我,


说到底,这还是孩子的习惯养成问题,再说的严重一些,就是自控力的问题;


而这恰恰也是我最关心的三大中心议题之一(另外两个是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和自驱力)。


在这种关键能力的养成方面,我想现在宁可紧一些,好过后面出现更多问题;


现在的孩子,每天都面对数不清楚的诱惑和干扰,怎么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判断能力,和专注做事的能力,一直是我在重点关注和考虑的事情之一。


今天的事情,其实是好事,它在同步提醒孩子和我,有些错误可能很久不会犯,但是不等于它永远不会犯,只是因为它缺少触发的时机和场景;


而这样的错误,一旦放纵,就像去年儿子那一个月的刷B站,不管是身体发育,还是人格发育,都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还好我们有及时认知;


但要克服这样的错误,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篇文章可以搞定的事情;


从孩子的自我认知,到他的习惯培养,到帮助他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进而发展他的自驱力,才有可能同步发展他的自控力;

有了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做基础,他才可能真正做到自我判断和自我约束;


纯粹的依靠外力的监督和约束,我想一定是不长久的;


但是成长前期的一定外力引导,还是有必要的,毕竟孩子的心智发展,和行为控制能力都达不到,我们需要做引导,这也是我现在在做的事情。


除了沟通,我加了一些其他的惩罚(取消暑假剩余周末的出游计划等)和一封检讨书,目的只有一个,让他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可以通过这次的后续处理方法警示他自己。


我不确定方法是否有效,我明白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和培养的重点;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刻意强调此次事件的严重性,然后和他一起想办法解决。


老父亲的心,在知道“小爱老师”也能上网冲浪的那一刻起,已经又被狠狠的撞击了一次;


但是你没得选择,你还得笑着陪伴他前行,不发怒,不气馁,因为这是我的责任。

相关阅读:

  • 《八角亭迷雾》田老师结局如何?田老师暗恋念玫吗?
  • 何炅参加好友聚餐,哭倒在周迅怀里,网友:何老师怎么了
  • 《八角亭谜雾》真凶是谁?田老师是杀害朱胜辉的真凶吗?
  • 《八角亭谜雾》玄珍是怎么死的?玄珍的死和田老师有关系
  • 《八角亭谜雾》田老师和木格什么关系?木格结局死了吗?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