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儿子考试失常,父亲焦虑酒驾:为人父母的,需要一份钝感力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焦虑   儿子   父母   考试   驱动力   不堪重负   驾驶证   失常   迟钝   为人   女士   身上   父亲   成绩   期待   压力   妈妈   孩子

湖南交警在G5515张南高速公路执勤时,发现一辆黑色越野车的音响音量特别大,驾驶人的神情存异样,于是上前检查。

在民警的多次警告下,驾驶人才不情愿的下车,民警对其进行酒精测试,显示其酒精含量为29.1mg/100ml,属于酒驾。

司机张某称,儿子最近考试有些失常,因此自己心情不太好,晚餐时喝了两罐啤酒,代驾的朋友到家后,他一人硬着头皮开车上了高速。

最终,张某被处罚款1000元、驾驶证记12分合并暂扣驾驶证6个月的处罚。

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的影响,孩子无法上学,只能在家上网课,孩子的学习进度也受到影响,而这次返校不久就面临考试。

面对疫情后的第一场考试,很多孩子并不好过,而也父母同样过得不踏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

但不管怎么说,面对考试,父母还是要以平常心对待,过度焦虑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



有多少父母,因孩子的学习而过度焦虑

还记得那个因儿子考98分患抑郁症的妈妈吗?

杭州39岁的秦女士,是一所重点小学语文老师,一直忙工作,32岁才生宝宝。儿子5岁时,她就让其上小学,对儿子的标准永远是100分。

有时孩子考了98分,秦女士都要训斥:“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为什么考不到……”久而久之,秦女士觉得自己非常失败,教得了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却十分愚钝。

有一次考试儿子只考了72分,秦女士留了一封遗书,吃了大半瓶安眠药自杀,幸亏发现及时,保住了性命,但被诊断为严重的抑郁症。

这位妈妈,只拿分数当作评判孩子的标准,对孩子的期待也开始扭曲,当孩子达不到她的要求时,就会过度焦虑,产生挫败感,最后导致心理出现问题。

这位妈妈因孩子成绩而抑郁,虽然只是个例,但过度关注孩子成绩,为孩子的学习感到焦虑的父母并不少见。

2019年底,一份《2019中国父母孩子成长焦虑白皮书》大数据,让父母的焦虑无所遁形。


根据报告显示,91.5%的父母对孩子成长方面的问题感到焦虑。

在学习/教育方面,92.2%的父母感到焦虑。而相对于其他知识教育,课业成绩是关注度最高的,关注度高达32.2%。

很多父母,就是怕把孩子耽误了,耽误了就是人生最大的失败,觉得只有成绩好才能上好学校,上好学校才能有前途。

于是,怎样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成了父母们共同的焦虑。

为了缓解这些焦虑,父母只能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辅导班,这样一来,又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于是,父母们一边拒绝焦虑,一边又被焦虑影响着。


被父母焦虑转嫁的孩子,有多可怜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说,自己是个普通的大学生,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对他期望很高。

希望他拿奖学金、保研、考公务员,并且总是用接近命令式的语气,反复强调、时刻提醒。

为了父母的期望而活,他觉得很累,想要改变却总是被逼的透不过气,因此压力很大。

为什么现在的父母会给孩子制造这么大的压力?

《家为何会伤人》一书这样说:“最简单的解释是,父母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

父母,尤其是妈妈,他们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

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厚望,把自己的焦虑放在孩子身上,只会让孩子不堪重负。

一位9岁的女孩小艺,父母对她的期待很高,期望她能够为家庭争光、出人头地。

因此她自尊心很强,而她也认为,只有好成绩才能报答父母,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父母的高期待,导致她压力过大而引起了情绪障碍。

小女孩从小背着父母的高期望,逼着自己成为父母想要的样子,却活得无比压抑,最终导致抑郁,而有的孩子则是以极端的方式来逃避。

上个月,陕西宝鸡一名六年级女孩语文考试76分,因对成绩不满意,而产生轻生念头,最后坠楼身亡。

每年一到考试季、毕业季,孩子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自杀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

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说:“父母越是关心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就像雪一样不断落在你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无疑是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当孩子不堪重负时,最后一根稻草终被压垮。

面对孩子的成绩,父母更需要一份钝感力

“钝感力”这个概念,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书中提出来的。

“钝感力”意思就是迟钝的力量,但跟迟钝不一样,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节奏飞快,过于敏感更容易受伤,因此,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钝感力,而面对考试成绩,父母也需要钝感力。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11岁的男孩,从一年级开始就读于北京的一个寄宿学校。

在他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成绩突然下滑,每一次都在挣扎中前进,但是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没有被老师看到。

那段时间里的他,难过到想要破罐子破摔,不想做作业、不想做任何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似乎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

但值得庆幸的是,他有一个懂得运用“钝感力”的妈妈。

成绩下降时,妈妈没有责怪他,而是安慰他成绩只是一时,自己尽力就好;当成绩保持原状时,妈妈会说“居然没有掉队,真好!”成绩每提高一分时,妈妈都会欢天喜地地告诉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他说,他特别感谢妈妈,正是妈妈这种“迟钝的力量”,让他觉得他是被父母认可的,才让他度过了那段不受老师们待见的日子。

面对成绩下降,他的妈妈把“钝感力”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自己不焦虑,反而以轻松、乐观的态度面对,这样既不给孩子压力,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信任,相信他们能战胜困难。

很多时候,孩子比我们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成绩好的孩子,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所以,面对成绩,父母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和进步,以及孩子的心理感受,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好成绩和高名次。

李嘉诚说过,“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运用到在教育中,“从外在打破”就是压力,“从内打破”就是成长。

父母过度的焦虑,过高的期望会成为“打破”孩子的压力,只有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内部驱动力,才能让孩子自己从内打破,健康成长。

父母对子女的成长期望,不要超越孩子的实际水平,要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到”,孩子才能享受成长的快乐。

只有适度的、合理的期望,才能充分发挥期望的功能,从而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实现期望的目标。


撰稿:大玉

相关阅读:

  • 孟佳舞台惊艳众人,首次谈起年龄焦虑,闺蜜沈梦辰暖心安慰
  • 马丽怀孕时最重将近190斤,曾经感到焦虑,后期很辛苦
  • 暖羊羊瘦了,却被网友们批判,连二次元都有身材焦虑了
  • 怎么让自己开心起来(怎样让心态变好不焦虑)
  • 分离焦虑怎么办(严重的分离焦虑)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