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看了北京第一代“鸡娃”和她妈的隔空对话,真是太有趣了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北京   自由职业   古筝   食欲   视角   中考   心疼   有趣   家里   父母   女儿   作用   年级   努力   妈妈   孩子

最近有一篇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叫做《北京第一代“鸡娃”给大家讲讲内卷教育的切肤之痛》,是北京95后女生王食欲写的,我们现在成天说“鸡娃”,“鸡娃”,到底被“鸡”的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他们幸福吗?他们有比同龄人成功吗?

大家都想知道答案,所以这篇文章才会这么火。

没想到隔了几天,王食欲的妈也写了一篇文章,剖析了自己“鸡娃”多年的心路历程。搞得好像母女俩隔空对话一样,对比着读,真的蛮好玩的。

咱们一样一样对比着看看,这对母女的不同视角,来看看“鸡娃”这件事究竟是赚了还是赔了。

人物背景:

王食欲:95后北京女生,目前职业:编剧、作者。

被鸡成果:

1、古筝:从4岁学到13岁,最高学费1500元每小时,成果:中央音乐学院八级。

2、奥数:小学前三年学习华罗庚数学,4年级到6年级学习奥数。

3、芭蕾:学过一年。

4、跆拳道:学过一年。

5、工笔水墨及素描:学过一年。

6、科技小制作:王食欲很喜欢,一个月只要300元,但是因为小升初放弃了。

7、各学科补习:辗转于各大教育机构间,占据了王食欲初高中的大部分周末。

升学经历:

幼升小:一流小学投简历未果,花1万元择校进入朝阳区一所重点小学。

小升初:自考失败,点招失败,学区房没条件换,最后跨区考上了私立外国语中学。

中考:因为在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文章,被自招进了北京四中。

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王妈妈:

山西晋中小城出身,家里穷,家中四个孩子,她是唯一的女儿。王姥姥是全职妈妈,她对女儿很偏爱,家里的资源都倾斜给王妈妈了。姥姥的理论是:儿子可以靠卖苦力赚钱,女孩不行,不学习会很惨。

王妈妈是家里唯一一个大学生,她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工作分配到北京,有了北京户口,成了一个北京人。因为尝到过教育的红利,王妈妈才坚定了鸡娃的决心。

鸡娃经过:

王食欲视角:

虽然一直被“鸡”,从未停止,但从王食欲的升学经历,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王食欲一直就算不上一个学霸。

王食欲没过上学前班,幼升小拿得出手的只有一样古筝。这绝对是王妈鸡娃史的一大漏洞,也就是那年头没有自媒体,不然也不至于让娃0基础上学。

王食欲刚上学的时候,就受到了老师的各种嫌弃和鄙夷,甚至被班主任建议去上一下特殊机构。可见她离天然牛娃还差着老远。

王食欲求学的高光时刻莫过于中考因为发表过文章,被招进了北京四中。(要是搁到现在,估计她很难考上北京四中)

这似乎跟王妈妈的“鸡娃”,关系不大。写作是王食欲唯一一样没上过兴趣班却发自内心爱好的东西。初中时她甚至因为太喜欢写作,还想过要退学。

然而正是这不“鸡”而鸡的特长,让王食欲得以进入北京四中。

当然,能进北京四中,王食欲的其他成绩即便不出挑,也得过得去。但是仔细分辨,王食欲初中成绩的提高,主要还是得益于她内驱力的觉醒。

经历了幼升小失利,小升初失利,王食欲说,她再也不敢放纵自己,开始拼命学习,还想办法当上了学习委员、班长……只为了中考时简历能更漂亮。

换句话说,这个娃开窍了!从小到大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牛校拒绝,她终于弄懂了游戏规则:升学是个长期的事,简历需要提早做准备。

那么王妈妈主要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呢?

在王食欲看来,妈妈很努力,无论是古筝还是奥数,不管她学啥,妈妈都要先学一遍。另外,妈妈还在“鸡娃”之余,考了很多证。

有这样的妈妈珠玉在前,王食欲又怎么好意思不努力呢?

真的深究起来,王妈妈起到的是一个榜样的作用。

王妈视角:

作为一名野生虎妈,王妈表面再怎么“鸡血”,心内总归还是心疼的孩子。

她知道女儿只快乐了三年。从四岁起,就过上了辛苦的人生。

四岁的娃就要开始学习,心疼。

娃弹古筝,妈得拿着小尺子敲手,心疼。

娃上培训班,娘儿俩得四处奔波,心疼。

然而心疼归心疼,王妈还是坚定了走“鸡娃路线”,原因是她认为娃不鸡不成器,放着娃不鸡,是父母的不负责任。

然而这种信念,却随着女儿进了北京四中后,越来越动摇。

四中优秀的娃太多了太多了。王食欲就像一粒沙子掉进了沙漠,压根找不着。

在见识到这么多优秀的同学和家长后,王食欲开始回家嘀咕:你咋不像xxx父母,可以直接让孩子成为名流,或者像xxx家一样,崇文门一条街都是人家的店铺。再不然像xx妈,高中买套房让娃去英国读高中,大学再卖一套房子去美国读大学……(当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百因皆有果,妈的报应就是娃。鸡鸡复鸡鸡,鸡到最后被娃鸡。

王食欲甚至跟妈妈说:这样吧,期末考试我进年级前三十,你争取提个干?

提干啊!又不是提裤子,哪怕是提个大铁锤呢!都比提干容易得多。

我想王食欲说这些话的时候,王妈脸上一定很精彩: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这大概就是报应吧!

王妈妈抑郁了,王妈妈焦虑了。同时她也发现一些孩子“鸡”到后面开始失控:有人逼着父母想法让自己上电视台;有人抑郁了;有人因为没考到年级第一,就当着全班的面嚎啕大哭。

而王食欲……她佛了。还是个高中生的王食欲竟然开始吃素念经,还跟妈妈说:《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这次没考上平均分,咱不能往心里去。

这一刻不知道王妈妈究竟作何感想。

鸡娃结局

王食欲最后当了编剧,从事自由职业。靠写文卖字挣钱养活自己。凭她的收入,可以买得起车,但还是买不起房,尤其是北京的房。

这样的人生其实已经比大多数人好了,她挣得也不少,比普通小白领还要高一些。可是回想起这些年的人生经历,却多少有些觉得不值。

培养王食欲,比培养王妈妈不知道贵到哪去了!可要说成就,王食欲也未必比王妈妈强,最起码,她买不起房。

同王食欲当年一起被鸡的“鸡朋鸡友”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无论怎么努力,都很难超越爹妈。

他们中有人兢兢业业地996,也有人搞起了烘焙,有人当起了酒保,有人做起了自媒体,甚至有人选择了送外卖。(好像和没鸡过的也没什么两样)

再次回顾王食欲的“被鸡”经历,我们不难发现,真正对她的未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是王妈妈的以身作则,也就是家庭环境,另一个是她真心热爱的事情——写作。后者的作用明显比前者更大,毕竟王食欲能读北京四中是因为写作,最后吃饭还是靠写作。

父母热衷于“鸡娃”,然而我们付出的努力到底有多少是无用功呢?也许有很多很多。

如果当年王妈妈激烈反对王食欲写作,又或者她只是努力带着孩子东奔西跑去补习,而没有自己努力地先学一遍,结果又会如何?

王食欲若是进不了北京四中,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好说。

但是被鸡的娃无外乎两个结果:

第一种是成为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从小被鸡,让他们习惯了高速运转,停下来会让他们产生罪恶感。互联网公司大把996的员工,就是这一型的。

另一种就是想明白这样高节奏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他们更想要自由,更想弥补缺失掉的童年,因此不惜选择自由职业,不惜去送外卖。

不知哪一种才是父母真正想要的呢?

这大概才是第一代被“鸡”着长大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真正启示吧!

相关阅读:

  • 《兰心大剧院》定档,被选为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片,娄烨再
  • 《最酷的世界》沈樱变坏了吗?沈樱的爸爸为什么到北京来
  • 乔家的儿女王一丁什么病为什么去北京?王一丁和三丽有孩
  • 北京十大高档购物中心:在王府中环享受甜蜜七夕
  • 2021新丝路中国国际少儿模特大赛北京总决赛圆满落幕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