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借钱让女儿上早教,只为“赢在起跑线”,转嫁的焦虑伤孩子最深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焦虑   孩子   起跑线   班级   在意   情绪   身上   父母   女儿   压力   自我   同学   妈妈   课程   方式   女孩   家庭

起跑线到底是什么?

馨馨一岁半时,妈妈给她报了2年的早教,交钱的时候发现还差几千块不够,向同学借钱交上了费用。半年后,早教中心又为馨馨妈推荐了一个别的课程,说是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馨馨妈已经没积蓄了,但还是刷信用卡为孩子报了课程。

为了女儿各种课程的费用,夫妻俩没少生气,前几年因为做生意失败,房子抵押出去后还欠了不少钱,家里经济捉襟见肘。爸爸认为,教育要量力而行,报的这些课程已经是家庭的负担了。妈妈则认为,别的孩子都上早教,自己孩子不上,在起跑线上就输掉了。

妈妈口中说的起跑线,到底是什么呢?韦钰在任教育部副部长时,提出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意是告诉家长,孩子出生以后,父母要看重孩子的发展,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健康的、互动的环境,这个起点要高。

这句教育的著名口号,在误区中不断的演绎,离本意越来越远。但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绝不是指让孩子过早的接受认字、背诗,也不是让小学的课程提前教给婴幼儿。孩子嘛,就是顺应发展规律,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提前教育和超前开发大脑,都只是“揠苗助长”而已。

像馨馨妈这样,从孩子1岁多就开始焦虑教育问题的父母大有人在,唯恐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让孩子落后了。

父母为何如此焦虑?

中国的父母具有独特的牺牲精神,常挂在嘴边的“为了孩子……我放弃了……”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不在意自己如何,只要孩子能够有出息,什么都是值得的,似乎自己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孩子。

就像馨馨的妈妈,有了孩子后,生活的重心全是围绕着孩子。家庭里,尤其是全职妈妈,关注的重心放在了家庭和孩子身上,自己的成长反而停滞了下来,对自己是否能再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担心自己被社会淘汰,但自己又缺乏成长的空间,于是将成长的压力全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孩子是自己最爱的人,孩子实现了就像自己实现了目标一样。

知名的心理学家徐浩渊博士曾说:“很多妈妈,她们自己完全停止了成长,她们能不焦虑吗?但她们不努力让自己成长,而是将压力放在孩子身上,她们说这是爱,但不客气的说,她们实在转嫁自己的焦虑。”

还有一个是社会的原因,以前吃大锅饭年代,不存在竞争,但现在面对激烈的竞争,要想孩子出人头地,只能从娃娃抓起,而目前升学似乎是唯一的竞争路线,绝大多数家长都寄希望于这条路线,而且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最初的高考压力,慢慢渗透到了中考、小学、幼儿园,甚至有位妈妈曾说过“让孩子赢在子宫”的话。父母的这种焦虑,都会无意中以各种方式又转嫁给了孩子。

焦虑转嫁的方式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却常常不知道怎么做,她们的有些方式看似爱着孩子,却无形中给了孩子更多的束缚。

1、有劲往孩子身上使

我老家的邻居和我在一个班级上学,她的妈妈从来不让她洗衣服、做家务,她的学习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小时候的我很是羡慕,她却对我说:“我考了班级前三,妈妈质问我,为什么考不到班级第一,考到了班级第一,她也不满意,因为不是学校第一,怎样都达不到她的满意。”这种压力,让她从来都没有开心的和我们一起玩耍过。

邻居的妈妈对社会的变迁充满焦虑,但她没有勇气去进步,就暗自希望孩子能考上重点大学,在社会中更有竞争力,自己也因为女儿的成功产生成就感。

2、要求孩子更上一层楼

有的父母她们本身并没有停止进步,但孩子对她们来说,则是证明自己的工具,孩子成功了自己才有面子,如果孩子并非出类拔萃,自己就会觉得丢脸。

这样的父母比的不是孩子有没有考上大学,而是孩子有没有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为何家会伤人》书中解释说这是一种“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问题。“理想自我”总是比“现实自我”要高一层,孩子们必须要达到更高的水平,父母才会满意。

3、把孩子当作实现目标的工具

我喜欢看《中国好声音》,每一期都会有学员说自己之所以选择唱歌这条路,是因为某一位亲人由于某种原因没能实现自己唱歌的理想,自己是为了帮助她们实现愿望的。当然,如果自己恰好喜欢,当然无可厚非。但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把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身上,借由孩子来帮自己实现。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将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前者是将对方视为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一个人,后者则是将另一个人当作自己实现目标的工具或对象。孩子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但很多父母都忘了这一点,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了孩子身上。

为什么可以转嫁成功?

一名中学生曾发帖说了这样一件事:自己很想和同学一起去野营,但是父母反对自己去,后来自己做父母的思想工作,花了很长时间说服了父母。他终于如愿和同学一起去了,玩的非常开心,自己也并没有磕磕碰碰受伤。回到家里后,发现父母仍然因为这件事不开心,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他就发誓,自己再也不做让父母不开心的事情了。

父母之所以可以把焦虑转嫁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爱,孩子很在意父母的感受。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孩子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专家,孩子特别在意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情绪变化非常敏感。他们会围着父母的情绪转,父母也会时常利用情绪来控制他们。

孩子刚开始学会调皮的时候,听不进劝告,我也用过这招:“你听不听话?不听话妈妈生气了”,故作生气不理他,他就会立马奔过来讨好自己。自己利用的就是孩子敏感的心理,这也可以看出孩子确实很爱父母。

如何避免把压力转嫁给孩子?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有学习方面的压力,父母并非是当事人,他们体会不到孩子的压力,所以在对孩子施压时容易失去控制,孩子承受的就不只是两到三倍的压力。而且,小时候如果太过于在意父母的评价,长大后就会在意同学、朋友、同事、陌生人的评价,形成外在评价系统。做事情只是为了得到好评,而不是出于内心。既然转嫁压力对孩子危害很多,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

1、父母的自我成长

年仅16岁的上海女孩武亦姝,凭借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在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夺冠,一举成名。2019年,她以613分(上海高考满分650)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的理科实验班新雅学院,再次被众人膜拜。

网友们一度认为她是一位天才,武亦姝妈妈却说:“天才是不存在的。”因为武亦姝在初上学时,是个不折不扣的顽童,在班级根本算不上优等生。但她是如何逆袭的呢?妈妈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父母为了带动武亦姝的学习兴趣,以身作则开始啃《二十四史》和《山海经》,还会花费大量时间和孩子玩名著的情节扮演,为了将知识内化,经常玩“诗词接龙”。这种情况下,孩子看到的是父母是对学习的热爱和钻研,并将热爱转变为了能为自己持续提供能量的源动力。

如果父母自己本身也在成长,就不容易对适应社会产生焦虑,他们就不会过多的干涉到孩子。一位心理老师说,孩子的问题很容易解决,但如果孩子问题的背后是父母的问题就很难解决。父母一味寻找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而不在自身找原因,问题就没办法解决。所以,与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办法,家庭是一个系统,要想孩子改变,整个家庭都应该改变。

2、孩子充裕的个人空间

曾看到一篇暗黑漫画,内容是一个女孩高考填志愿,妈妈想让她学护理而她自己则想学艺术。两个人一直僵持着,有一天妈妈车祸去世,女孩后悔不已。妈妈不在了,女孩就准备按照自己的意愿学艺术,坐在电脑前选填志愿的时候,手却被已经去世的妈妈握住,女孩眼睁睁的看着自己选了护理学院。妈妈则是温柔的对女孩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啊。”

很多情况下,父母喜欢替孩子做决定,但父母的意见都是对的吗?这可不一定,父母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要求孩子,给出的建议可能是不成熟、不合理的,要求孩子顺从自己,只是为了捍卫做父母的权威。

心理学家徐浩渊曾说,她特别不爱听孩子说自己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孝顺一方面意味着尊重父母,但更多的时候,孝顺代表着“什么都听父母的”。

如果孩子什么都听父母的,孩子就学不会自己做决定,也学不会果断和思考。父母只有给孩子充裕的个人空间,才能让孩子发展处完整的独立人格。台湾著名学者傅佩荣也曾说: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

父母也应该进化自己爱的方式,从以前牺牲自己的物质,来保证孩子的生存条件中脱离出来,过考虑孩子的人格的成长和心理的需求。父母在焦虑的时候,考虑一下这两个问题:“到底是谁在焦虑?我考虑的是谁的心理需求?”

很多父母常说,对自己的人生已经别无所求,也没什么好渴望的。但孩子的成长变化,让他们觉得生活是有期盼的。看到这里,估计大家都已经明白了,这是把孩子当成了信仰。这虽然很普遍,但至少父母要意识到:不能将自己的自我,寄生在孩子身上!

相关阅读:

  • 孟佳舞台惊艳众人,首次谈起年龄焦虑,闺蜜沈梦辰暖心安慰
  • 马丽怀孕时最重将近190斤,曾经感到焦虑,后期很辛苦
  • 暖羊羊瘦了,却被网友们批判,连二次元都有身材焦虑了
  • 怎么让自己开心起来(怎样让心态变好不焦虑)
  • 分离焦虑怎么办(严重的分离焦虑)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