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0到3岁沟通的秘密:掌握各阶段沟通交流核心,让孩子“畅所欲言”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叠字   都会   年龄段   畅所欲言   情绪   思维   爸爸   说话   父母   核心   阶段   秘密   能力   语言   妈妈   宝宝   孩子   时间   方案

小区里有个小女孩,1岁多一点就很会聊天了,看到我出门她跟我打招呼:“阿姨,出去啊?”我告诉她我要去买菜,她接着聊:“买菜啊,那你带钱了吗?”我说我没带钱,但我带的有手机,她回答:“手机是可以付钱,阿姨,再见!”

在此几个月前的一天,老公回家很惊讶的告诉我:“媳妇儿,你知道吗?我今天见到一个小女孩,看样子也就七八个月,坐在小车里就会跟我打招呼了。”我告诉他,这个女孩和我们一幢楼,语言能力确实很棒。也怪不得他会很惊讶,因为我儿子7、8个月的时候才刚刚学会翻身,连妈妈都还不会叫,别人的孩子竟已经开始说话了。

我们见过3岁的孩子很聪明很机灵,但因为词汇积累的不够,说话总表达不明白,也见过很多“小话唠”,但说出的语言却没有逻辑性。说话的早晚和语言的表达能力,除了个体发育的差异性,与父母跟孩子沟通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

沟通交流的核心

孩子从出生到3岁,这段时间是他语言积累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与成人之间不同,与孩子的所有的沟通交流都要围绕着这3个核心:

1、同频

“同频”的含义指相同频率的东西会产生共振、共鸣,常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意识、行为等方面协同统一。

带孩子去公园,妈妈可能觉得赏赏花、拍拍照挺好的,但孩子的注意力有可能就在路上的小石子和一个垃圾桶上面,如果妈妈非要拉着孩子和花合影,孩子可能就会哭闹不配合,原因就是两个人的喜好不一样。如果让孩子跟垃圾桶合张影或者捡一会小石子,孩子就会很开心。

沟通交流也是一样,父母和孩子的频率在一个频道上,孩子感觉有人懂自己,会更愿意与懂自己的人沟通交流,这就是和孩子保持同频的重要性。

2、多交流

我们常见的是孩子在玩玩具,父母在一边看着孩子玩,这样的父母已经能够打及格分数了。有很多的父母的做法是:孩子玩自己的,父母坐在一旁玩手机、做家务、忙自己的事情。

和孩子交流是很多父母忽略的一点,真正高质量的陪伴是父母变成孩子,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搭积木,一起玩拼图,一起做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有互动有交流,和孩子玩到一起,有了共同的话题才有交流的平台。

3、轮流说话

轮流说话,说的是要等待孩子的反应,给孩子说话的时间。孩子因为年龄、见识、语言能力和父母有着很大的距离,所以父母面对孩子的时候,经常会就着一个问题滔滔不绝、倾囊相授。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听,过一会孩子就会显得不耐烦了,因为他没有参与进来讨论。

高中时,宿舍有个女生,一起聊天的时候,她喜欢说一句话:“停,都听我说。”命令大家停下后,她会开始滔滔不绝的说,不会给任何一个人说话的机会。时间长了后,宿舍同学在她说完“听我说”后,都会不动声色的找借口离开。

孩子也是这样,有来有往才是交流,父母要记住孩子不是一个好听众,但他是一个好的参与者。在父母说完后,孩子可能孩子因为思维、语言能力等问题不能快速回应,父母要有耐心等待。

语言的培养(0-18个月)

我问过一些妈妈这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妈妈的答案有很多:“语言爆发期开始培养”、“会说爸爸妈妈以后”……其实,跟孩子的沟通从出生就开始了,孩子的语言能力从出生就可以开始培养。

一、0-3个月(被动接受期)

这个阶段的小宝宝,父母更多关注的是吃喝拉撒、是否生病等问题,往往忽略了和宝宝的沟通交流。这个阶段的宝宝不会说话,但他会有这样的行为表现:

1)寻声,孩子对声音很感兴趣,特别是妈妈的声音。妈妈在一旁说话的时候,孩子会寻声找妈妈。

2)发出原音“a、o”,孩子会无意识的发出“啊”和“哦”的声音。

和0-3个月孩子的沟通交流要注意两方面,对脸说话和给回应时间。对脸说话是让孩子看清妈妈的表情,孩子对大人的表情很敏感。有个实验中,妈妈看着宝宝笑,小宝宝也会笑,妈妈面无表情的看着宝宝,宝宝会表现的很惶恐,试图做出一些动作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当妈妈的状态持续下去,宝宝开始大哭。给孩子回应时间是指,妈妈说完要停下等宝宝的回应,如果只是妈妈一个人在说,这不是交流。儿子小时候,我说完一句,他就像能听懂一样“啊”、“哦”这样回应,一聊就能聊一二十分钟。

二、4-7个月(咿咿呀呀期)

有个妈妈说,孩子5个月就会喊妈妈了,她很兴奋,认为孩子在语言方面特别有天赋,其实喊“ma”是这个阶段孩子正常的表现:发出辅音“ba、ma……”

父母听到孩子会喊爸爸妈妈了会很开心,但这个“ba、ma”并非爸妈,4-7个月的孩子会逐渐说一些辅音,而“ba、ma”是最好说的辅音音节。与4-7个月孩子沟通需要注意的是:

1)把陈述句改为设问句。为什么要改成设问句,是因为在以后的养育道路上,想改变孩子首先是要尊重孩子,改变自己。这是在培养家长的一个习惯,有想法需要和孩子沟通时,要尊重 孩子他,这样的以身作则,在以后孩子需要解决问题时,会为他提供思路和帮助。

2)不建议家长使用叠字。“吃饭饭、睡觉觉、喝水水……”好像每个妈妈都会这样和宝宝说话,一句话用上叠字就感觉温柔了许多。但跟宝宝说话不建议用叠字,一是叠字无意义,二是很难学。对孩子以后的成句或说话时也没有任何帮助。

三、8-13个月(火星话唠期)

火星话唠顾名思义,就是宝宝说的比较多,却是我们听不懂的火星语,这个阶段的宝宝处于因果联系建立的关键期和食指敏感期。

因果关系建立的关键期:如果宝宝穿得尿不湿,被尿湿后感觉不舒服他会哭,这时候妈妈会过来帮他换尿不湿,那他就会建立这样的因果关系:哭→换尿不湿。那他就会使用这样的方式,而不是用语言来表达。

食指敏感期:孩子如果想要一个东西,他会用食指来指东西。妈妈和孩子朝夕相处,孩子的意图一般很容易就明白,妈妈这时候可能就顺手把东西拿过来了。以后孩子有需求,第一反应还是要用手指去指,用语言多麻烦啊。

与8-13个月的孩子沟通交流的核心是:

1)延迟满足,孩子需要喝水,用手指指向水杯,父母明白孩子的意思顺手就拿来了,这样并不能帮助孩子发展语言。妈妈可以晚一点给孩子拿,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喝水?水、水”孩子刚开始可能只能做出“水”的口型,但你坚持这样做,宝宝会慢慢的发出“水”这个音。

2)避免婴儿语,和4-7个月孩子一样,不建议使用“饭饭、觉觉、水水……等”。

3)说话一致,同样是一只狗,今天告诉孩子这是“狗”,明天告诉孩子“大狗”,再告诉孩子“黄狗”,这样不一致的语言会把孩子搞迷糊。所以,在教孩子说话时,一定要保持语言的一致性。

【辅食添加的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添加辅食,为什么把辅食的添加放在这里强调一下,是因为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口腔咀嚼肌的锻炼也有一定的关系。

辅食添加的原则遵循从单一到复杂、从细到粗、从软到硬的原则,现在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好吸收,加上破壁机很流行,不管什么食材统统打碎。如果孩子口腔的咀嚼肌得不到锻炼,也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发育。

四、13-18个月(词汇积累期)

宝宝的词汇积累来源于生活,词汇量足够的孩子,表达能力上也会更得心应手。小侄女2岁多的时候,我和她玩指五官的游戏:手指放在鼻子上,然后喊“鼻子鼻子 眼睛“喊完后手指迅速指向眼睛,再喊”眼睛眼睛 耳朵“手指再指向耳朵……。我发现小侄女还不知道五官,我弟妹说平常都没在意教她这些。13-18个月的孩子,需要积累的词汇我详细说一下。

1)词汇的种类:

动物类,把动物的名称、叫声、动作、实物结合起来。

植物类,不要笼统称为”花、草、树“,告诉孩子这是什么花、什么树。

情绪感受,开心、难过、生气……,了解自己的情绪,孩子以后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采取哭闹的方式。

食物类,不用”饭饭“来代替食物,告诉孩子吃的具体是什么,土豆、茄子、豆角……

生活工具:勺子、筷子、马桶……

称谓:爸、妈、夜、奶等,称谓对应到具体的人”我是妈妈,他是爸爸,她是奶奶“。

天气、五官身体各部位、空间关系(上、下、里、外)、颜色等。

2)短语的使用:看/老虎、吃/香蕉、听/儿歌……

3)句子的使用:加上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他们“。

思维的培养(19-30个月)

如果在此之前,和孩子的沟通都是为了孩子的语言积累,词汇量不够的情况下,会导致语言跟不上思维,他什么都知道就是不知道怎么说。一岁半后就要重视孩子思维的培养了。如果孩子词汇量足够,说话没有逻辑,就是思维跟不上语言的表现。平常注意跟19-30个月孩子的沟通方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因果联系,到吃饭时间,把”我们去吃饭“改成”因为我们饿了,所以要吃饭了“,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多用这种”因为……所以……“的句型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2)顺序性思维,睡觉前习惯先怎样后怎样,给孩子机会让他表达出来,可能有些顺序是不对的,也有可能压根不存在,不要打断或纠正他,我们是要锻炼他的顺序思维,而不是为了让他说正确。

3)跳跃性思维,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很多妈妈都会吃爸爸的醋:为什么我带了一两年的孩子,爸爸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孩子就变成了”不要妈妈,只要爸爸“。这就是爸爸参与育儿的重要性,因为爸爸的思维是跳跃性的,而妈妈的思维多是直线型。爸爸可以带着孩子玩,就是随着孩子疯玩,不时还有创造性的惊喜,而妈妈在孩子玩的时候多数都是”唠叨“:你小心一些、别磕着了、给你说多少次了……

问题解决者(1.5岁-3岁)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哭。玩具不会玩、积木倒塌了、争抢玩具、被推倒……很多事情都会导致孩子大哭一场,有个妈妈这样形容”一天不哭几场就过不去“。孩子哭是因为他遇到了问题,除了哭可能他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做一个问题解决者。

第一步,安抚。两岁下的孩子哭的时候,父母要安抚孩子的情绪,两岁上的孩子哭的时候,父母要陪着孩子等待哭声降低。等待孩子的情绪稳定,是沟通进行下去的前提。我见过有的父母会责令孩子”不许哭“,也有父母哄了孩子几句后,看孩子还在哭,立马就上手。这都是不可取的,要给孩子情绪稳定的时间。

第二步,共情。”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这样的话会令孩子抵触跟父母的沟通交流,父母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帮助孩子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因为你的玩具被抢走了,所以你现在很伤心,对吗?“这样的话语,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理解的。和成人一样,面对理解自己的人,往往更有倾诉的欲望。

第三步,引导。很多家长在做完第一步或者第二步后就结束了,那以后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不知道如何去解决。第三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孩子主动解决问题。父母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可以多给出几个备选的方案:如果孩子很开朗爱挑战,方案1、2一定是困难的,她完成不了的情况下给出简单的方案3、4。如果孩子内向敏感,方案1、2一定是简单容易完成的,让孩子成功后给出逐渐增加难度的方案3、4。

当然,孩子可能并不想配合父母完成给出的方案。这时候,父母可以默默的把方案在孩子面前演示一遍,然后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告诉孩子”好好玩“,每个父母都有当演员的潜质。

第四步,复盘。这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事情结束后,等孩子状态不错的情况下,问孩子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具体是怎样解决的,让孩子来说。这个回忆和叙述的过程,加深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越复盘越成长。

和发展其他能力一样,不同的孩子学习语言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如果孩子很机敏并能很好的回应,即使他说的不多也不必担心,尊重孩子个体的差异性,放轻松好好享受这几年。当父母花时间和孩子进行玩耍和交流时,语言能力在自然而然的发展。

更多关于0-6岁孩子的养育问题,加入圈子了解更多: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相关阅读:

  • 三个鬼念什么(三叠字1000个)
  • 叠字3字id 好听的网名三个字可爱叠字
  • 岳云鹏发文悼念父亲,每年都会发文,能看出他多遗憾
  • 万用金多久到账(申请万用金一般都会通过吗)
  • 为什么精子会流出来(为什么每次精子都会流出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