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2005年的一本书,揭示了我们下一代堕落的宿命。家长可怎样破局?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中产   原始积累   父辈   日本   温饱   下流   宿命   子女   特征   热情   家长   父母   趋势   努力   能力   未来   孩子

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获取关于亲子财商教育的知识。《亲子财商教育必修课》,只做财商教育知识干货,完全免费分享!

有了这一代的原始积累,我们的下一代,生活质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基本上不需要为温饱而挣扎。但在温饱之上,他们会很沮丧的发现,上升无望。他们很目然的想法,就是吃老本,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在有限的资源下,过他们认为最舒适的生活:不用太勤奋,然后用廉价的娱乐让自己快乐。

人际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低下,会成为我们下一代普遍的特征。不管你信不信,这样的社会趋势的到来将成为必然。本文将为各位家长深度分析成因,然后提出应对之策。

日本年青人的现状预示了我们下一代的未来

2005年,作家三浦展在《下流社会》这本书中抛出一个惊动整个日本的概念:

随着两极分化倾向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形成一个极广泛的“下流社会”阶层。

“下流”是指社会底层“向下流动”的意思,是指卡在中产阶级与最底层之间的一个将会越来越庞大的群体。日本下流群体中,松松垮垮照样能够生活,努力工作的人却可能会被讥讽为傻瓜。他们还有以下特征:

  • 年薪不到自己年龄的10倍(比如20岁的年轻人,年薪200万日元,折合约13万人民币);
  • 喜欢独处,喜欢自由职业;
  • 男的喜欢自顾自的窝在家里玩电脑;
  • 女的喜欢穿的标新立异,存款不到15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0万左右),平时喜欢在家里看书看碟听音乐,喜欢自由懒散的感觉,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信心,没有保障。

按照这样的特征,我们会发现,中国当下这样的年青人,也是越来越多。

下流阶级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要从日本1980年代的经济繁荣说起:

  • 日本的地价可以一年翻一倍,10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卖超过2亿日元;
  • 资产大量聚集,日本全世界到处购入债券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 日本女人们全世界疯狂抢购奢侈品,日本男人们大肆的增值自己的资产,导致了日本国内出现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

但是,好景不长,1990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人们的资产大幅缩水。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年轻人们滋生上升无望的情绪。社会上升通道越来越窄,相反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经济高速成长期出生的年轻人,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由中流上升为上流的是凤毛麟角,而由中流跌入下流的却是绝大多数。

日本现在25-30岁的一代人在少年时代物质生活过于丰富了,踏上社会后唯一感觉是失落,于是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和人生斗志。然后“口红效应”(应名“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出现,文化娱乐行业会变得十分繁荣。

经济下行周期一方面导致人们消费信心不足,另一方面释放了很多劳动力和闲暇时间,生活压力增加,沉重的生活需要轻松的东西来让自己放松一下,多个原因结合,消费不是很高的娱乐市场需求更旺了。因此,日本的次文化异常活跃热起来,这使得中产下层和年轻人群体即使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上也依然可以活得很好,他们有华丽丽的发达的ACG文化,有全亚洲几乎最成功的音乐。

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看看现今国内的情况,会否感到与过去的日本有不少相似之处?

  • 在进入2010年代之后,中国经济告别了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实体经济下行趋势明显;
  • 近两年中国电影票房无论是单片还是总量屡创新高,误乐业在逆周期繁荣发展;
  • 年轻人通过网络(键盘侠)及娱乐产品(粉丝文化),沉浸在空幻的想象中,舒缓心头的郁结之气。

这样的景况,和传说中可怕的“奶头乐”陷阱不谋而合:

据说,这一重要“理论”出自美国战略思想家布热津斯基之口,大意是,20%的精英给80%的大众提供大量娱乐和游戏,就好像给他们塞上奶嘴,让他们丧失思考能力,化解他们的不满情绪,防止那80%的失败者造那20%既得利益者的反。

虽然这种阴谋论不值得取信,但当中的现象,却是真切的正在我们身边发生。很多人,现在是自甘“下流”,根本懒得去想这个问题,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问:娱乐至上不是挺好吗?

努力无效上升无望催生下流阶层

作为父母的我们,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变成下流社会阶层。但这是一股很强大的社会趋势,要往上流,很困难,大部份人很自然会向下流。那要怎样做去帮助我们的下一代逆流而上呢?

在解答怎样逆流而上这个问题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到底所谓“下流社会阶层群体”,拥有怎样的特征,还有是怎样形成的。

下流阶层的特征:

人际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的低下

他们是怎样形成的?

有了上一代的原始积累,他们的生活质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需要为温饱而挣扎。但在温饱之上,他们又很沮丧的发现,上升无望。所以,他们的想法,就是吃老本,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在有限的资源下,过他们认为最舒适的生活:不用太勤奋,然后用廉价的娱乐让自己快乐。

绝大部份最终流向下流的人,其实都曾经拥有过高的人生热情。当中很多人,是曾经尝试过努力,但发现努力无效,最终才变成那个“下流”的模样。

传统模式的教育无法改变“下流”命运

那为什么会努力无效?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足?或者学历不足?

如果是因为能力不足或学历不足,那是不是说,我们为下一代争抢优质教育资源,让下一代努力读书,让他们考取好的大学,让他们学习多项技能,那就能对他们未来向上流有所保障?

基本上大部份中产家庭都是这样的逻辑去试图解决向下流的问题。但是,日本的中产家庭也是这样做的,然后还是趋势难逆啊。

那到底问题出在哪儿?父母的格局,本身就已决定了孩子以后向下流的命运。

父母扼杀子女的上进欲望

我在上海的初中上生涯规划课,遇到以下的情况:

  • 两个学生,一个说她未来的志愿想做外交官;另一个说,他希望成为一名厨师。但是,他们的父母都反对,同样建议孩子以后去做老师。反对做外交官是因为觉得这个职业太飘泊;反对做厨师是因为觉得这个职业太低端。
  • 做关于未来志愿的调查,很多时候,有3份1至一半的学生,表示未来的志愿是当老师。

父母希望孩子未来过一个安稳的生活,这种想法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样是会把子女导向下流:

孩子长大后做着一份安稳,但并不是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依靠父辈的原始积累,过着还算舒适的生活。

这不就是典型的下流社会阶层特征吗?

或许你的子女,曾几何时,心中也有一团火,想自力更新,不依靠父辈,要超越父辈。但父母不想他们“冒险”。更尴尬的是,即使父母把自己一辈子的积蓄交到他上,要怎样用原始积累去做财富增值,他们也不懂。

所以,最终他们很沮丧的发现,无论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还是依靠原始积累去钱生钱,都是努力无效,上升无望。

自小缺乏财商培养才是问题的根源

会感到努力无效,上升无望的人,真实的问题是因为财商不足:

  • 在他们还有上进的热情时,根本不知道怎样做可以创富;
  • 有了一些财富后,也不知道怎样可以财富增值。

这样的景况能不让人感到绝望吗?

现在的孩子只容许一门心思的努力读书,考好大学,学十八般武艺,但没有接受完善的财商培养,拥有学历和技能,缺乏变现能力。那最终抱着高学历和一堆技能,到处碰钉子,然后得出“努力无效,上升无望”的结论。

最后,拿着父辈的原始积累,躲回自己的舒适区,最后变成人际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意愿、消费欲望低下心安理得的向下流。

由此可见,财商教育对我们下一代的重要性,比肩智商情商,是一点都不夸张的。但很多父母还没认识到这一点。

更早让子女体验经营创富,让他们看到“上升有望”

像犹太人、美国人那样,有完善的少儿财商教育,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怎样可以创富, 并且自己亲身体验创富的成就感,那他们还会感到“努力无效,上升无望”吗?

在《中国唯一学校金融理财课程精典案例,不要错过给孩子优质财商教育》,我们详细介绍了国内一家小学的财商课程,让学员经营一家超市,作为课程的实践项目,提升了学员的领导、策划、理财和交流沟通等能力。这就是理想的模式,有效对付“下流”趋势。

如果你希望你的子女,未来成为上进有前途的年青人,那就必须从今天起,认真对待子女的财商教育,行动起来!

相关阅读:

  • 疫情后他们从中产变贫产 买东西之前都要看价格贵不贵
  • 胡润发布报告:股票是新中产人群最多选择的理财产品,对此
  • 2019胡润财富报告称中产家庭已达3320万户,你家在什么级
  • 现在的中产阶层是怎么定义的?资产达到多少才能成为中产
  • 为何中产阶层越来越焦虑?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