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越来越多的人吃燕窝,太残忍了吧?

世界有楼燕、白腰雨燕、家燕、岩燕、灰沙燕、金腰燕和毛脚燕等20多种,中国有4种,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较常见。不同的燕子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比如同是燕子,雨燕的燕子属攀禽,家燕和金腰燕的燕子属鸣禽。不同种类的燕子形态也不一样,而我们常常吃的燕窝就来自于金丝燕。



燕窝之美


鸟类筑巢,多以碗状、杯状为形态,结构呈拱形,这种形态于鸟类繁衍生息来说,既能有效集中卵堆、便于幼鸟孵化及养育,也能保持温度、防止热量散失,于鸟巢结构来说,多以框架结构(碗形)和拱结构(杯形)为主,这类结构跨越能力较大、耐久美观。


金丝燕的窝,纯粹、简约,材质珍贵,在所有鸟巢类构筑物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如果说唾液腺分泌物掺杂着泥土、草棍的碗状鸟巢是清水毛坯间,那么金丝燕所筑的巢可以称得上豪装独栋小别墅,建筑材料采用纯粹的颌下腺分泌物(白色胶状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混杂极少的羽毛。


金丝燕的窝只是用来繁殖用的,并不会居住。有人误以为燕窝是金丝燕的家。其实燕洞和燕屋才是金丝燕的家,燕子休息时两腿悬挂在岩壁或者墙壁上。而燕窝仅仅用于生蛋、孵蛋和哺育小燕子之用。小燕子会飞之后,燕窝会弃而不用。


所以对于一盏燕窝,常常让人充满浪漫的遐想,有人会比喻它为一叶扁舟、有人会想起悉尼歌剧院的果壳式顶,也有人亲切的称呼它为元宝、饺子。这都是取决于它的形状之美,弧度之美,而燕窝的建筑学美感主要来源于拱形结构的美感。


加里曼丹岛金丝燕分布图


金丝燕喜欢的环境


动物学家李茂安博士经长期的考察发现,金丝燕主要分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热带雨林(马来群岛,马来半岛南部,菲律宾群岛南部)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雨林中昆虫食物丰富,气候也最适宜金丝燕的生长和繁殖。


在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洞穴小环境也非常适合金丝燕生长和繁殖,在泰国南和越南南部沿海岛屿洞燕窝盏身厚燕丝粗。



什么是燕屋?


这里做一个说明,金丝燕属于在空中度过一生的鸟类。


4趾都朝向前方,不适于行步和握枝,只有助于抓附岩石的垂直面。


除了繁殖期,他们几乎都在空中捕食生活,在悬崖边挂着休息。


以前人们食用野生洞燕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燕农掠夺燕窝的情况。


然而,现在市面上售卖的几乎都是屋燕。由于金丝燕在空中捕食的习性,金丝燕目前无法人工饲养。


燕农们通过模仿金丝燕的筑巢环境,建造燕屋,来吸引金丝燕筑巢。



什么是窝上加窝?


金丝燕每次产卵就会筑新窝。给大家看一下窝上建窝。


金丝燕和蝙蝠一样,是靠回声定位,所以,及时摘取了原来的窝点,金丝燕也可以准确无误的找到以前的筑窝地。


如果不铲除以前的窝,燕子会在原来的窝上叠加筑窝。




喜新厌旧:旧燕窝没釆摘,燕子在旧窝之上又建新窝。


血燕真的是燕子吐血筑成的吗?


有人说:“血燕”是金丝燕吐血筑的。


其实“血燕”只是燕窝在特定的环境下氧化而成,后来有的商家为了做噱头,专门把燕窝用硫磺熏红而炒作“血燕”。


所以说,燕子筑巢累的吐血的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


所以,采摘燕窝,吃燕窝一点也不残忍,因为都是根据金丝燕筑巢规律来采摘,而且采摘的都是金丝燕废弃的窝。


所以更不存在吃燕窝等于拆掉燕窝的说法!反而是帮助金丝燕营造更好的筑巢和生存条件!


大自然的搬运工


提及燕窝不得不说三燕,即燕洞、燕屋和燕农。



燕洞与采燕人


1、燕洞


燕洞指各地产可食用燕窝的岩洞。洞中燕窝又有白洞燕、红洞燕和黑洞燕之分。


洞燕有时或呈血红色,俗称血燕或红燕。有人说金丝燕第三次筑巢时吐血所成,恐不足信。而燕窝颜色之变化或者深浅,与阳光之照射,所处温度、湿度,或金丝燕之食物,又或其筑巢所在洞壁有关。有的燕屋也产红色燕窝。


2、燕屋


燕屋是人工建造的专给金丝燕居住的房子。东南亚约40万栋燕屋,燕屋里的燕窝称为屋燕。据从业者估计,仅印度尼西亚产屋燕1300~1500吨,全球燕窝的年产量约2000吨。屋燕之巢窝大多色白、质松、毛少,俗称白燕。屋燕易采摘,并且吸水力极强,但不耐热,炖水炖煮时间稍长燕丝易化水。


3、燕农


东南亚还有一特殊的行业,大家把建设燕屋、管理燕屋和采摘燕窝者称之为燕农。燕农戏称自己是鸟人。套用一句广告词来形容燕农:不生产燕窝,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东南亚还有专门采摘洞燕的采燕人。采摘季节,由政府部门核准和监督下,当地组织采燕人洞中攀登采获燕窝。

相关阅读:

  • 燕窝的十六个之最,你了解吗?
  • 燕盏盏身真的越大越好吗?
  • 建党100周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 燕窝小知识之毛燕篇
  • 燕窝食用禁忌你必须了解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