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始末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波罗的海   英法   斯大林   希特勒   波兰   莫斯科   苏联   欧洲   德国   英国   外长   始末   条约   态度   关系   政府

长期以来,苏联一直致力于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立,但因英法顽固推行“祸水东引”的绥靖政策,苏联的努力屡遭失败。慕尼黑会议使捷克斯洛伐克惨遭肢解。作为欧洲大国的苏联被排斥在欧洲大国之外,不得与会。

这就不能不使苏联感到,不但1933年12月19日由苏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的其核心是在与西方国家合作,并利用国联的基础上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和平计划是几乎无法实现的,而且自己已处于被孤立的危险之中。

为本国安全,不得不对自己的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由过去的一手打算-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转变为两手打算,即一方面尽最大努力争取同英法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另一方面也不排斥与德国改善关系。

1939年3月10日,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批评了西方国家放弃集体安全政策,转而执行不干涉和中立政策,企图“祸水东引”的错误做法,提出了苏联外交政策的指导原则:继续实行维护和平和巩固我国和世界各国经济的政策;保持谨慎态度,决不让那些惯于使他人为自己火中取栗的战争贩子把我国拖人到冲突中去。斯大林的讲话引起了德国的注意。

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就此向柏林报告说:“斯大林对英国及当政的英国反动派的讽刺和批评要比对所谓侵略国家,特别是对德国的讽刺和批评尖锐得多,这点很值得注意。”

同时,这一讲话也引起人们的如下猜测:苏德可能修好。

其实德苏之间的外交接触在慕尼黑会议之后不久就开始了,只是双方都做得十分小心,并未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

这时虽然德苏双方都有接近对方、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但由于两国积怨甚深,相互之间的猜疑很难在短期内冰释化解,在未摸清对方的真实意图之前,谁都不肯轻易地向前迈出一步,故双方长期停留在一般外交官员之间的关于经济贸易问题的谈判上。

5月16日,里宾特洛甫电告舒伦堡,要他转告莫洛托夫:“德国与苏联之间没有政治外交上的利益冲突。现在是两国政治外交关系安定化、正常化的时候了。”5月20日,莫洛托夫会见舒伦堡。会见中,莫洛托夫对舒伦堡提出的恢复两国2月份中断的经济会谈的建议答复说,这要具备必要的“政治基础”。在柏林看来,这是苏联给自己泼了瓢冷水。

第二天,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魏茨泽克指示舒伦堡静观待变。但在以后的几天里,英法苏谈判取得了进展,这使德国大为不安。

5月26日,里宾特洛甫曾拟电示舒伦堡,要他尽快去见莫洛托夫,打破德苏会谈中的僵持局面。只是由于当时德国认为,英法苏协议“很不容易防止”,希特勒担心在这种情况下会遭苏联拒绝,而出面干涉,电报才未发出。5月30日,魏茨泽克以讨论苏联政府请求保留苏联驻布拉格商务处为借口,和苏联驻德国大使馆代办阿斯塔霍夫进行了会谈。

会谈伊始,魏茨泽克便说:“元首过问了这件事。”显然是想给对方造成柏林的上层人物对改善与苏联的关系感兴趣的印象。这次会谈使德国外交部得出的结论是:苏联政府愿意改善两国关系和继续进行会谈。

当天22时40分,魏茨泽克向舒伦堡发出了如下“特急”电报:“我们决定:与迄今为止所采取的策略相反,现在要与苏联建立某种程度的接触。”整个6月份,德国大使和苏联对外贸易人民委员阿那斯塔斯·米高扬之间,一直在进行关于签订新的贸易协定的预备性会谈。

苏联担心德国与苏联谈判的目的只是想以此来干扰和破坏苏联同英法的谈判,所以态度非常克制和谨慎,避免一切有碍于三国谈判的东西发生。尽管同英法的谈判进行得很不顺利,没有什么令人鼓舞的东西。

5月31日,莫洛托夫在最高苏维埃作报告时,详细分析了当时出现的局面。他强调说,苏联一如既往,愿为“建立非侵略国家的可靠而有效的抵抗阵线”而竭尽全力。他说:“我们同英国和法国进行谈判,我们认为,有必要与德国和意大利也保持实质性关系。”

很显然,在任何情况下苏联都不能使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

7月22日,德苏贸易谈判在柏林恢复。同一天,魏茨泽克告诉舒伦您:“我们将在这里以明显的合作态度采取行动,因为出于总的考虑,希望些订,而且是尽早签订条约。”

7月23日,法国和英国最后同意苏联的立即进行军事谈判的建议。消息传到的林后,引起了德国当权人物的担心。他们不再犹豫,决心不惜付出巨大代价,使苏联在他们行将发动的战争中保持中立。

7月26日,德苏经济谈判的德方代表施努雷根据里宾特洛市的指示请苏取住部代办阿斯塔霍夫和商务代表吃饭。其间,施努雷露骨地对两位苏联人说:“英国能够给俄国什么呢?至多是参加一场欧洲战争并与德国交战,这对俄国来说儿乎不是一个值得向往的目标。相反,我们能够给些什么呢?中立,并置身于可能发生的欧洲冲突之外。如果莫斯科愿意,还可以达成一项关于俄德间相互利益的谅解,这项谅解会像先前那样给双方带来好处。”

7月29日,魏茨泽克给舒伦堡写了一封密信,要他试探莫洛托夫的态度。

8月2日,里宾特洛甫同阿斯塔霍夫进行了一次长谈。里宾特洛甫表示,德国方面希望改善德俄关系,并且说,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没有一个问题不能得到使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再次明确表示愿同苏联修好的愿望,并暗示德国将在一周之内向波兰算账,希望同苏联就波兰的命运达成谅解。

第二天,里宾特洛甫亲自给舒伦堡发了一份特急电报,向他通报了这次会谈的情况。同日,施努雷同阿斯塔霍夫举行会谈。

阿斯塔霍夫表示,虽然苏联也希望改善关系,但“迄今为止对德国的态度还不了解有什么具体的东西”。但是,德国人现在是“准备更加具体地继续谈判的”。

稍后,在魏茨泽克向舒伦堡发出的电报中谈到了这一点。当晚,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接见德国大使,舒伦堡遵照德国外长的指示明确表达了德国方面的意愿。

这时,苏联政府发现德国已开始沉不住气了,便欲擒故以,有意采取拖延战术。一是因为英法苏军事谈判即将开始,苏联仍然希望能与英法达成协议;二是认为,适当拖一拖有利无弊,苏联不但不会因此而失去什么,而且还会促使急于同苏联和解的德国拿出更多的东西。这时,莫洛托夫虽然放弃了他往常那种“矜持的态度”,但对舒伦堡的话切反唇相讥。他列举德国拼凑反共公约、支持日本反苏、将苏联排斥在慕尼黑会议之外等敌对行为之后说:“怎么能说德国最近的声明能同这三件事没有矛盾呢?德国政府态度的改变目前还没有证明。”在以后的几天里,德国方面的要求更加强烈。

8月10日,施努雷根据里宾特洛甫的指示向阿斯塔霍夫保证:“在采夏争解决方式的情况下,德国在波兰的利益也是有限的。德国的利益决不需要中所联的任何利益发生冲突,我们只是必须对这种利益加以了解。罪夫的回答依然是冷淡的、回避性的。8月12日,苏联通过阿斯塔霍夫通大国政府,同意对迄今所提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谈判,建议谈判在莫斯科分期限逐步进行。但是,已经将进攻波兰的日期定在9月1日的希特勒是不能允许用苏联的谈判逐步进行的。他愿出大价钱,以求与苏联签约。

8月14日夜,里宾特洛甫电告舒伦堡,要他立即去见莫洛托夫,并字不改地”向其宣读一封长信。信中说,为了为德苏关系的最后解决奠定基础,他不想采取通常的外交途径,而是准备亲自去莫斯科做一短期访问,以元首的名义向斯大林阐明德国的观点。他再次重申,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不存在任何问题不能按两国完全满意的方式加以解决,并具体列举了波罗的海国家、波兰和东南欧等问题。这就是说,德国准备和苏联瓜分东欧了。

次日,舒伦堡会见了莫洛托夫。后者热烈欢迎德国政府改善对苏关系的愿望,但对德国外长的来访问题却强调要有充分的准备。此外,他询问德国是否愿意:缔结一项互不侵犯条约;对日本施加影响,以改善苏日关系和道除边境冲突;对波罗的海国家实行联合担保。

苏联的建议使希特勒喜出望外,他立即全盘接受了苏联的要求,并于16日下午电令舒伦堡立即通知苏联,德国外长准备在8月18日以后的任何时赴莫斯科,以元首全权代表的身份谈判德苏关系的全部问题,并签订相应的条约。1939年春夏以来,虽然苏联在与英法进行结盟谈判的同时,也在同德国谈判,但一直以前者为主,而且为与英法结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苏联在与德国的谈判中则一直采取拖延策略。但此时希特勒已全盘答应了苏联提出的全部要求,再要拖延就意味着拒绝,就意味着谈判的破裂。

这时苏联同英法的谈判虽然仍在进行,但给人的印象是:谈判不会取得积极的成果。在东方,苏联与日本激战正酣。苏德谈判一旦破裂,苏联势必会陷人预立无援,两面受敌的绝望境地。权衡利弊得失,苏联决定调整对德政策。

8月17日,苏联政府就舒伦堡于8月15日转交的德国政府的声明答复说:现在不仅有了改善苏德关系的现实基础,而且也具备了采取认真而实际的步果的前提,建议首先缔结一项贸易与贷款协定,不久以后缔结一项互不侵见条约。”苏联对派里宾特洛甫来莫斯科非常满意,认为这突出表明了德国的诚意。但鉴于英法苏谈判仍在进行,仍主张一步步走。

8月19日,《苏德经济协定》在柏林签字。同日,莫洛托夫将一份互不侵犯条约草案交给了舒伦堡,表示同意在经济协定签字一周后在莫斯科接待德国外长。但是,希特勒绝不能再等待一周的时间,否则,他的侵略计划就必须改变。8月20日,希特勒亲自致信斯大林,要求后者立即同意其外长在8月22日至迟在8月23日,去莫斯科签订条约。

8月21日,斯大林复电希特勒,同意里宾特洛甫8月23日访苏。8月23日,德国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了有效期为10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任何一方不得向对方采取敌对行动;如果其中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动的对象,另一方将不能予该第三国以支持;双方决不参加直接或间接针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在英法苏谈判成功无望,德国侵波决心已下,而苏联又无力阻止德国侵略的情况下,苏联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而采取的一项非常措施。这一行动打破了英法“祸水东引”的绥靖阴谋,摆脱了德日两面夹击的危险,使自己暂时置身于战争之外。

但是,条约的签订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人民中间引起了混乱,不利于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运动的开展。同时,多年来苏联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世界和平维护者和反法西斯斗土的形象受到了损害,在道义上苏联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严重的是,条约的签订使希特勒获得了避免两线作战的条件。至此,战争再也不能制止了。

相关阅读:

  • 波罗的海三国事件,波罗的海三国被迫加入苏联
  • 英法苏德举行多重谈判
  • 英法百年战争打了多少年(英法百年战争伤亡)
  • 2021艾美奖追剧指南
  • “后进生”破茧成蝶: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的英语学习之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