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家有爱装哭的「戏精宝宝」,怎么办?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宝宝   目的   哭声   社交   注意力   婴儿   大人   情绪   家长   父母   需求   妈妈   方式   孩子   情感


哭是宝宝最常见的表达感情和需求的方式,不管是饿了、困了、病了都要让眼睛里“下点雨”。



但是,当宝宝想要引起家长的注意来表达不满的时候,多半是会“干打雷不下雨”的,也就是假哭。


不管是真哭还是假哭,为娘的看着眼泪哗哗掉、小脸委屈的表情,难免心疼和手忙脚乱。


宝宝为什么假哭?假哭的时候父母该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解锁哭声中的“密码”。


怎么判定孩子在“假哭”


日本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长达六个月的实验项目,记录了两个女宝宝R和M,从7个月到14个月之间有关「哭」的成长记录。


经过长期分析发现,在将近一岁时,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哭泣——社会交往性质的哭。


这种社交性质的哭泣并不是因为身体不适引起的,比如困了、饿了的生理反馈,又或者磕了、碰了的生理痛感,而是宝宝们一种引起大人注意,达到自己目的社交方法,也就是「假哭」。



研究人员是如何界定婴儿的真哭与假哭呢?


婴儿哭泣前和哭泣后的情感变化是判定“真哭”和“假哭”很重要的一点:那什么样的情感变化可能预示着宝宝在假哭呢?


情感消极式哭泣


宝宝哭泣前的一段时间里,表情就已经呈现出难过低落的情绪,从而导致情绪的崩溃大哭。并且在停止哭泣后,也依然会难过一阵子才能恢复正常。


观察对象中的宝宝M被观察到更多的都是情感消极式哭泣,也就是正常的哭泣。



情感积极式哭泣


情感积极式哭泣只有在正在哭泣的时候,宝宝看起来是难过的。


他们常常是上一秒还表现出开心的表情,然后就开始哇哇大哭。并且当妈妈们抱起他们时,立刻就能停止哭泣,情绪瞬间由阴转晴,恢复开心的状态。


宝宝R就经常出现情感积极式哭泣,也就是我们说的假。这种假哭是带有某种意图和目的的,宝宝希望通过这种假哭去给父母传递某种信息。


在生活中也可以这样进行判断,一般来说,如果你发现宝宝的情绪状态是从低落——哭泣——安抚后慢慢缓解,那大多数情况是真哭。


但如果宝宝的情绪状态是从开心——忽然哭泣——安抚后立刻缓解,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眼泪的「干哭」「干嚎」,那很有可能就是假哭啦。



有趣的是,宝宝R在观察记录开始的时候,也是一枚真哭宝宝。在八个月时,她表现更多的还是情感消极式哭泣——真哭,然而到了九个月大时,她开始频繁的出现假哭。


因而我们可以了解到:假哭也是一个习得过程,不到一岁的宝宝们,开始学会了假哭。


宝宝为什么会“假哭”


对于不会说话的小婴儿来说,哭就是他们表达的方式,告诉大人他们饿了、困了、难受了,


假哭也不例外。在宝宝们还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日子里,他们会用「假哭」的方式来和大人们沟通。


很多时候,假哭是为了告诉大人「我在这里,快看看我」,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我们可以先从实验中两个宝宝的家庭构成和注意力认知来解读她们的假哭行为。


宝宝M是家中的独生子女,而R的家庭中有三个孩子。所以,R从小就更有竞争意识,因为大人的注意力是分散给三个孩子的,她需要吸争夺引大人的注意力。



宝宝 R 在 9~11 个月大小的时候,目光开始经常性追随妈妈,她在主动关注妈妈。并且当妈妈听到 R 大哭并跑过来抱起她时,R可以马上停止哭泣,并被电视机中放的动画片吸引注意力。


这表明她已经开始有意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取得他人的注意力。


宝宝R的假哭,只是想让妈妈来到她的身边。如果宝宝感到自己在生活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就更容易出现假哭的情况。


会假哭,说明社交情感能力在提升


如果大人想引起他人的注意,我们可能只需要简单的喊一声名字就可以得到回应。但是小婴儿,他们什么也不会,只能选择哭,这就是小婴儿和大人沟通的一种方式。


在小婴儿的世界里,「假哭」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反而是一件好事。


研究者认为,婴儿正是通过假哭的方式和照顾他们的人,成功地进行日常的沟通,这可以增加婴儿和照看者的关系。



随着认知的发展,小婴儿明白哭可以带来父母的关注。只要一听到哭声,妈妈就会来到 Ta 的身边,抱起 Ta。


这样的行为可以增加婴儿和母亲之间的亲密互动,这种互动对婴儿的社会发展和他们的情感发展都有很大贡献。


假哭,是自我意识提高的表现


宝宝的假哭,很可能是因为想要独占父母的注意力,这就说明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在发展,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是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


「假哭」也是小婴儿开始学会与人打交道的信号,他们不再仅仅只关注自己吃了睡、睡了吃。


成年人世界里的社交方式多种多样,小婴儿能适用的却很少,他们便用「哭」的方式维护着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其实是小婴儿的社交方式。


看起来好像什么都还不懂的小婴儿,竟然已经开始学会社交了,真让人不由得为宝宝们的社交情感能力点赞!


如果你发现家里还不到一岁的宝宝开始学会假哭了,那么恭喜你,刚刚获得了一个懂沟通、高情商的社会型宝宝。



会假哭的孩子可能更聪明


会假哭的宝宝往往会根据父母的反应来判断自己接下来的行为。这就说明宝宝已经学会了明确目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来表演”了。


另一方面,会假哭的孩子其实也是在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假哭不仅能促进孩子表达力的提高,对他们的情绪发展也有比较大的帮助。


所以这就是专家经常说的,喜欢“假哭”的孩子可能以后更聪明的原因了。


随着认知的发展,小婴儿明白哭可以带来父母的关注。只要一听到哭声,妈妈就会来到 Ta 的身边,抱起 Ta。


这样的行为可以增加婴儿和母亲之间的亲密互动,这种互动对婴儿的社会发展和他们的情感发展都有很大贡献。


假哭,是自我意识提高的表现


宝宝的假哭,很可能是因为想要独占父母的注意力,这就说明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在发展,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是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


「假哭」也是小婴儿开始学会与人打交道的信号,他们不再仅仅只关注自己吃了睡、睡了吃。


成年人世界里的社交方式多种多样,小婴儿能适用的却很少,他们便用「哭」的方式维护着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其实是小婴儿的社交方式。


看起来好像什么都还不懂的小婴儿,竟然已经开始学会社交了,真让人不由得为宝宝们的社交情感能力点赞!


如果你发现家里还不到一岁的宝宝开始学会假哭了,那么恭喜你,刚刚获得了一个懂沟通、高情商的社会型宝宝。


宝宝假哭家长如何处理


对于假哭的宝宝该怎么处理,家长们可谓是各有己见。


有的家长认为坚决不能哄,哄习惯了会造成依赖性;

有的家长则认为实在是不忍心看孩子哭,怕不哄的话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虽然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都有点偏激了。所以,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对于6月龄前的小宝宝和正常的真哭需求,一定要及时回应


前6个月,是婴儿与看护人建立特殊联系的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每一声啼哭都是简单明了地在向你表达“一个诉求”。这个阶段,多半也都是真哭。


饿了要喂,哭了要应,由此建立亲子间早期的安全依恋,之后孩子才能建立起对外部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一项研究发现,0-4个月时,父母对婴儿的哭声做出及时回应,这些婴儿在8~12月龄时,哭的几率比那些早期被忽视的婴儿要少。


这是因为,他们的需求能够得到及时的满足,很少需要通过假哭或者其他方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如果是正常的需求,不管是物质上还是情感上,都应得到及时的回应。


看到孩子“假哭”背后的“真情绪”


孩子哭是假的,但内心的情绪需求却是真的。


其实,孩子没有无缘无故的哭闹,生气、委屈、后悔、尴尬等等,孩子哭闹的背后一定藏着各种各样的“真实情绪”。


只是,他还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和应对。


看见孩子背后的“真情绪”,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第一步。


接纳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真实情感给予回应,教他认识什么是生气、什么是委屈,教给他该如何应对不同的情绪。



当孩子学会了正确有效的应对之法,他自然会摒弃“假哭”的方式。


对于通过假哭想要达到无理要求的,要学会引导


孩子1岁以后,语言能力在逐渐完善中。他们其实逐渐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了。


但如果还是频繁的通过假装哭闹的方式来“要挟”你,借此达到某些无理要求时,就需要我们采取一定措施了。


先观察宝宝到底怎么了。宝宝每次哭的原因可能都不一样,需要父母细心来观察。到底孩子怎么了?


家长可以先稳住不要行动,如果孩子没有掉眼泪且不停地偷看家长,那大概率是假哭了。


此时家长如果没有回应,宝宝们有可能就放弃假哭了。但如果孩子长时间大哭,家长们就该采取行动了。



适当安抚。如果宝宝一直持续哭的话, 家长可以过来抱抱宝宝,安抚他们的情绪,试探着问宝宝为什么哭。


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再进行下一步的沟通。如果孩子一假哭,就立即满足。会让他们形成「只要我哭,就能达到目的」的思维,影响日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他们的每种心理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正如亲子教育专家钱树云说的那样:“当孩子哭闹宣泄情绪时,我们首先要接纳他的情绪,此时孩子感觉悲伤,源于没有达到内心的满意。”


看见孩子的需求,接纳孩子的情绪,才能对症下药,当孩子学会了正确的处理方式,自然也就不会再热衷于“假哭”了。


相关阅读:

  • 宝宝头睡扁了怎么办(宝宝头型睡尖了怎么办)
  • 台媒称林依晨已产下宝宝,老公现身月子中心,网友:小湘琴?
  • 宝宝上火便秘怎么办(宝宝便秘小妙招)
  • 一岁半宝宝咳嗽怎么办(一岁半宝宝感冒后咳嗽怎么办)
  • 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宝宝不吸收不长肉很瘦怎么办)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