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少年的你》为什么校园霸凌中有很多人围观沉默,心理学这样解释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洛夫   斯德哥尔摩   沉默   两面派   校园   帮凶   人质   受害者   短发   螺旋   心理学   情绪   观点   家长   同学   少年   孩子

《少年的你》火了!不仅上映10天破了11亿,而且还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众号发了名为《自我救赎,才能走向光明未来》的影评,并点名表扬。票房更是一路高歌猛进,这一切不仅仅是因为请了当红流量担当,更是因为它是真的聚焦于生活中最阴暗的一面——校园欺凌。

影片开始,女主陈念的同班同学胡小蝶,因不堪忍受长期霸凌跳楼自杀。自杀前她幽怨地问陈念“她们一直都在欺负我,为什么你不做点什么?”跳楼前,胡小蝶被暴打,椅子被放红墨水,被孤立、被侮辱,其实包括陈念在内的大家都看在眼内,但竟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同学没有,老师更没有。

也许是胡小蝶的良心拷问触动了陈念,当胡小蝶纵身一跃之后,只有陈念站出来用校服隔开了众人的围观,她不想胡小蝶到死还在被人指指点点。也正是这一举动,让她成为下一个被霸凌对象,然而历史再次上演,依旧无一人站出来,所有的人都冷眼看着她被孤立、被欺负。好在她遇到了小北,一个愿意拿自己性命保护她的小混混,在小北的保护下,陈念终于过了一段没人骚扰的日子。

也是在这段时间,新的霸凌对象产生了,是霸凌三人组中的那位两面派,她曾经放过了躲在垃圾桶中的陈念。霸凌就这样一直悄然无声的进行着,不管是以前置身事外的陈念,还是霸凌三人组中的两面派,更多的人或有意、或无意都成了施暴者的帮凶。

每一个沉默的你我,都是霸凌的帮凶

电影中陈念有小北守护,但生活中被霸凌的孩子又能被谁守护呢?告诉家长,家长会说“你不会打回去吗?打不过就离他远点,别惹他,他还会欺负你吗?一个巴掌拍不响,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告诉老师,老师会说“同学就是开个玩笑,哪有什么霸凌,你说的太严重了。”报告学校,校领导会说“我们是和谐校园,怎么可能会有校园暴力?”。

但真相是什么?根据2017年发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中小学生受欺凌发生率高达25.8%。也就是说,每四个学生里,就有一个遭受过欺凌!在邻国日本这个数据只会更高,就连他们心爱的公主都无法避免校园暴力。据报道:2010年初,有多名同学目睹,日本公主爱子在校遭受男同学揪头发等暴力行为,这导致爱子公主一度“登校拒否”——不愿到学校上课,甚至想去英国读书。在加拿大有47%的学生报告曾受过欺凌;美国的被欺凌数据是22%,校园霸凌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

不禁要问,为什么校园不再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却成了施暴者的天堂,受害者的地狱?事实上,校园霸凌高爆发率的背后,是无数沉默学生的纵容,每一个观望的你我都是校园霸凌的参与者!

面对校园暴力,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视而不见?

当陈念的椅子被倒了红墨水时,所有的同学都在观察她的反应,或嘲笑、或鄙夷、或挑衅,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告诉她怎么回事。她母亲是骗子的信息,被发到班级群时,所有的人都在指指点点,她在同学眼中,看不到一丝安慰,只有轻佻的玩笑和嘲弄。为什么,原本那些阳光下的花朵,脸上会出现如此让人失望的冷漠?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沉默的螺旋”效应。

在传播学上有个著名的概念叫做“沉默的螺旋”,它的官方解释是:“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随大流”。这是因为脑科学家发现孩子的情绪脑比理智脑发展的快,情绪脑会很快发育完善,所以很小的孩子就会有高兴、失望等情绪。但孩子的理智脑需要到20岁左右时才发育完善。再加上情感脑处理信息的速度是理性脑的50倍,导致孩子经常被情绪控制。当周围大多数人同意某一观点时,情绪脑就会告诉他,“想要融入他们,就要同意他们的观点”,于是“沉默的螺旋”效应就会越来越明显。

加之,青春期的孩子各项激素都开始旺盛分泌,会让情绪脑处于较为亢奋的状态,孩子们很容易被情绪脑支配,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比如,打群架、霸凌同学等等。

其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上面的“沉默的螺旋”效应,代表了大部分面对霸凌选择置身事外的同学。但事实上,还有另一类学生,他们本身就收到施暴者的霸凌,但反过来还会帮助施暴者去欺压别的同学,就像《少年的你》中那个霸凌三人组中的两面派。明明自己被魏莱霸凌到无助地寻求陈念帮忙,但当陈念被打,被拍裸照时她又一次成了帮凶,为什么?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恰好能解释“两面派”的做法。

被救出的人质

1973年夏天,斯德哥尔摩市,来自瑞典南部的32岁简-艾瑞克·奥尔森(Jan-Erik Olsson ),劫持了四名银行职员作为人质,要挟警方满足三个要求:一、释放他正在服刑的朋友克拉克·欧洛夫森( Clark Olofsson);二、准备300万瑞典克朗的现金;三、准备一辆逃跑用的汽车。

警方答应了劫匪的所有要求,并拼尽全力救助人质时发现:几名人质竟然向着劫犯,拒绝配合警方!当警察使用催泪瓦斯逼劫犯投降后,人质也坚持让奥尔森和欧洛夫森先走,以确保两位劫犯不会遭到枪杀。这种匪夷所思的状况,后来就被精神病专家、犯罪学家Nils Bejerot称为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它不是医学范围内的病症,而是心理状况出了问题。

心理学家后来专门研究了斯德哥尔摩被劫持的几名人质。发现他们对劫犯产生感激行为,是因为在劫持现场,罪犯对人质施了些小恩小惠,比如:人质Elisabeth Oldgren回忆,银行金库很冷,她半夜被冻醒,奥尔森就把他的灰色羊毛夹克披在她的肩膀上;人质Kristin则说,她做了噩梦,欧洛夫森会握着她的手安慰她;奥尔森还让人质用银行里的一部电话联系安慰家人。正是这些小恩小惠,在高压环境下会让人质产生错觉:自己和劫匪是一体的。只有保证劫匪的人身安全,自己才有保障,所以才会出现后面一系列的荒唐之事。

显然,那个让陈念受到伤害的“两面派”就是这种心理。平时,虽然被魏莱经常霸凌,但只要魏莱向她承诺:“只要能把陈念引出来,我就再也不欺负你”,这就足以让她认为自己和魏莱还是一体的,她们共同的对手只有陈念;也足以让她忘记之前魏莱对她的种种伤害。

被欺凌孩子的自白:“上学路的上每一步都像在走向坟墓”,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曾看过一部反对校园暴力的宣传片,下面有位被欺凌的孩子留言“每天上学路上的每一步,都像是在走向坟墓”,这条留言被点赞数万次。还有人留言失眠、厌学算什么呢?能活着就不错了!我们送孩子去学校,以为一切都是岁月静好、青春不朽,万万没想到却把他们推入了深渊。

很喜欢广东卫视的《你会怎么做》,这是一个社会实验节目,节目中有好几期都将镜头对准了校园霸凌。其中有一集:节目组安排一个短发女生(受害者)坐在角落,施暴者(演员)上前对她进行语言暴力,对着她说“你到底是男是女?除了穿T恤短裤,能不能穿点别的? ”

在她们邻桌有两个女孩在吃饭,恰好其中一个也是短发,她密切的关注着这边的情况。实在看不下去就对施暴者说“美女算了吧!差不多得了”,但施暴者却说“我们是同学,玩玩而已,同学们都这么跟她玩”,说完继续欺负短发同学。

突然,邻桌短发女孩怒了,很凶的说:“不要动她”,并走了过去。施暴者见她过来了,再次强调在学校里大家都是这么说她的,短发女孩说“不许说他,我现在是她朋友”。看到这,憋在胸口的一股恶气一下就顺畅了,真的特别燃,一句“我是她朋友”瞬间被这个小姑娘圈粉。临走时,她还不忘嘱咐被欺负的女孩“你以后要勇敢一点,再出现这种事你就瞪回去。”

一个陌生人尚且如此,身为家长的我们要怎么保护我们的孩子呢?

首先,不要盲目鼓励孩子以暴制暴

很多时候,孩子告诉家长在学校被欺负了,大部分家长都会鼓励孩子打回去,一次打服他就再也不敢欺负你了。我们要知道,如果是一对一的霸凌,孩子还有可以反抗的机会,但如果是多对一呢?一味的让孩子打回去,不打回去就是怂蛋。这可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仅可能将孩子至于危险之中,更有可能给孩子造成难以承受的舆论压力。遭受校园欺凌对于受害者而言已经十分痛苦,不要再指责受害者了。

其次,家长要承认“欺凌”的存在

开头我们说了,有些家长擅长让孩子从自身找原因。“为什么就欺负你?”“怎么不欺负别人?”“一个巴掌拍不响!”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是,可能只是孩子长得胖,也可能只是他喜欢看小说而别人喜欢看漫画,也可能是她长得太漂亮,这一切都会成为霸凌的导火索!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个不穿裙子的女孩,家长要知道,你的孩子可能真的什么都没做错,但就是成了霸凌对象。

不要给施暴者任何接口,不要问为什么只欺负你。我告诉你:没有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坏!我们家长要做的不是质疑孩子,而是承认被欺凌孩子的受伤感受,和孩子一起面对,哪怕其中有过错和瑕疵,但有你的肯定孩子就会有抗争到底的勇气。

再次,带领孩子寻求专业帮助

被霸凌的孩子受的伤绝不仅仅是表面所展示的那些,内心一次次被摧毁的自尊才是他们不敢凝视的深渊。

有很多人直至成年,都无法从儿时的阴影中走出来,那段痛苦的经历,会成为他一辈子的梦魇。所以,我会鼓励那些被霸凌孩子的家长,带领孩子去寻找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最后,家长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霸凌

追责永远都不是目的。孩子被霸凌,家长能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和孩子一起直面施暴者。不管是找对方家长、找老师、或是找校领导,甚至找媒体揭发,又或者报警。只要是和孩子一起在积极面对这件事,孩子就会感到踏实,就会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才会有勇气去反抗,去斗争。

东野圭吾曾经写道:“就好像某天突然被贴上恶魔的符咒一样,霸凌事件就这么开始了。”

霸凌就是这么毫无道理,而如果目睹一切的我们还在选择沉默,总有一天,我们自己也有可能成为那个受害者,就如《少年的你》里的陈念。下次碰到霸凌,不管你是家长、学生、路人,别在那傻站着,去帮帮她!

相关阅读:

  • 13岁钟美美拒绝1500万,原来他的“家庭背景”这么硬
  • 马龙和樊振东会师男乒单打决赛,我猜对结果,却没想到过程
  • 你永远不知道,妈妈真实的样子(祝广大母亲节快乐)
  • 柏拉图式爱情什么意思(斯德哥尔摩式恋爱)
  • 今日斯德哥尔摩今日猪价格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