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如何让孩子有动力、有目标?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目标   驱动力   成就感   步骤   物质   主动   家长   兴趣   父母   事情   成绩   自我   努力   能力   动力   孩子

“如果你这次考试能够考第一我就给你买...”,“如果你这次比赛能够排名前三我就奖励给你一个...”“如果你今天不做什么我就奖励给你一个....。”

看了上面的一些熟悉的话,家长朋友们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扰:为什么孩子都是以某些物质、名誉等外在的东西做为奖励才能有好的成绩和好的习惯呢?为什么孩子就是不能自主地去学习呢?其实这些问题是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内心驱动力力的结果。心理学上对这种内心驱动力称为“内驱力”如果一个孩子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了内驱力,那么家长对孩子说的任何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有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自由、没有价值感的。

关于内驱力,有三种形态;

1、附属内驱力

第一种内驱力叫“附属内驱力”,也就是我们中国家长最普遍使用的物质奖励,只要孩子达到某个学习目标,就能获得某种物质的奖励。

物质化的奖励是一种最为被动的驱动力,也因此被称为“附属内驱力”。单纯构建这种内驱力一定是畸形的,不能持续和长久的,久而久之,甚至孩子的价值观也会出问题。

2、认知内驱力

第二种认知内驱力,讲的是一个人在兴趣的驱使下,会自觉、自愿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认知内驱力,也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孩子的兴趣是核心;外在的环境是条件;

3、自我提高内驱力

第三种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胜任一定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很显然。这是最佳理想的内驱力状态,它最稳定、最强大,希望父母能协助找到。

自我提高内驱力的三个特点:

1、孩子主动获取;

2、孩子的目标清晰;

3、勇于承担责任。

上面我们聊了三种不同的驱动力,那如何能够运用好三种驱动力呢?

步骤一,放权:释放空间,把学习目标还给孩子,给予学习自主感。

无论父母希望孩子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我们都要想办法让孩子体会到这是他自己想要的目标,让他觉得他在为自己的决定做主。

当孩子发现目标是自己的,而不是妈妈强塞给他时,就会有意愿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并修正自己的问题行为。

我们可以在这几个方面,为孩子争取自主感:

1、有独立的思考和做事空间,比如单独的房间或者一个角落,这个区域的安排由他说了算。

2、在孩子做决策的时候,多一些开放型问题,少一些封闭式问题,比如:你今天想吃什么?而不是你想吃面条还是米饭?

3、父母自己的事情也可以主动征询孩子的意见,给足孩子参与感;比如,我穿哪件衣服好看?我遇到了一个小问题,可以给一个意见吗?

步骤二,可控:匹配发展,发现“N+1”能力区,给予学习挑战感。既然孩子是目标的主人,那么这个目标是以孩子当前的能力N为基础,比N稍微难一点,虽然有难度但是孩子通过努力“跳一跳”就可以达到。也就是说这个目标具有一定的可控感。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让一个5岁的孩子自己读完英文版的《哈利·波特》,或者让一个只学过一年中文的美国孩子去读《红楼梦》,那这些目标显然不在孩子的“N+1”能力区内。因此,父母为孩子制定过高的目标,不但效果不好还会浪费孩子的精力和时间。所以,最合理的目标是聚焦在孩子的兴趣、优点或长处上,让他多多体验完成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感,并赢得他人的赞扬和肯定,由此提高孩子对完成一件事或一门功课的自信心。

举例,男孩子对机器人特别感兴趣,可是语文不太好,你就可以引导他先制定一个学习机器人的目标,而不是逼着他天天补习语文。当孩子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好了,他的情绪就会朝着正向方向发展,这时他自然会更有信心去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事。所以,学习内容的可控感对孩子的学习动力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步骤三,拆分:目标激励,给予学习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个特别重要但又经常被家长忽略的自我驱动因素,如果孩子能从一件事情中能找到自我的意义和价值感,那么家长就不需要每天像老和尚敲木鱼般督促孩子好好学习了。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塑造孩子的成就感。

首先,我们把目标做成可视化的图表计划,然后把大目标拆成一个个小目标;再分步骤来一个个地实现小目标。

比如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四年级下学期一定要取得年级前三的成绩。我们都知道,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不是努力几天、背一堆单词就能够轻松实现的。那么孩子是怎样拆分目标,并分步骤完成的呢?

第一个小目标:提升阅读量

增加每周的阅读量,从每周3~4本书,选择书的难度也是基于“N+1”的原则;

第二个小目标:增加词汇量

在写作文的时候,多使用高频的单词,从而将自己所学的单词进一步输出加深印象;

第三个小目标:提高阅读理解力

找到难度适合当前学习难度的阅读理解题,平时多做练习;

成果:四年级下学期成绩年级前三。

如果将考进年级前三这个大目标是由父母扔给孩子的,那么孩子一定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无从下手的不自信。然而,当目标是孩子自己制定的,他就会去主动想办法实现目标。这就像游戏通关一样,他把终极目标拆分成3个小目标和一些可以实施的简单步骤,这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孩子缺失学习目标时,我们最不该做的就是把父母的目标塞给孩子。同时在对大的目标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逐步推进,在小小的目标不断实现中激励自我,便会越战越勇,孩子才有内驱力去实现未来更大的目标。

步骤四,规则:奖惩分明,树立孩子的意义感,进一步巩固内驱力的建设。

当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孩子的内驱力已经构建得差不多了,但为了长久的发展,我们还需要一个奖惩机制:

奖,我把它理解成自我赏识和肯定,以及父母由衷地对孩子进行表扬,尤其是孩子有哪些方面的提升,一定要具体表扬的内容,而不仅仅是父母物质方面的打赏;

罚,我认为应该是让孩子积极承担后果,强调的是任何事情都是有边界的;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一步巩固孩子的内驱力。

1、尊重客观事实。

无论还是取得了多大的劳动成果,或者犯了什么过错,都不要太夸张地呈现,用事实说话,让孩子明白,他做的这些事情不是为别人,而是为他自己而努力;

2、鼓励主动姿态。

做得好,鼓励孩子给自己奖赏,可以强化精神层面,弱化物质条件;做得不好,也要鼓励孩子勇于接纳结果,此时,要让孩子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在动力就会更持久、更坚固,因为这就是践行一切事情的意义。

3、要有仪式感。

奖励的时候,父母要真诚,不能敷衍,多一些仪式感的设计,比如:一个家庭会议,与孩子共同庆祝等,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对他的足够重视;

惩罚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不痛不痒,更不能简单粗暴,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来复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并明确告诉他你要为你的错误“买单”,买单的方式可以给孩子多一些选择,比如10个俯卧撑、这两天不能玩游戏、吃一样你最讨厌的水果等等。

有一条流传甚广的句子: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破壳就是成长。

许多父母一贯认为,对孩子严格要求就是要使用严苛的标准、严厉的惩罚和严肃的言语来不断鞭策孩子。比如,父母对一个刚刚获得学校嘉奖的孩子说:“你才考了第三名,这算是什么优秀?”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家长们,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越来越好。

这里,我给内驱力做了一个简单的公式,目的是为了方便大家记忆:

内驱力=支持兴趣+打造能力+寻找梦想

相关阅读:

  • 目标有哪些(学生个人目标计划)
  • 如何达成目标(如何达成目标懂得坚持)
  • 如何确立目标(树立目标怎么写)
  • 目标,简短,工作岗位?工作岗位调动申请书(工作岗位调动申
  • 高尔夫球场上有多少个球洞?,高尔夫球场有多少个球洞?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