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疲乏、没兴趣、不爱吃、醒得早?发现这些变化,一定要警惕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可能会   先兆   疲乏   家属   抑郁   睡眠   患者   言语   情绪   内心   矛盾   痛苦   兴趣   自我   原因   感觉   发现   朋友

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天我们来了解与自杀行为息息相关的一种疾病——抑郁症。

自杀是抑郁症最恶性的结局。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在抑郁症患者中,约有15%的患者有过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

存在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的患者通常会感到承受的痛苦已经超出了忍耐的极限,自己已经无法再顾及家人和朋友的感受,认为自杀是最好的解脱。

还有部分患者会觉得自己是家中的拖累,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让自己和家人都解脱。

一些产后抑郁症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扩大性自杀的行为,她们通常认为如果自己一个人离开,被留下的孩子会更痛苦,所以带着孩子一起“走”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早期发现抑郁症,就成了预防自杀的重要一环。

出现什么症状需要警惕抑郁症?

抑郁症有很多先兆表现,在情绪、行为、饮食、睡眠等方面,都会有所体现。

  • 情绪方面

心情莫名变得不太好,感觉生活中没什么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或者以前很坚强,现在情感特别脆弱,比如看电视的时候特别容易带入剧情,还莫名地流眼泪;

又或者原来喜欢做的一些事情,现在变得不感兴趣了,即使做了也没有开心的感觉了这些都可能是抑郁症的先兆。

  • 行为方面

有些人可能以前做事雷厉风行,处理问题特别果断,突然变得做什么事都需要思前想后、犹豫不决,跟以前的行事风格不一样了;

还有特别容易感觉累,稍一活动就觉得累、身体疲乏,也可能是抑郁症的先兆。

  • 饮食方面

比如以前胃口很好,喜欢吃各种好吃的,现在突然吃什么都不香了,甚至不想吃了,体重也下降了,也提示可能是抑郁症。

  • 睡眠方面

抑郁症患者通常都有睡眠不好的问题,有的人是睡不着,有的人是睡着后做梦较多,有的人是醒得早,而在抑郁症的先兆中,早醒是更多见的。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亲人有以上这些表现的时候,就要引起警惕了。

出现抑郁该如何自我调节?

如果抑郁的程度较轻,可以先进行1-3个月的自我调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寻找原因

尽可能找到引起抑郁的原因,比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或者是家庭矛盾等,针对这个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 结交朋友

抑郁症患者往往内心是孤独的,因此应该尽可能去结交一些朋友。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和朋友倾诉;遇到问题时,也可以有同龄人的意见作为参考。

  • 增加运动

很多研究证明运动对改善抑郁情绪有很好的帮助,可以让人进入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不管是饭后的散步,还是爬山、游泳、打球等运动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即可。

如果通过自我调节无法很好地缓解抑郁情绪,就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家属、朋友应该注意什么?

除了抑郁症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医生提供专业治疗和指导,家属和朋友也应该帮助和鼓励患者,与他们共渡难关。

  • 了解抑郁症相关知识

很多家属对于抑郁症并不了解,常常会有些“无心之失”,自己觉得没有什么,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可能就是一次伤害。

比如当患者与人闹了点矛盾而倍感挫折时,家属可能会使用错误的劝慰方式:“就这么点小事你就这么颓废,以后还能面对什么困难”。

这些言语可能本意只是一种激励,但对抑郁症患者往往会起到反作用,一方面他们会觉得家人不理解自己,另一方面又会加深对自己的怀疑。

  • 多陪伴,多支持

抑郁症患者的内心往往孤独、无助,家属应该多多陪伴他们,多与他们聊聊天,并给予鼓励,这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是特别好的心理帮助和心理支持。

  • 换位思考

家属应该多站在患者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能总以自己的标准来看待他们的困难。

  • 关注言行

当患者的行为突然发生改变,比如突然开始梳妆打扮、收拾屋子,或者是流露出照顾好孩子等言语,尤其是有自杀念头时,一定要加强警惕,不能因为患者暂时没有付诸行动就懈怠和漠视。


在抑郁症患者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多帮帮他们,多理解他们,多陪陪他们,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抑郁症的恶化,避免极端行为的出现。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抑郁症-医学微视

参考资料:

医学微视官网-牛雅娟 主任医师《抑郁症》

相关阅读:

  • 贾乃亮李小璐复婚真的吗 他们有可能会复婚吗
  • 新冠变异株毒力下降代表疫情向好吗 还可能会带来新的
  • 以后欠钱不还的不再是大爷!一人成为老赖全家都可能会受
  • 京东白条可以还花呗吗 可能会造成这些影响
  • 经常吃完饭就躺下?久而久之可能会出现这4个毛病 要小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