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在远方》:不敢在孤儿面前提父母,养育孩子要避免“情感忽视”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父母   孩子   情感   装聋作哑   糖葫芦   孤儿   院长   奶奶   前提   童年   远方   情绪   儿子   爸爸   说话   需求   妈妈   老师

最近看了两集热播剧《在远方》,路晓鸥受邀请去福利院给孩子们做心理辅导,福利院院长对路晓鸥的辅导方法很不满,找到邀请人姚远:“你这请的什么人啊!她问孩子有没有梦到爸爸妈妈,你说她到福利院问这个干吗?”姚远解释说这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院长:“那也不能问这个啊,我们平常连一个字都不敢提的。“

院长口里的”不敢提的“就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作为孤儿,爸爸妈妈是他们心里的伤疤。院长认为在孤儿面前提父母就是揭他们的伤疤,所以她采取了”从不提“这种逃避的方式。殊不知,孩子的心理活动不比成年人少,而且很复杂,把伤疤遮盖住并不意味着不存在。

好在院长很要强,被路晓鸥激了一下就开始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发现了自身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但仍然有很多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同样不敢面对孩子的内心想法,我称这样的父母为”装聋作哑型父母“。

一、”装聋作哑型父母“,忽略孩子真正的情感需求

3岁的孩子刚去补完牙,步行回家的路上有一家卖糖葫芦的,孩子看到后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要过去,爸爸当然明白孩子想干吗,他火速的抱起孩子就跑,希望赶紧走过去这家店,孩子看不到就没事了。孩子在爸爸怀里哇哇大哭,妈妈走过来问孩子:”宝宝,你是不是想吃糖葫芦?“爸爸一听就生气了,妻子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你看你,明知道他要吃糖葫芦,还非要提,赶紧走过去就当不知道不就行了“。

爸爸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装聋作哑,明知道孩子要干吗,故意选择了忽略孩子的需求。

【装聋作哑】:假装聋哑, 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或故意置身事外。

爸爸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不想让孩子吃糖葫芦。直接装作不懂孩子想干什么,只要把孩子带离开现场就好,这样做看起来简单,但并未真正触达孩子的需求。而如果像妈妈那样直接面对孩子的需求,解决起来就比较麻烦:首先要先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吃糖葫芦,然后还要安抚孩子接下来的负面情绪。显然,直接面对会比较麻烦,面对问题人们习惯避繁就简。

孩子吃不到糖葫芦可能会情绪失落甚至哭闹,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懂他。情绪不分好坏,我们没办法让孩子远离负面情绪,父母对孩子需求的忽略则会令孩子心灵受伤。

《被忽视的孩子》一书,列举了12种类型忽视孩子情感的父母:自恋型父母、专制型父母、放纵型父母、离异/丧偶型父母、成瘾型父母、抑郁型父母、工作狂父母、造成伤病家属父母、成就/完美导向型父母、反社会型父母、孩子即父母和“都是为你好”型父母。这些父母虽然爱孩子,但因为各种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却没办法给予孩子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

二、被故意忽视的孩子,长大后有什么特征?

如果人是一幢房子,那童年就是房子的地基,地基不坚固的房子,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正常,但走进去依然可以看到童年的伤痕。或多或少,每个人都记得一些童年往事,即使自己已经忘记,但那些实际发生过的事,它们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以后。

01、为自己的需求感到羞愧

刚31岁的乐乐已经是部门的领导,薪资很可观。不错的工作,还有很疼爱她的丈夫,她在同龄人里是成功和幸福的代表,但她常常会感到莫名的抑郁。她不确信自己对身边人是重要的,常常因为别人关注自己而感到羞愧,她习惯忽视自己的情感需求。

时光倒流25年,父母外出打工后,6岁的乐乐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当时,红糖很贵,村里也只有谁生孩子了才能吃得到红糖。爷爷喜欢吃糖,喝粥的时候奶奶总会给爷爷碗里放一勺糖,有时候奶奶也会询问乐乐:“你放糖吗?”乐乐开心的回答:“放”。奶奶则故意回答:“奥,不放啊”,然后赶紧把糖收起来。乐乐以为奶奶没听清,但每次不管自己怎么表达,奶奶都会故意选择忽略自己回答。

乐乐的奶奶其实并没有多大的错误,她可能仅仅是不想让乐乐吃那些糖,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会伤害到自己的孙女。乐乐为不能喝一次甜甜的粥感到难过,同时也觉得自己很自私,奶奶已经把她照顾的很好,她不该只想着吃一次糖。乐乐还很小,不开心的事情转眼就会忘记,但她提起这段往事时,眼中噙满了泪水,至今还会觉得有自己的需求和愿望是很自私的事。

02、空虚感

莎莎5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这个沉重的事实打击了莎莎。在爸爸消失后她几乎看不到妈妈,再次看到的妈妈脸上毫无表情,像石头刻的一样。她不提莎莎的爸爸,也不提自己的痛苦,莎莎害怕和妈妈说话,任何问题都可以让妈妈崩溃,她不想伤害妈妈。

妈妈卖了以前的房子带着孩子搬进了小公寓,找了份全职工作,妈妈的工作很辛苦,在家的时候也总是面无表情的做家务。莎莎不敢麻烦妈妈,因为她的任何需求都可以把妈妈推向崩溃的边缘,她时刻都在担心妈妈垮掉的恐惧中。

40岁的莎莎至今还是单身,她有自己的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了立足之地,也是一名成功的生物技术工程师,但她不快乐,她一直挣扎在摆脱不掉的悲伤和空虚里面。

由于童年被妈妈忽略的经历,即使后来事业很成功,她还是不快乐,她通过养宠物、玩数独等各样的活动来击退空虚感,最终发现,对自己来说最难的是与另一个人产生情感的联结。

《被忽视的孩子》作者乔尼丝.韦布博士认为,如果童年的时候没有得到充足的爱,在成年后就会想要不断的填补漏洞,如果洞一直都填不满,自己就会生活在虚无之中。

除此之外,内心被忽略的孩子会表现出深刻的自卑,认为别人真的了解自己,就不会喜欢自己,对自己有着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他们对自己毫无同情心,对待别人却满怀同情。甚至有些孩子会像莎莎一样表现出“爱无能”: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也很难接受关爱。

三、与孩子互动必备的情感技能

任何一个家长都有过让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误,但真正对孩子有害的是对孩子的需求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父母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如何跟孩子沟通,还需要讲究方法。在这一点上,森森的妈妈是这样做的。

森森是一位活泼并且早熟的三年级男生,他排行第三在家是最小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有天,他带回了一封老师写给父母的信,老师描述了森森的违纪并说:“森森很不尊敬老师。”妈妈让森森坐下,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森森很生气的告诉妈妈,因为自己在课间玩铅笔,老师担心他会戳中自己的脸,令他停止,而森森表示自己并没有傻到会戳自己,结果老师没收了铅笔。

站在森森的角度,他需要妈妈这样回应:

  1. 自己和老师发生了冲突,很沮丧,而且还是平时很喜欢的老师,所以需要共情。
  2. 在学校里,需要学习老师对自己有什么期待。
  3. 最好妈妈能注意到自己对“被当小孩子对待很敏感”,哥哥姐姐最近常因为森森还小就把他扔在一边。

妈妈:“罗老师并没有意识到你会感到丢脸,因为她竟然会以为你傻到会戳到自己的脸。但是,在学校里,老师让你停止做什么事,原因不重要,你要立马停下来。”

森森:“我想告诉她我不会的,可是她不听。”

妈妈:”我知道老师不让你说话,你会很沮丧,但老师并不知道哥哥姐姐不听你说话的事情。“

森森:”她不让我说话弄的我很沮丧,而且还没收了我的铅笔。“

妈妈:”你一定很难受,但是班级里人数众多,她没办法像我们这样交谈,但在学校里,老师让你做什么你就要做什么,这点很重要,你能做到不顶嘴吗?“

森森:”好的,妈妈。“

妈妈:”真棒,如果你觉得不公平,你可以回来跟我们抱怨,但作为学生,尊敬老师就代表着要配合老师的工作。“

首先,妈妈在做出回应前,先让儿子告诉自己发生了什么事,这样就与儿子建立起了情感上的联结。没有先发制人指责儿子的不对,羞辱孩子。

然后,妈妈仔细倾听孩子,当她开口说话时,她结合了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告诉了三年级的儿子能够理解的,学校普遍通用的规则:”老师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紧接着,妈妈采用共情的方式说出孩子的感受(”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会使你感到丢脸“),听到妈妈理解自己的感受,儿子可以向妈妈更多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随后,妈妈明确说出使儿子对老师无礼的情绪(我知道别人不让你说话,会很沮丧),也正是因此,老师觉得森森不尊敬老师。从这些话中,儿子感受到了妈妈的理解。

妈妈和老师对森森有着不同的看法,妈妈对儿子表示理解,感同身受,但谈话不能到此结束,因为如果他不改掉顶嘴的习惯,他在学校还会惹麻烦。所以妈妈告诉他:”在学校,老师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最后,妈妈教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取得了儿子的承诺。(你能做到不顶嘴吗?)

这段对话看起来简单,妈妈却避免了因为一点错误而羞辱孩子,既说出了儿子的感受在情感上给他支持,又教给他一个社交的规则,并让孩子承诺遵守规则。通过这段对话,可以总结出父母与孩子互动时必备的情感技巧:

首先,建立情感联结。

然后,关注孩子,视孩子为独特又独立的个体。

最后,在情感联结和关注孩子的基础上,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

尽管这些技巧听起来很简单,但它们组合起来就是非常强大的工具,使孩子建立起安全的情感纽带。

俩娃的妈,喜欢写作和思考,不甘心做一名油腻的中年妇女,用书香充盈人生。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头条号@小天宝大玉儿。

相关阅读:

  • 唐艺昕与父母带孩子逛街,幸福感满满,果然家人才是最好的
  • 《你好检察官》姜文静和任天宇在一起了吗?任天宇父母是
  • 林池什么时候离开无墨山庄?林池父母被谁杀的?
  • 《公子倾城》林池的父母是谁杀的?陌轻尘杀了林池的父母
  • 《一生一世》周生仁父母是谁的?周生仁是周文川的弟弟吗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