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家规,让你和孩子都得自由丨3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规矩   孩子   家规   挑食   刚性   敌意   边界   坚定   大人   情绪   爸爸   态度   父母   规则   东西   妈妈   自由   指南

谈起立规矩,很多爸妈就摇头。

要么觉得自己的孩子太犟,根本不听。

要么是执行了一段时间,发现不管用,还特别麻烦,觉得不如吼骂管用。

孩子都3岁了,可是一点都不听话,

没点儿规矩,这可怎么办?

孩子5岁了,

现在立规矩是不是晚了?

刚刚建立好的规则,下一秒就被打破了。

怎么跟孩子建立规则好呢?

孩子小时候是不是都没规矩?

等孩子大了懂事了,应该就好了吧?

……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给孩子建立规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

然而,只要方法得当,建立规则也没有那么难。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怎么给3-6岁的孩子立规矩。

3-6岁是立规矩的

黄金时期

3岁以后,孩子开始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接触到了更多的规则,开始了最初的社会化过程。

同时,孩子的安全感也几基本上已经建立好,并慢慢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良行为。

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理解为什么有这样或那样的规则,应该怎样处理矛盾才能不被惩罚。

接触到陌生的人或者环境的时候,他们会观察和尝试各种行为,并通过了解行为的后果,来判定规则的边界。

爸妈可能会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太淘气了,总是要在父母的眼皮底下,故意做一些坏事。

其实,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想看看规则的边界在哪里。

立规矩难在

家长的不同意和不坚定

孩子在婴儿时期,他们用哭声来呼唤大人。我一哭,你就出现。我一哭,你就要给我吃的。我一哭,你就要陪我玩。

当然,在婴儿期我们要积极响应孩子,这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但是到了能交流的时候,孩子还用哭声来控制你时。你的态度就决定了你的“地位”。

假如孩子一哭闹,你就什么都顺着他。主动权都在孩子那里。他能牵着你的鼻子走。那几乎无法谈管教了。

有效的管教,需要父母用坚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而不是被孩子控制。

比如下面这个场景,可能很多家长都遇到过:

一个5岁的小朋友,平时比较挑食。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有鸡有鱼有肉,青菜好几个,还有排骨汤。看着就食欲大开。但是孩子一瞧就说没胃口。

爸爸生气地说:“没胃口就把不要吃,一边玩去。”

结果妈妈赶紧说:“不吃饭哪里行啊,会饿坏的,妈妈给你做。”

于是妈妈又去厨房单独给他做了一道虾仁炒蛋。还笑着跟客人说:“这孩子,只爱吃我给他做的这道菜。”

案例中的孩子已经5岁了,在过去的无数次“交手”中,他避开了爸爸的火力,找到了妈妈的软肋,然后牢牢控制住妈妈。 要一下子改变肯定不行,估计要离开家吃不少苦才能改掉这挑食的问题。

假如在最初开始挑食时,他的妈妈能跟爸爸一起,坚定地拒绝孩子的挑食要求。也许有的菜吃不惯,但不至于养成这种满桌子的菜都挑的毛病。

所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以及对同一种行为的反应应该是一致的,这样才有助于强化适宜的行为,抑制不适宜的行为,宝宝才能逐渐将规则内化,形成自觉的、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尤其是一些隔代教养的家庭,爸妈和爷爷奶奶的规则执行标准往往不一致,更容易造成孩子找不到规则的真正边界,而成为“两面派”。

坚定的同时 要温柔

在坚持规则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父母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失控,不要对孩子的行为反应过大,甚至是采取体罚等方式。

有些爸妈,经常一时心急,就噼里啪啦给宝宝一顿训。训过之后又觉得愧疚,再加倍补偿宝宝,这样的教养方法往往会让孩子不知所措,甚至也会变得情绪反复起来。

这些方式都属于负强化,最后只会让孩子发现,破坏规矩可以引起妈妈的一系列反应。

别忘了,孩子在探索这个世界,父母也会是探索对象。

所以,制定规则的界限,父母需要既温柔又坚定。

3-6岁社交规则要点

这个阶段,孩子仍然处于自我意识的建构过程中。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孩子和同伴发生冲突的几率会比较大。父母需要帮助宝宝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化的秩序:

1不能有粗野、粗俗的行为。

2别人的东西不要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

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怎么保证规矩的实施

01弄清楚孩子的真实目的

清晰地告知他,接下来我会怎么样。

父母要用坚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针对你的无理要求或者违反规矩的行为,哪怕你哭闹、耍赖,我也会坚持,绝不妥协。

02父母自己一定要先想清楚,前后一致

而不是一时激动,一拍脑门就是一个规矩。

过一阵子,孩子还记得,可自己却先忘了。

一旦立下了这个规矩,父母能以身作则地坚持。

比如看电视这件事,如果家里的大人经常看,没有规矩的看。那怎么管孩子?因为孩子会在边上蹭电视。

03要做到“合理的限制”,而不是暴力打压

太多的父母觉得,只有打骂这样的惩罚才能保证规矩顺利的执行。

其实,打骂是最差的办法。 比如孩子看电视,总是不满足,说好了只看两集,可还是要继续看。那你直接打他一顿屁股或者骂孩子一通。他肯定只能屈服于你。 要么就拔掉电源,让他看不了。这其实只会激发孩子的敌意。一转身他就插上了电。

那限制怎么做? 跟这二者不同,它不需要冲突。而是按照规矩来。

比如控制不住电视时间,那就限制观看时间,1-3天内不能看电视机。 很多人会觉得这不是一样吗?也是禁止了。 其实这不一样。

这不是临时的亲子对抗,不是大人用权威压制孩子。而是按照之前制定的规矩办的。 孩子也不会有敌意。反而会思考这个规矩到底合不合适,也许会跟你商量改一下。

最后,再提醒一下亲爱的父母们:

在孩子的成长当中,规则不要太多,建立原则性的规则就好,规则太多,往往会限制孩子的人格发展。

另外,规则的建立不能刚性太强,有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做一些弹性的改动,而且孩子越小,弹性越大。刚性太强的规则过于严厉,孩子往往很难执行。

当然,规则的主体需要坚持。

另外,对学前阶段的孩子,要尊重他们的主动意识,在制定规矩时要跟孩子一起商量,让孩子参与到做决策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同时帮助孩子发展同理心,学习体谅和照顾他人的感受。

立规矩和执行规矩一直会考验着为人父母的智慧,孩子一直在长大,我们就要一直保持学习,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相关阅读:

  • 深圳的公积金可以在异地买房吗 规矩是什么
  • 千万不要错过孩子“习惯养成”的最佳时间,受益一生
  • 我是新手女司机
  • 上小学前到底有没有必要让孩子幼小衔接?看完这篇就不用
  • 妈妈可以有自己的理想吗?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