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家长必看:催眠、读心?3个心理技巧让你孩子摆脱高考焦虑困扰

小猫咪 育儿 2024-01-23焦虑   家长   孩子   心理   都会   心理学家   隐患   动机   困扰   效应   自信   效率   语言   教师   技巧   人生   考试

高考不仅是孩子的考试,也是家长的“考试”。

许多聪明的父母往往可以帮助孩子在考前树立充足的自信,在消除孩子负面考试焦虑的同时,还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据艾瑞数据最新统计,发现:

高三学生总考试焦虑发生率为69.5%,其中重度考试焦虑为1.7%,中度考试焦虑为18.7%,轻度考试焦虑为49.1%。

在这种焦虑心理的驱使下,作为高三学生,在高考之前的压力依然有增无减。

由此引发的问题司空见惯,成绩波动明显、失眠多猛、紧张时大脑空白,缺乏自信。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考试心态,学会提分技巧,是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

这就是心态对考试的影响。

心理学家耶克森多德森曾经提出一个定律: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被后人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就是我们在完成一件越复杂的任务时,如果越紧张、越冲动,则我们的思维就会越容易受到干扰,做起事来也越容易卡壳。相反,如果我们越冷静,处理复杂任务便会越高效。

社会动机的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中等强度的动机下推动的活动效率最高,动机强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

如,考试中的“怯场”就是因为动机过强造成的。但如动机不足,也会出现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

每种活动的最佳动机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比较简单的任务中,活动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较低的动机水平更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会读心,消除孩子的心态隐患

孩子在高考前会存在许多心理隐患,比如:

最近暗恋班里的一个同学;与同学的关系不融洽;沉迷于网络社交和游戏,影响学习;班里某个老师自己非常不喜欢,为此不听他的课等等。

孩子可能会将这些心理隐患埋在的心里,而不会选择和家长主动沟通。

家长在日常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不仅要听了对话,还要读懂对话。理解、认可自己孩子的优秀一面,包容、接纳孩子的不足之处。

懂得一些心理暗示的技巧,比如:夸奖孩子的优势科目等诸如此类的鼓励的话,会让孩子充满力量。

学会从各个方面来观察自己孩子的情况,包括最近的心情、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做到以下几点:关注积极面、理解包容、尊重隐私、侧面引导。

会沟通,运用语言的魔力,提升自信

语言是一种充满魅力的艺术,用得好可以增强自信,提高学习成绩,用不好就会导致孩子自暴自弃。

许多家长在孩子考试成绩下滑时经常脱口而出的就是:

“你怎么这么笨?真是白养了!”
“你怎么又考了这种成绩?成天不好好学习!”
“考这些分算什么,要考满分才叫厉害!”

你会发现,当你在用这种语言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会思考:

“对啊,我为什么这么笨呢?原来是我不合适学习,只适合玩。”

诸如此类,久而久之变成一种负性的价值观。

会催眠,激发孩子的潜意识力量

和影视剧作里描述的催眠不同,现实中的催眠只是一种心理暗示,往往无处不在,也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

著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去一所小学做考察,并告诉学生的班主任:

“这些孩子都是智力超群的天才,日后必定大有作为。”

当过了20年后,他们重新考察当初那个班级里的学生,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成为了赫赫有名的人物,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这个著名的实验后来被称为罗森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

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

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也成为教师期望效应,当教师从主观上认为孩子们都是极为优秀的人才时,他的态度、语言、表情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并且让孩子充满自信。

三年时间的学习,许多知识已经储存在大脑中了,需要的就是在合适的时候把它发挥出来。

高考是人生中一次很重要的经历,自身一定要珍惜这次人生中难得的磨砺,人生就象一条路,每走过一段路程都会在身后留下或深或浅的脚印。

而高考就是人生之路上的一段行程,高考是对自己人生所走过的一段路的总结。

高考是一项需要复杂思维的任务,但也仅是一次重要的人生经历。在帮家长掌握好这3大心理学技术之后,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高考正常发挥。

当然如果孩子在高考中遇到任何心理问题,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平台帮助,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没有人可以一直处在阳光下,也没有人能一直待在阴影中。

身为家长的我们,既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也需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家长们学会缓解自身的育儿焦虑,放下对孩子过多的期望,才能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成长。

身为成年人的我们,有责任去关爱青少年的成长,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关阅读:

  • 孟佳舞台惊艳众人,首次谈起年龄焦虑,闺蜜沈梦辰暖心安慰
  • 马丽怀孕时最重将近190斤,曾经感到焦虑,后期很辛苦
  • 暖羊羊瘦了,却被网友们批判,连二次元都有身材焦虑了
  • 怎么让自己开心起来(怎样让心态变好不焦虑)
  • 分离焦虑怎么办(严重的分离焦虑)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声明:这就到-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